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以及终端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20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19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包括中心轴、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旋转阻尼组件及弹性件。第一支架可旋转地设置于中心轴上;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于中心轴上;旋转阻尼组件包括凹凸轮组件及包覆件;包覆件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包覆件套设于中心轴并抵接于中心轴;弹性件套设于中心轴上;包覆件套设于中心轴并抵接于中心轴上,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对旋转,同时凹凸轮组件挤压弹性件使得凹凸轮组件产生第一摩擦力,包覆件与中心轴可产生第二摩擦力,第一摩擦力与第二摩擦力可以共同维持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开合状态,通过凹凸轮组件与包覆件的相互配合作用维持扭力的稳定,采用弹性件与凹凸轮组件及包覆件相互配合实现自锁功能。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产品。一种终端产品。一种终端产品。

Shaft and end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轴以及终端产品


[0001]本申请涉及机械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转轴以及终端产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转轴在终端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笔记本电脑。现有的转轴通常包括凹凸轮式以及包覆式。凹凸轮式的转轴包括一定数量的摩擦片,使得终端产品在旋转或者具有旋转的趋势是具有一定的阻尼,但摩擦片的加工在旋转过程中扭力波动大;包覆式的转轴不能实现自锁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同时具有扭力波动小以及实现自锁的转轴以及包括转轴的终端产品,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包括中心轴、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旋转阻尼组件以及弹性件。第一支架可旋转地设置于中心轴上;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于中心轴上;旋转阻尼组件包括凹凸轮组件以及包覆件,中心轴穿设于凹凸轮组件以及包覆件;凹凸轮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凹轮与凸轮,凹轮与凸轮的其中一者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凹轮与凸轮的另一者与中心轴固定连接,包覆件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包覆件套设于中心轴并抵接于中心轴;弹性件套设于中心轴上。当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对旋转或者具有相对旋转的趋势时,凹轮与凸轮相对旋转可使得弹性件产生形变并反作用于凹轮与凸轮,使得凹轮与凸轮之间产生第一摩擦力,且包覆件与中心轴之间产生第二摩擦力,第一摩擦力与第二摩擦力共同维持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开合状态。
[0005]上述设计中,包覆件套设于中心轴并抵接于中心轴上,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对旋转,包覆件与中心轴相对旋转或具有相对旋转的趋势时产生第二摩擦力,第二摩擦力产生一定的阻尼;同时凹轮与凸轮相对旋转使得凹凸轮组件的总宽度发生变化挤压弹性件,弹性件的形变反作用于凹轮与凸轮,凹轮与凸轮之间产生第一摩擦力进一步产生一定的阻尼,第一摩擦力与第二摩擦力可以共同维持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开合状态,其中,由于包覆件与中心轴之间的第二摩擦力稳定,占据开合过程中的一部分阻尼,可以弥补凹凸轮式的转轴中扭力的不稳定,从而可以提升用户开合过程中的手感;另外,在关闭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过程中,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角度较小时,在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以及第二支架沿重力方向的分力共同作用下克服包覆件与中心轴之间的第二摩擦力,使得第二支架朝向第一支架旋转,从而实现自锁功能。即通过凹凸轮组件与包覆件的相互配合作用维持扭力的稳定,提升用户开合手感,另外,采用弹性件的恢复作用力与凹凸轮组件以及包覆件相互配合实现自锁功能。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包覆件包括背对设置的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第一端面朝向凹凸轮组件并与凹凸轮组件间隔设置,第二端面背离凹凸轮组件,包覆件上开设有装配孔以及开槽,中心轴穿设于装配孔,开槽沿中心轴的轴向方向贯穿第一端面以及第
二端面,开槽还沿垂直于轴向方向贯穿包覆件使得开槽与装配孔连通;包覆件未装配于中心轴上时,装配孔的直径小于与包覆件对应区域的中心轴的最大径向尺寸。
[0007]上述设计中,缝隙以及开槽的设计,便于包覆件能够被中心轴撑开;包覆件安装于中心轴后,中心轴的外表面抵持于包覆件的内表面,使得包覆件与中心轴之间具有一定的第二摩擦力。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中心轴包括第一部以及与第一部连接的第二部,包覆件装配于第一部上,凹凸轮组件装配于第二部上,第一部至少一径向尺寸大于第二部沿同方向上的径向尺寸。
[0009]上述设计中,为包覆件与中心轴之间具有第二摩擦力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中心轴包括固定连接的固定部、阻挡部以及杆部,阻挡部位于杆部与固定部之间,第二支架固定于固定部上,杆部依次穿设于第一支架、旋转阻尼组件以及弹性件,第一支架抵持于阻挡部上。
[0011]上述设计中,固定部用于固定第二本体;阻挡部用于与固定件相互配合,以使阻挡部与固定件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在凹凸轮组件的总宽度发生变化时,挤压弹性件,使得弹性件产生形变;杆部用于将弹性件、凹凸轮组件连接成一整体。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杆部穿过第一通孔,第一固定板抵持于阻挡部。
[0013]上述设计中,阻挡部限位第一固定板,以使第一支架与中心轴相对固定。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凹轮与包覆件为一体结构,凸轮位于凹轮背离包覆件的一侧,凹轮与包覆件通过横梁固定连接,凹轮与包覆件位于横梁的同一侧。
