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一种小孔径桩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747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38
本申请涉及岩溶地区一种小孔径桩基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取钻头直径大于小孔径桩基直径的钻头进行钻孔;S2、钻头钻至地下暗河下部,用混凝土对钻好的孔洞进行灌注;S3、等混凝土达到强度,再用钻头直径和小孔径桩基直径相同的钻头穿过第一次回灌的混凝土;S4、钻孔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混凝土回灌;S5、等第二次回灌的混凝土达到强度,再用钻头直径和小孔径桩基直径相同的钻头穿过第二次回灌的混凝土;S6、钻孔完成后,进行第三次混凝土回灌;S7、等第三次回灌的混凝土达到强度,再用钻头直径和小孔径桩基直径相同的钻头穿过第三次回灌的混凝土,直接钻到底部,直接成桩即可,本申请具有节约成本的效果。具有节约成本的效果。具有节约成本的效果。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mall diameter pile foundation in Karst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岩溶地区一种小孔径桩基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岩溶地区桩基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岩溶地区一种小孔径桩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岩溶是指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石膏、石灰岩、岩盐等可溶性岩层的长期冲刷和化学溶解的地质作用,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我国岩溶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近年来我国大力扶持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喀斯特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尤其要注重基础结构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倘若施工中处理不当,经常会出现塌孔、掉钻、卡钻等现象,地下水长期对可溶性岩体进行侵蚀形成溶洞,溶洞周围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场,地下水位一旦发生变化,极易引起溶洞周围土体应力重分布,进而导致溶洞的进一步扩大甚至塌陷,严重的会导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及桩基承载力降低,在地下暗河较浅时,小孔径桩基极易出现塌孔。
[0003]通常采用和桩基直径相同的钻头对桩基位置进行开挖,再用C20混凝土对开挖位置进行灌注,共计需回灌5次。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回灌5次混凝土,对混凝土的需求量较大,存在浪费混凝土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本申请提供岩溶地区一种小孔径桩基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岩溶地区一种小孔径桩基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岩溶地区一种小孔径桩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钻头直径大于小孔径桩基直径的钻头对小孔径桩基位置进行钻孔;S2、钻头钻至地下暗河下部,用混凝土对钻好的孔洞进行灌注,灌注至地下暗河上部;S3、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50%后,再用钻头直径和小孔径桩基直径相同的钻头穿过第一次回灌的混凝土;S4、钻孔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混凝土回灌,灌注至地下暗河上部;S5、等第二次回灌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50%后,再用钻头直径和小孔径桩基直径相同的钻头穿过第二次回灌的混凝土;S6、钻孔完成后,进行第三次混凝土回灌,灌注至地下暗河上部;S7、等第三次回灌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50%后,再用钻头直径和小孔径桩基直径相同的钻头穿过第三次回灌的混凝土,直接钻到底部,直接成桩即可。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用钻头直径大于小孔径桩基直径的钻头进行钻孔,故第一次回灌时,混凝土灌注的体积比直接用与小孔径桩基直径相同的钻头所灌注的体积大,故更加不易塌孔,再进行回灌两次即可避免塌孔等状况,共计回灌三次,而不用回灌五
次,减少回灌混凝土的次数,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成本,能够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
[0008]可选的,所述步骤S1中,小孔径桩基靠近地面的一端固定有钢护筒,钢护筒长度方向和小孔径桩基的长度方向相同,钻头穿过钢护筒进行钻孔。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钻头对小孔径桩基进行钻孔时,钻头会顺着钢护筒穿过,钢护筒的设置,对钻头起到导向的作用,达到导向钻头的效果。
[0010]可选的,所述步骤S2中,浇筑混凝土之前,取提前制作好的填实袋填入钻好的孔洞中,填至超过地下暗河的高度时,停止填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混凝土前,填充填实袋,当对小孔径桩基进行浇筑时,在地下暗河处的混凝土会受到地下暗河的冲击,部分会朝向地下暗河的流动方向顺着地下暗河流动,填实袋的设置,对地下暗河的流动造成一定阻碍,且使得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减少混凝土顺着地下暗河的流动而流失,从而混凝土的流失量减少,更不易形成塌孔,减少混凝土用量,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填实袋包括钢丝兜和石块,石块均置于钢丝兜中,钢丝兜形成封闭空间。
