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8281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包括:拉管和破坏装置,本申请设计有拉管,其包括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更换管和保护管;更换管包括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可更换外壁和可更换预留管;破坏装置,其包括破坏管,用于更换可更换外壁和可更换预留管;破坏管外壁设有破坏件,破坏件用于破坏可更换外壁;破坏管一端连接有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外壁和预留管,外壁和预留管的自由端与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从拉管一侧抽出可更换预留管,将破坏管一端插在可更换外壁和保护管之间,驱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破坏装置沿其轴线向远离第一驱动装置的方向移动,破坏件破坏可更换外壁,外壁和预留管替换掉可更换外壁和可更换预留管。壁和可更换预留管。壁和可更换预留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拉管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地下管线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人们采用拉管施工工艺来铺设地下管线,拉管施工是指在不破坏地表结构的情况下,将管道穿设在地下的一种施工方式,这种修复技术操作简单,施工快捷,尤其是当管道上方有公路或建筑物时,施工面积小,对环境影响小但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但是地下拉管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划破拉管,造成拉管管体损伤,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更换外壁的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包括:
[0005]拉管,其包括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更换管和保护管;
[0006]所述更换管包括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可更换外壁和可更换预留管;
[0007]破坏装置,其包括破坏管,所述破坏管外壁设有破坏件,所述破坏管的一端连接有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外壁和预留管,所述外壁和所述预留管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
[0008]从所述拉管一侧抽出所述可更换预留管,将所述破坏管一端插在所述可更换外壁和所述保护管之间,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破坏装置沿其轴线向远离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方向移动,所述破坏件破坏所述可更换外壁,所述外壁和所述预留管替换掉所述可更换外壁和所述可更换预留管。
[000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拉管包括:
[0010]第一对接管,其一端与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
[0011]第二对接管,所述第二对接管与所述第一对接管同轴设置,其远离所述第一对接管的一端与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
[0012]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一对接管与所述第二对接管沿轴线方向相互靠近,直至相互对接。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对接管包括:第一更换管和第一保护管;
[0014]所述第一更换管和所述第一保护管可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其轴线向远离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方向移动。
[00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对接管包括:第二更换管和第二保护管;
[0016]所述第二更换管和所述第二保护管可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其轴线向远离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一更换管与所述第二更换管对接形成更换管,所述第一保护管和所述第二保护管对接形成保护管。
[001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更换管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有第一可更换外壁,第一可更换预留管;
[0018]所述第一保护管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有第一推进管,第一外管和第一内管;
[0019]所述第一推进管,所述第一外管和所述第一内管可依次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其轴线向远离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方向移动。
[002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更换管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有第二可更换外壁,第二可更换预留管;
[0021]所述第二保护管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有第二推进管,第二外管和第二内管;
[0022]所述第二推进管,所述第二外管和所述第二内管可依次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其轴线向远离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方向移动,直至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一推进管,所述第一外管和所述第一内管对接。
[002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推进管与所述第二推进管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外管与所述第二外管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第二内管可通过螺栓连接。
[002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对接管的自由端设有第一推进片;所述第二对接管的自由端设有第二推进片;
[0025]通过所述第一推进管推平所述第一推进片,所述第二推进管推平所述第二推进片,可使所述第一推进片与所述第二推进片对接。
[002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壁与所述第一推进管之间设有第一预留空间;所述外壁与所述第二推进管之间设有第二预留空间。
[0027]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地公开了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的具体结构。本申请设计有拉管,其包括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更换管和保护管,用于对施工管提供多重保护;更换管包括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可更换外壁和可更换预留管;破坏装置,其包括破坏管,用于更换可更换外壁和可更换预留管;破坏管外壁设有破坏件,破坏件用于破坏可更换外壁;破坏管一端连接有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外壁和预留管,外壁和预留管的自由端与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从拉管一侧抽出可更换预留管,将破坏管一端插在可更换外壁和保护管之间,驱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破坏装置沿其轴线向远离第一驱动装置的方向移动,破坏件破坏可更换外壁,外壁和预留管替换掉可更换外壁和可更换预留管。
[0028]此方案可更换损坏的拉管外壁,以解决拉管施工过程中管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0]图1为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的对接管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标号:1、可更换外壁;2、可更换预留管;3、破坏装置;4、破坏管;5、外壁;6、预留管;7、第一对接管;8、第二驱动装置;9、第二对接管;10、第三驱动装置;11、第一推进管;12、第一外管; 13、第一内管;14、第二推进管;15、第二外管;16、第二内管;17、第一推进片;18、第二推进片;19、第一预留空间;20、第二预留空间;21、第一可更换外壁;22、第二可更换外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35]实施例一
[0036]请参考图1所示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0037]拉管,其包括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更换管和保护管;
[0038]更换管包括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可更换外壁1和可更换预留管2;
[0039]破坏装置3,其包括破坏管4,破坏管4外壁设有破坏件,破坏管 4的一端连接有由外到内依次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管,其包括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更换管和保护管;所述更换管包括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可更换外壁(1)和可更换预留管(2);破坏装置(3),其包括破坏管(4),所述破坏管(4)外壁设有破坏件,所述破坏管(4)的一端连接有由外到内依次滑动设置的外壁(5)和预留管(6),所述外壁(5)和所述预留管(6)的自由端与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从所述拉管一侧抽出所述可更换预留管(2),将所述破坏管(4)一端插在所述可更换外壁(1)和所述保护管之间,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破坏装置(3)沿其轴线向远离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方向移动,所述破坏件破坏所述可更换外壁(1),所述外壁(5)和所述预留管(6)替换掉所述可更换外壁(1)和所述可更换预留管(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管包括:第一对接管(7),其一端与第二驱动装置(8)的驱动轴连接;第二对接管(9),所述第二对接管(9)与所述第一对接管(7)同轴设置,其远离所述第一对接管(7)的一端与第三驱动装置(10)的驱动轴连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8)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0),带动所述第一对接管(7)与所述第二对接管(9)沿轴线方向相互靠近,直至相互对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管(7)包括:第一更换管和第一保护管;所述第一更换管和所述第一保护管可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8)的驱动下,沿其轴线向远离所述第二驱动装置(8)的方向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向对接可更换支撑式拉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管(9)包括:第二更换管和第二保护管;所述第二更换管和所述第二保护管可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0) 的驱动下,沿其轴线向远离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0)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一更换管与所述第二更换管对接形成更换管,所述第一保护管和所述第二保护管对接形成保护管。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王爱荣蒋小军钟潜智刘登志潘新明代至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