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霜状质地的唇部产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7508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霜状质地的唇部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性复配添加了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其为球状及片状硅弹性体,其中球状硅弹性体能够使料体在稠度较高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推涂性,片状硅弹性体与其协同作用,增加了料体的铺展性,使料体均匀分布在唇部,保证上料的均匀性;其次在配方中添加芒果籽脂,常温下为固态,挥发性较低,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与唇部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紧密贴合肌肤并在唇部形成一层油膜,可在确保产品滋润度的同时又能够提升料体在唇部的服帖度;与此同时,由于硅弹性体中同样含有植物油脂,两者能够更好的相容,从而使料体紧密的贴合唇部。密的贴合唇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霜状质地的唇部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美妆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霜状质地的唇部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唇部产品根据其质地、配方体系等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唇膏、唇釉、唇彩等。其中,唇膏对于配方体系及工艺要求较高,在兼顾使用感及妆效的同时,稳定性难以控制,久置或温度变化均易导致“冒汗”、“出霜”等现象,从而降低用户体验感甚至对于产品整体妆效造成影响。
[0003]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由于液态唇釉使用方便、质地多样、妆效自然等原因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常见的丝绒哑光质地的唇釉,一般通过添加溶剂为不挥发硅油的硅弹体,来达到柔焦的效果(公开号为CN112120968A的中国专利)。而高亮度的不沾杯唇釉则多通过复配不同的成膜剂,在使用高亮度油脂的同时达到固色的效果(公开号为CN110302094A的中国专利)。
[0004]市面上液态唇釉虽则数量繁多,但其剂型、配方组成等较为相似,缺乏创新性,为了应对消费者对于新颖、特别的产品需求,亟需发展全新质地的唇部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霜状质地的唇部产品及其制备方法,该唇部产品没有流动性,层状铺开易于涂抹,上唇轻薄不厚重且展色度好。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霜状质地的唇部产品,包括:
[0007][0008][0009]所述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为牛油果树果脂、辛基聚甲基硅氧烷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交联聚合物;<br/>[0010]所述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交联聚合物。
[0011]优选的,所述聚甘油酯类润肤剂选自聚甘油

2三异硬脂酸酯与聚甘油

2 二异硬脂酸酯;所述聚甘油

2三异硬脂酸酯与聚甘油

2二异硬脂酸酯的质量比为(1~5):(0.5~4)。
[0012]优选的,所述蜡选自三山嵛精;
[0013]所述吸附剂选自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
[0014]优选的,所述乳化剂选自鲸蜡基PEG/PPG

10/1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山梨坦异硬脂酸酯;所述鲸蜡基PEG/PPG

10/1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山梨坦异硬脂酸酯的质量比为(1~4):(0.5~4)。
[0015]优选的,所述增稠剂选自VP/二十碳烯共聚物与三十烷基PVP;所述VP/ 二十碳烯共聚物与三十烷基PVP的质量比为(1~5):(0.5~4)。
[0016]优选的,所述保湿剂选自双

二甘油多酰基己二酸酯与1,3

丁二醇;所述双

二甘油多酰基己二酸酯与1,3

丁二醇的质量比为(1~5):(0.5~5)。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0018]S1)将乙烯基硅油与含氢硅油混合经乳液聚合反应,得到固态弹性体;
[0019]S2)将所述固态弹性体、牛油果树果脂与辛基聚甲基硅氧烷混合搅拌,得到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
[0020]所述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0021]A1)将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与水混合经乳液聚合反应,得到固态弹性体;
[0022]A2)将所述固态弹性体与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得到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
[0023]优选的,所述S2)中固体弹性体、牛油果树果脂与辛基聚甲基硅氧烷的质量比为(26~38):(32~38):(30~36)。
[0024]优选的,所述A2)中固态弹性体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6~35): (70~80)。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霜状质地的唇部产品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6]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甘油酯类润肤剂、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与蜡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相;
[0027]将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与芒果籽脂加入至A相中,加热搅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相;
[0028]将着色剂加入至第二混合相中,搅拌并研磨后得到第三混合相;
[0029]将乳化剂、增稠剂、保湿剂与吸附剂加入至第三混合相中混合,得到霜状质地的唇部产品。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霜状质地的唇部产品,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3~20重量份;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0.2~2重量份;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40~65重量份;聚甘油酯类润肤剂1.5~9重量份;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1~4重量份;蜡2~6重量
份;芒果籽脂0.5~4重量份;乳化剂1.5~8重量份;增稠剂1.5~9重量份;保湿剂1.5~10重量份;吸附剂0.01~1.5重量份;着色剂0.01~4重量份;所述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为牛油果树果脂、辛基聚甲基硅氧烷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交联聚合物;所述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交联聚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选择性复配添加了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其为球状及片状硅弹性体,其中球状硅弹性体能够使料体在稠度较高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推涂性,片状硅弹性体与其协同作用,增加了料体的铺展性,使料体均匀分布在唇部,保证上料的均匀性;其次在配方中添加芒果籽脂,常温下为固态,挥发性较低,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与唇部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紧密贴合肌肤并在唇部形成一层油膜,可在确保产品滋润度的同时又能够提升料体在唇部的服帖度;与此同时,由于硅弹性体中同样含有植物油脂,两者能够更好的相容,从而使料体紧密的贴合唇部。
附图说明
[0031][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霜状质地的唇部产品,包括:
[0036][0037]所述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为牛油果树果脂、辛基聚甲基硅氧烷与聚
二甲基硅氧烷的交联聚合物;
[0038]所述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交联聚合物。
[003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唇部产品拥有如霜一般的质地,没有流动性,层状铺开易于涂抹,上唇轻薄不厚重且展色度好。
[00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霜状质地的唇部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为牛油果树果脂、辛基聚甲基硅氧烷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交联聚合物;所述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交联聚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唇部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甘油酯类润肤剂选自聚甘油

2三异硬脂酸酯与聚甘油

2二异硬脂酸酯;所述聚甘油

2三异硬脂酸酯与聚甘油

2二异硬脂酸酯的质量比为(1~5):(0.5~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唇部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蜡选自三山嵛精;所述吸附剂选自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唇部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选自鲸蜡基PEG/PPG

10/1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山梨坦异硬脂酸酯;所述鲸蜡基PEG/PPG

10/1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山梨坦异硬脂酸酯的质量比为(1~4):(0.5~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唇部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选自VP/二十碳烯共聚物与三十烷基PVP;所述VP/二十碳烯共聚物与三十烷基PVP的质量比为(1~5):(0.5~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唇部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剂选自双

二甘油多酰基己二酸酯与1,3

丁二醇;所述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宜格美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