一种摄像机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46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像机支架,包括摄像机,还包括安装座和帽体,所述安装座包括底板和立柱,立柱内埋设有左通风管和右通风管,立柱上表面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经螺栓连接摄像机,所述帽体经连接环与立柱连接,帽体的右侧壁上设置有贯穿帽体内外侧壁的拍摄孔,拍摄孔包括第一圆台孔和第二圆台孔,帽体右部内设置有挡风板,帽体内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左端连通位于挡风板左侧的帽体内部空间,连通管的右端贯穿第二圆台孔侧壁与第二圆台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列车轨道边的高速摄像机镜头容易落上灰尘和容易结雾,影响列车零件检测的问题。零件检测的问题。零件检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像机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货车视觉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摄像机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列车作为铁路运输的核心部分,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列车零部件异常情况。这严重威胁列车的安全行驶。因此,对列车零部件异常的检测,对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0003]目前,列车图像采集系统采集列车零部件图像,以及分析采集到的列车零部件图像以实现对列车零部件异常的检测。上述检测过程中,列车零部件图像的获取通常由列车图像采集系统设置在车站出放口的列车轨道边的高速摄像机采集。列车轨道边的高速摄像机由于暴露在野外环境中,列车出入带起的风沙容易使摄像机的镜头落满灰尘,同时因为摄像机发热,使摄像机周围空气温度升高,也容易在镜头上生产结雾。当列车轨道边的高速摄像机的镜头出现灰尘或结雾时,列车图像采集系统采集到的图像会出现条纹、斑点等不清楚特征。这些不清楚特征严重影响列车零部件图像的质量,进而使得列车零部件异常的检测无法正常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列车轨道边的高速摄像机镜头容易落上灰尘、早晨时容易生产结雾,影响列车零件检测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摄像机支架,目的是防止高速摄像机镜头落上灰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摄像机支架,包括摄像机,还包括安装座和帽体;
[0007]所述安装座包括底板和立柱,底板上表面连接立柱,所述立柱内埋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通风管,位于右侧的所述通风管的上端开口内连接有风扇,立柱上表面连接有位于两个通风管的上端开口之间的连接板,连接板经螺栓连接摄像机;
[0008]所述帽体为下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帽体的下端面上连接有套在立柱上端外的连接环,连接环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帽体经旋装进螺纹孔内、顶紧立柱侧壁的沉头螺钉连接在立柱上,帽体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拍摄孔,所述拍摄孔是由左右相连的第一圆台孔和第二圆台孔对接构成的左右两端口径大、中部口径小、与摄像机的镜头同轴的通孔,帽体内设置有挡风板,挡风板经挡风板上的贯穿孔套在摄像机镜头外部,挡风板将帽体内部的空间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帽体内埋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左端连通位于挡风板左侧的帽体内部空间、右端贯穿第二圆台孔侧壁与第二圆台孔相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管包括左通风管和右通风管,所述左通风管和右通风管分别位于立柱左部内和右部内,所述左通风管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倾斜设置的、中空四棱台状的管体,所述左通风管的上端开口为位于立柱顶面左部的、朝上的水平开口,左通风管的下端开口为位于立柱左侧壁下部的、朝左的竖直开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左通风管和右通风管的下端开口内均连接有方形的过滤网。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台孔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圆台孔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为方形框体,连接环的每个侧面上均至少有两个第二螺纹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台孔的左端直径和第二圆台孔的右端直径一致。
[0014]进一步地,所述右通风管的上端开口的口径大于等于第一圆台孔的左端开口的口径,第一圆台孔右端直径大于摄像机的镜头直径。
[0015]进一步地,所述右通风管的下端开口的前后两端与立柱的前后侧壁之间有间距。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的风扇一直保持运行状态,由拍摄孔向外吹风,防止灰尘进入帽体内部,避免摄像机镜头落上灰尘。