[0015]上述设计中,凹轮与包覆件通过横梁固定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的凹轮与包覆件固定于第一支架上,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对旋转时,一体结构的凹轮与包覆件能够保持旋转运动的一致性,避免因装配间隙在旋转运动中可能存在运动的不一致而影响用户体验;另外,也便于一体结构也便于装配于第一支架上。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横梁包括卡持部,卡持部朝向包覆件背离凹轮的方向延伸并凸伸于包覆件,卡持部的至少部分卡持于固定孔中。
[0017]上述设计中,通过卡持部与固定孔相配合,以使凹轮以及包覆件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凹轮与包覆件装配成一体并固定于第一支架上。
[0019]上述设计中,凹轮与包覆件为独立的部件时,便于加工形成凹轮与包覆件,即加工成本低;另外,当其中一个部件损坏时,独立的两个部件便于拆卸和更换。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凹轮包括第二通孔,杆部穿设于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最小孔径尺寸大于与凹轮对应区域的杆部的最大径向尺寸,以使凹轮能够相对中心轴旋转;凸轮包括第三通孔,杆部穿设于第三通孔,凸轮固定设置于中心轴上。
[0021]上述设计中,凹轮与以及包覆件与中心轴固定连接,凸轮与中心轴可旋转地连接。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凸轮与包覆件为一体结构,凹轮位于凸轮背离包覆件的一侧,凸轮与包覆件通过横梁固定连接,凸轮与包覆件位于横梁的同一侧。
[0023]上述设计中,凸轮与包覆件通过横梁固定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的凸轮与包覆件固定于第一支架上,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对旋转时,一体结构的凸轮与包覆件能够保持
旋转运动的一致性,避免因装配间隙在旋转运动中可能存在运动的不一致而影响用户体验;另外,也便于一体结构也便于装配于第一支架上。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横梁包括卡持部,卡持部朝向包覆件背离凸轮的方向延伸并凸伸于包覆件,卡持部的至少部分卡持于固定孔中。
[0025]上述设计中,通过卡持部与固定孔相配合,以使凸轮以及包覆件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凸轮与包覆件装配成一体并固定于第一支架上。
[0027]上述设计中,凸轮与包覆件为独立的部件时,便于加工形成凸轮与包覆件,即加工成本低;另外,当其中一个部件损坏时,独立的两个部件便于拆卸和更换。
[0028]在一种可能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第一支架,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中心轴上;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中心轴上;旋转阻尼组件,包括凹凸轮组件以及包覆件,所述中心轴穿设于所述凹凸轮组件以及所述包覆件;所述凹凸轮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凹轮与凸轮,所述凹轮与所述凸轮的其中一者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凹轮与所述凸轮的另一者与所述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包覆件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包覆件套设于所述中心轴并抵接于所述中心轴;以及弹性件,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上;其中,当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旋转或者具有相对旋转的趋势时,所述凹轮与所述凸轮相对旋转可使得所述弹性件产生形变并反作用于所述凹轮与所述凸轮,所述凹轮与所述凸轮之间产生第一摩擦力,且所述包覆件与所述中心轴之间产生第二摩擦力,所述第一摩擦力与所述第二摩擦力共同维持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开合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件包括背对设置的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凹凸轮组件并与所述凹凸轮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端面背离所述凹凸轮组件,所述包覆件上开设有装配孔以及开槽,所述中心轴穿设于所述装配孔,所述开槽沿所述中心轴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所述开槽还沿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贯穿包覆件使得所述开槽与所述装配孔连通;所述包覆件未装配于所述中心轴上时,所述装配孔的直径小于与所述包覆件对应区域的所述中心轴的最大径向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包括第一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部连接的第二部,所述包覆件装配于所述第一部上,所述凹凸轮组件装配于所述第二部上,所述第一部至少一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沿同方向上的径向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包括固定连接的固定部、阻挡部以及杆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杆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所述杆部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旋转阻尼组件以及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一支架抵持于所述阻挡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杆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抵持于所述阻挡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轮与所述包覆件为一体结构,所述凸轮位于所述凹轮背离所述包覆件的一侧,所述凹轮与所述包覆件通过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凹轮与所述包覆件位于所述横梁的同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横梁包括卡持部,卡持部朝向包覆件背离凹轮的方向延伸并凸伸于包覆件,所述卡持部的至少部分卡持于所述固定孔中。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轮与所述包覆件装配成一体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森吴崚霍国亮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