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779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竖杆,所述竖杆顶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端部分别转动安装有支撑轮,两组所述支撑轮表面支撑有电缆,所述竖杆顶端设置有与电缆相互配合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承载轮与升降部,所述升降部与承载轮相连接,所述承载轮包括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二转动盘,两组所述第二转动盘共同转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二导向辊,所述竖杆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转动盘相互配合的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有连接杆与抖动部,所述支撑杆一端与第一转动盘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抖动部相连接。部相连接。部相连接。

A tension adjusting device for wires and cab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施工
,具体是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城市的电网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电缆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工业大客户,小客户的增加,安装公司的电线电缆安装工程量迅速增加,因此电线电缆的安装与固定显得极为重要。在城市或野外工厂,经常会见到电线电缆松散、凌乱的安装在电线杆之间,不仅会给城市的市容造成不美观的视觉影响,重要的是当电线电缆张力调整不好时,很影响电线电缆的质量,也影响电线电缆的使用寿命,因此,电线电缆张力的调节又显得格外重要。
[0003]现有的电缆张力调节装置对电缆的张力调节方式单一,对电缆张力调节的幅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通过多种不同的调节方式组合对电缆张力进行调节,在大雪天气时,无法通过调节张力对电缆表面附着的雪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装置,包括竖杆,所述竖杆顶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端部分别转动安装有支撑轮,两组所述支撑轮表面支撑有电缆,所述支撑轮包括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一转动盘,两组第一转动盘相对的两侧壁共同转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一导向辊,所述电缆穿过两组第一导向辊,所述竖杆顶端设置有与电缆相互配合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承载轮与升降部,所述升降部与承载轮相连接,所述承载轮包括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二转动盘,两组所述第二转动盘共同转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二导向辊,所述竖杆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转动盘相互配合的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有连接杆与抖动部,所述支撑杆一端与第一转动盘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抖动部相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部包括有所述竖杆顶端向内开设的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延伸出升降槽并且固连接有承载块,所述承载块与支撑轮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底壁向内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升降槽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纹杆。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抖动部包括有竖杆内部开设的控制腔,所述竖杆相背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与控制腔连通的连接槽,所述控制腔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控制盘,所述控制盘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表面转动连接有两组转动环,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一转动盘的一端延伸至控制腔内并且与转动环相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载块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
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承载块内并且与第二转动盘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块表面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三电机外的密封箱。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槽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支撑杆相互配合的限位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由升降槽、支撑杆、承载块、螺纹孔、螺纹杆组成的升降部与承载轮相互配合,通过设置第三电机与第二转动盘相互配合,可以便捷的调整电缆的张力,通过设置由控制腔、第二电机。控制盘、固定杆、转动环组成的抖动部与连接杆相互配合,可以便捷的带动电缆进行抖动,解决了现有的电缆张力调节装置对电缆的张力调节方式单一,对电缆张力调节的幅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通过多种不同的调节方式组合对电缆张力进行调节,在大雪天气时,无法通过调节张力对电缆表面附着的雪进行处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装置中抖动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装置中活动盘及其连接结构左视示意图。
[0015]其中:竖杆1、横杆2、支撑轮3、第一转动盘31、第一导向辊32、电缆4、调节机构5、承载轮51、第二转动盘511、第二导向辊512、升降部52、升降槽521、支撑杆522、承载块523、螺纹孔524、螺纹杆525、第一电机526、振动机构6、连接杆61、抖动部62、控制腔621、第二电机622、控制盘623、固定杆624、转动环625、第三电机7、密封箱8、限位板9。
具体实施方式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9]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图,包括竖杆1,所述竖杆1顶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杆2,所述横杆2端部分别转动安装有支撑轮3,两组所述支撑轮3表面支撑有电缆4,所述支撑轮3包括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一转动盘31,两组第一转动盘31相对的两侧壁共同转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一导向辊32,所述电缆4穿过两组第一导向辊32,所述竖杆1顶端设置有与电缆4相互配合的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有承载轮51与升降部52,所述升降部52与承载轮51相连接,所述承载轮51包括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二转动盘511,两组所述第二转动盘511共同转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二导向辊512,所述竖杆1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转动盘31相互配合的振动机构6,所述振动机构6包括有连接杆61与抖动部62,所述支撑杆6一端与第一转动盘31表面转动连
接,所述支撑杆61的另一端与抖动部62相连接,在使用时,通过升降部52带动承载轮51调整高度进而调整电缆4的张力,在大雪天气电缆4表面附着大量积雪时,启动抖动部62带动连接杆61来回小幅度抖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盘31来回小幅度转动,所述第一转动盘31来回小幅度转动可以带动电缆4高效的小幅度抖动进而可以便捷的对电缆4表面的积雪进行清扫,可以有效避免积雪重量过大导致电缆4无法承受剧增的张力。
[0020]如图1、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升降部52包括有所述竖杆1顶端向内开设的升降槽521,所述升降槽521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杆522,所述支撑杆522顶端延伸出升降槽521并且固连接有承载块523,所述承载块523与支撑轮3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522底壁向内开设有螺纹孔524,所述升降槽521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26,所述第一电机526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与螺纹孔524螺纹连接的螺纹杆525,在使用时,启动第一电机526带动螺纹杆525转动进而调整支撑杆522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装置,包括竖杆,所述竖杆顶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端部分别转动安装有支撑轮,两组所述支撑轮表面支撑有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包括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一转动盘,两组第一转动盘相对的两侧壁共同转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一导向辊,所述电缆穿过两组第一导向辊,所述竖杆顶端设置有与电缆相互配合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承载轮与升降部,所述升降部与承载轮相连接,所述承载轮包括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二转动盘,两组所述第二转动盘共同转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二导向辊,所述竖杆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转动盘相互配合的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有连接杆与抖动部,所述支撑杆一端与第一转动盘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抖动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包括有所述竖杆顶端向内开设的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延伸出升降槽并且固连接有承载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翠云张建欣张建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起远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