[0018]本技术的挡风板将帽体左部和右部的空间分隔开,拍摄孔为由第一圆台孔和第二圆台孔构成的两端口径大、中部口径小的孔,挡风板左部的空间经连通管连接第二圆台孔,在风扇吹出的风在第二圆台孔处形成负压,可以使挡风板左部空间的空气由连通管排出,为摄像机散热。
[0019]本技术的挡风板将帽体左部和右部的空间分隔开,因摄像机散热而形成的热空气不与摄像机镜头接触,从而避免了摄像机镜头结雾,保证了列车质量检测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主视图;
[0021]图2是图1的A

A向剖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左通风管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右视图)。
[0024]附图中标号为:1为摄像机,2为安装座,3为帽体,4为底板,5为立柱,6为左通风管,7为右通风管,8为风扇,9为连接板,10为连接环,11为拍摄孔,12为第一圆台孔,13为第二圆台孔,14为挡风板,15为连通管,16为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图4所示,一种摄像机支架,包括摄像机1、安装座2和帽体3;
[0027]所述安装座2包括底板4和立柱5,所述底板4为水平的方形板体,底板4上表面中心连接立柱5,所述立柱5为竖直的方形柱体,立柱5内埋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通风管,位于右侧的所述通风管的上端开口内连接有风扇8,立柱5上表面连接有位于两个通风管的上端开口之间的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为方形板体,连接板9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立柱5的前后侧壁对齐,连接板9经螺栓连接摄像机1;
[0028]所述帽体3为下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帽体3的下端面上连接有套在立柱5上端外的连接环10,所述连接环10为方形框体,连接环10的内侧壁与立柱5的外侧壁接触,连接环10的外侧壁与帽体3的外侧壁上下对齐,连接环10上设置有贯穿连接环10的螺纹孔,所述帽
体3经旋装进螺纹孔内、顶紧立柱5侧壁的沉头螺钉连接在立柱5上,帽体3的右侧壁上设置有贯穿帽体3内外侧壁的拍摄孔11,所述拍摄孔11是由左右相连的第一圆台孔12和第二圆台孔13对接构成的左右两端口径大、中部口径小、与摄像机1的镜头同轴的通孔,所述第一圆台孔12为由帽体3右侧内壁向外凹陷、开口朝左的圆台形孔,第一圆台孔12的左端直径大于右端直径,所述第二圆台孔13为由帽体3右侧外壁向内凹陷、开口朝右的圆台形孔,第二圆台孔13的右端直径大于左端直径,第一圆台孔12右端直径和第二圆台孔13的左端直径一致且互相连通,第一圆台孔12右端直径大于摄像机1的镜头直径,帽体3内设置有挡风板14,所述挡风板14为方形板体,挡风板14上设置有与摄像机1镜头相配应的贯穿孔,挡风板14经贯穿孔套在摄像机1镜头外部,挡风板14将帽体内部的空间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帽体3内埋设有连通管15,所述连通管15的左端连通位于挡风板14左侧的帽体3内部空间、右端贯穿第二圆台孔13侧壁与第二圆台孔13相连通。
[0029]所述通风管包括左通风管6和右通风管7,所述左通风管6和右通风管7分别位于立柱5左部内和右部内,所述左通风管6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倾斜设置的、中空四棱台状的管体,所述左通风管6的上端开口为位于立柱5顶面左部的、朝上的水平开口,左通风管6的下端开口为位于立柱5左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机支架,包括摄像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2)和帽体(3);所述安装座(2)包括底板(4)和立柱(5),底板(4)上表面连接立柱(5),所述立柱(5)内埋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通风管,位于右侧的所述通风管的上端开口内连接有风扇(8),立柱(5)上表面连接有位于两个通风管的上端开口之间的连接板(9),连接板(9)经螺栓连接摄像机(1);所述帽体(3)为下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帽体(3)的下端面上连接有套在立柱(5)上端外的连接环(10),连接环(10)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帽体(3)经沉头螺钉连接在立柱(5)上,所述沉头螺钉旋装进螺纹孔内、顶紧立柱(5)侧壁,帽体(3)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拍摄孔(11),所述拍摄孔(11)是由左右相连的第一圆台孔(12)和第二圆台孔(13)对接构成的左右两端口径大、中部口径小、与摄像机(1)的镜头同轴的通孔,帽体(3)内设置有挡风板(14),挡风板(14)经挡风板(14)上的贯穿孔套在摄像机(1)镜头外部,挡风板(14)将帽体内部的空间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帽体(3)内埋设有连通管(15),所述连通管(15)的左端连通位于挡风板(14)左侧的帽体(3)内部空间、右端贯穿第二圆台孔(13)侧壁与第二圆台孔(13)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包括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松李利民武苏永聂磊李豫湘李维平丁江灏王惠王欢朱少捷赵红霞赵亮冯宽张景新沈军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