[0013]可选的,所述钢丝兜为网状,且钢丝兜中任意石块的最大直径均小于钢丝兜网状的直径。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块在钢丝兜中,且石块无法掉出钢丝兜,达到增加石块和钢丝兜之间连接稳定性的效果。
[0015]可选的,所述填实袋任意方向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中距离最近的两点之间的连线均大于暗河的高度。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实袋无法通过暗河,无法顺着暗河流走,达到填实袋无法流走的效果。
[0017]可选的,所述钢丝兜开口处设置有铁丝,铁丝和钢丝兜可拆卸连接,铁丝用于将钢丝兜封闭。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丝的设置,使得石块无法从钢丝兜中掉落,在搬运填实袋的过程中,填实袋中的石块可能会破碎,故可通过拆除铁丝,对破碎的石块进行更换,再用铁丝将钢丝兜封闭,达到增加石块和钢丝兜之间连接稳定性的效果以及更换填实袋中石块的效果。
[0019]可选的,所述在步骤S4和S6中,浇筑混凝土之前,也取提前制作好的填实袋填入钻好的孔洞中,填至超过地下暗河的高度时,停止填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次回灌和第三次回灌中也填入填实袋,对地下暗河的流动造成阻碍,且使得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从而更加不易形成塌孔,混凝土的用量减少,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
[0021]可选的,所述在步骤S4中,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混凝土内加入早强剂。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早强剂的加入,使得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时间变短,从而减少施工所需要的时间,达到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
[0023]可选的,所述步骤S2、S4以及S6中所用到的混凝土均为C20混凝土。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20混凝土的价格较低,且能满足本施工中的施工要求,
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填实袋以及C20混凝土的使用,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2.钢护筒的设置,达到导向钻头的效果;3.早强剂的设置,达到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为显示填实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钢护筒;2、填实袋;21、钢丝兜;22、石块;3、铁丝;4、地下暗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岩溶地区一种小孔径桩基施工方法。岩溶地区一种小孔径桩基施工方法包括:参照图1,S1、取直径为1000mm的钻头对直径为800mm的桩基进行钻孔,在钻孔前将直径为1200mm的钢护筒1固定在要钻孔的位置处,钢护筒1的长度方向和800mm桩基的长度方向相同,且钻孔时1000mm的钻头顺着钢护筒1插入进行钻孔,钻头穿过钢护筒1,钢护筒1的设置,对钻孔起到导向的作用。
[0030]参照图1和图2,S2、1000mm钻头钻至地下暗河4下部1m的位置处,取来提前制作好的填实袋2,填实袋2包括钢丝兜21和石块22,钢丝兜21呈网状,石块22设置有多块,多块石块22均置于钢丝兜21内部,钢丝兜21兜口设置有铁丝3,铁丝3和钢丝兜21可拆卸连接,铁丝3环绕钢丝兜21兜口一周,铁丝3将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岩溶地区一种小孔径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钻头直径大于小孔径桩基直径的钻头对小孔径桩基位置进行钻孔;S2、钻头钻至地下暗河(4)下部,用混凝土对钻好的孔洞进行灌注,灌注至地下暗河(4)上部;S3、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50%后,再用钻头直径和小孔径桩基直径相同的钻头穿过第一次回灌的混凝土;S4、钻孔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混凝土回灌,灌注至地下暗河(4)上部;S5、等第二次回灌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50%后,再用钻头直径和小孔径桩基直径相同的钻头穿过第二次回灌的混凝土;S6、钻孔完成后,进行第三次混凝土回灌,灌注至地下暗河(4)上部;S7、等第三次回灌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50%后,再用钻头直径和小孔径桩基直径相同的钻头穿过第三次回灌的混凝土,直接钻到底部,直接成桩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区一种小孔径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小孔径桩基靠近地面的一端固定有钢护筒(1),钢护筒(1)长度方向和小孔径桩基的长度方向相同,钻头穿过钢护筒(1)进行钻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区一种小孔径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浇筑混凝土之前,取提前制作好的填实袋(2)填入钻好的孔洞中,填至超过地下暗河(4)的高度时,停止填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义森牛文克宋文奇赵亚圆孙宇航赵祖威高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