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线立绕自动挂线机的拉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38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扁线立绕自动挂线机的拉线机构,属于扁线电感生产技术领域,该拉线机构用于拉动扁线电感线圈的线头,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夹取组件、推块组件和线性模组;夹取组件用于夹紧扁线电感线圈的线头,夹取组件安装于第一支撑组件的前端;推块组件用于驱动夹取组件夹紧或松开扁线电感线圈的线头,推块组件位于夹取组件的后端,推块组件安装于第一支撑组件的后端;线性模组沿第一支撑组件的前后方向设置,线性模组连接于第一支撑组件,以带动第一支撑组件、夹取组件和推块组件沿第一支撑组件的前后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使夹取组件靠近或远离扁线电感线圈。该扁线立绕自动挂线机的拉线机构整体自动化程度高且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好。一致性好。一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扁线立绕自动挂线机的拉线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扁线电感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扁线立绕自动挂线机的拉线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感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用电设备。电感通常包括骨架和缠绕在磁芯外部的线圈。传统上,电感生产的全过程都是采用人工操作,即人工绕线、拉线,现阶段人们研发设计了绕线机来取代人工绕线工作,虽然绕线机提高了绕线工作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其还未成熟,只能完成简单的绕线工作,线圈的拉线工作仍需人工完成。由于线圈末端的线头在实际应用中要与其他器件连接或组装,其对产品一致性的要求较高,由于人工手动拉线时无法精确控制线头路径,难以保证拉出的线平稳顺直,而且人工手动拉线无法准确地将线头拉到所需长度,因此,人工拉线方式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差,且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扁线立绕自动挂线机的拉线机构,能够平稳拉动扁线电感线圈的线头,且能够准确控制拉线拉出的长度。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扁线立绕自动挂线机的拉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扁线立绕自动挂线机的拉线机构,用于拉动扁线电感线圈(5)的线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组件(3);夹取组件(4),用于夹紧所述扁线电感线圈(5)的线头,所述夹取组件(4)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的前端;推块组件(2),用于驱动所述夹取组件(4)夹紧或松开所述扁线电感线圈(5)的线头,所述推块组件(2)位于所述夹取组件(4)的后端,所述推块组件(2)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的后端;线性模组(1),所述线性模组(1)沿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线性模组(1)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以带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所述夹取组件(4)和所述推块组件(2)沿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的前后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使所述夹取组件(4)靠近或远离所述扁线电感线圈(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立绕自动挂线机的拉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组件(4)包括第一夹爪(41)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的第二夹爪(42),所述第一夹爪(41)的中间部分和所述第二夹爪(42)的中间部分通过转轴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夹爪(41)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夹爪(42)的前端形成前端开口(A),并使所述第一夹爪(41)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夹爪(42)的后端形成后端开口(B),所述前端开口(A)用于夹紧所述扁线电感线圈(5)的线头,所述后端开口(B)处设有所述推块组件(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线立绕自动挂线机的拉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组件(2)包括气缸(21),所述气缸(2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所述气缸(21)的伸缩轴(22)沿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的前后方向伸缩,所述伸缩轴(22)固定连接有推块(23),所述推块(2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所述推块(23)的顶面是沿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前后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推块(23)前端高度低于所述推块(23)后端高度,所述推块(23)的前端伸入所述后端开口(B);其中,当所述推块(23)向前运动时,所述后端开口(B)变大,致使所述前端开口(A)变小,以夹紧所述扁线电感线圈(5)的线头;当所述推块(23)向后运动时,所述后端开口(B)变小,致使所述前端开口(A)变大,以松开所述扁线电感线圈(5)的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前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安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