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物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387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26
关于为了使送风装置产生的风通过而设置了孔的表皮,适当地确保孔周围的强度。车用座椅具有表皮(1)及送风装置,该表皮(1)构成座椅主体中与乘客相对的部分;该送风装置安装于座椅主体,在车用座椅中,表皮(1)具备在表皮(1)的厚度方向上设置于与乘客相对一侧的顶层(3)、设置于顶层(3)的相反侧位置的基布层(5),在顶层(3)及基布层(5)均具备多个送风装置产生的风能够通过的孔(3a)、(5a),位于基布层(5)中孔(5a)的边缘的部分由通过将浸渍有聚氨酯树脂的纤维编织而构成的织物组成。树脂的纤维编织而构成的织物组成。树脂的纤维编织而构成的织物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坐物用座椅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80087493.9(PCT/JP2017/035153)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乘坐物用座椅,特别涉及在表皮形成多个孔的乘坐物用座椅,安装于座椅主体的送风装置产生的风能够通过这些孔。

技术介绍

[0003]在乘坐物用座椅中,存在在座椅主体安装送风装置,并且能够对就座于座椅的乘客送风的座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座椅中,送风装置产生的风通过座椅内并到达乘客的身体。因此,在安装有送风装置的乘坐物用座椅中,通常相对于作为座椅构成配件的表皮,穿孔设置通风孔。
[0004]可以举出专利文献2记载的表皮作为形成了通风孔的表皮的一个例子。专利文献2记载的表皮具有基布,该基布包括具有合成树脂涂层的纤维而构成。并且,构成基布的纤维所具有的合成树脂涂层由熔点为120度

180度的合成树脂构成。根据此种构成,专利文献2记载的表皮能够确保其作为表皮的足够的强度,同时呈现良好的通风孔的外观。具体而言,能够抑制通风孔周围纤维(线)开裂。
[0005]专利文献1:特开2016

132350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特开2016

1299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抑制线开裂,在作为芯的纤维周围形成合成树脂涂层,使该纤维部分融合。这样,专利文献2记载的表皮使各纤维融合的部分在制造上需要花费些许工夫。因此,需要以与专利文献2不同的构成来实现能够抑制基布中的线开裂的表皮。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得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坐物用座椅,该座椅能够适当地确保为了使送风装置产生的风通过而设置了孔的表皮中孔周围的强度。
[0009]所述课题通过如下方式解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坐物用座椅,具有乘客可就座的座椅主体、构成该座椅主体中与乘客相对的部分的表皮以及安装于所述座椅主体的送风装置,所述表皮具备在所述表皮的厚度方向上设置于与乘客相对一侧的顶层、设置于该顶层的相反侧位置的基布层,在所述顶层及所述基布层均具备多个所述送风装置产生的风能够通过的孔,位于所述基布层中所述孔的边缘的部分由通过将浸渍有聚氨酯树脂的纤维编织而构成的织物组成。
[0010]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乘坐物用座椅中,在表皮的顶层及基布层均形成有多个通风用的孔。另外,位于基布层中孔的边缘的部分由通过将浸渍有聚氨酯树脂的纤维编织而构成的织物组成。这样,通过使用将浸渍有聚氨酯树脂的纤维编织而构成的织物,能够抑制孔周围的纤维开裂。
[0011]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基布层由通过将多种纤维编织构成的经编的织物组成,在构成所述基布层的所述多种纤维分别浸渍有聚氨酯树脂。
[0012]若为上述构成,由于在构成基布层的多种纤维分别浸渍有聚氨酯树脂,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布层的强度。
[0013]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顶层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合成皮革组成。
[0014]若为上述构成,能够确保基布层的强度,同时使表皮的外观良好。
[0015]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基布层具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设置于距离所述顶层最远的位置的基布层底部,构成该基布层底部的纤维处于起毛状态。
[0016]若为上述构成,构成基布层底部的纤维处于起毛状态,各种纤维容易缠绕。据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孔周围的纤维开裂。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坐物用座椅,能够确保表皮中基布层的孔周围的强度,并且抑制在孔周围的纤维开裂。
[0018]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坐物用座椅,由于在构成基布层的多种纤维分别浸渍有聚氨酯树脂,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布层的强度。
[0019]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坐物用座椅,由于顶层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合成皮革组成,因此能够确保基布层的强度,同时使表皮的外观良好。
[0020]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坐物用座椅,由于构成基布层底部的纤维处于起毛状态,各种纤维容易缠绕,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孔周围的纤维开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乘坐物用座椅的整体图。
[0022]图2为表示乘坐物用座椅的座椅主体及送风装置的图。
[0023]图3为表示表皮的层压构造的示意性放大图。
[0024]图4为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表皮及比较例涉及的表皮的规格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就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乘坐物用座椅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以搭载于车辆的座椅(以下为车用座椅S)为乘坐物用座椅的一个例子,并对其构成进行说明。同时,本专利技术的乘坐物用座椅并不限定于车用座椅,也可以作为搭载于车辆以外的乘坐物(例如,双轮车、或者船舶及飞机)的座椅使用。
[0026]另外,补充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容易理解的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不脱离其主旨,能够进行变更、改良。另外,本专利技术包含其等价物是毋庸置疑的。
[0027]如图1及图2所示,车用座椅S具有乘客可就座的座椅主体Sh以及安装于座椅主体Sh的送风装置10。座椅主体Sh具备座椅衬垫S1、座椅靠背S2以及头枕S3。座椅衬垫S1及座椅靠背S2通过在框架F载置缓冲垫P并由表皮1覆盖缓冲垫P的表面而构成。表皮1为分别构成座椅衬垫S1及座椅靠背S2的配件,形成座椅主体Sh中与乘客相对的部分,具体而言形成就座面。
[0028]更加详细说明的话,在座椅衬垫S1中,表皮1的一部分构成从下方支撑就座于车用座椅S的乘客的臀部的面(即,座椅衬垫S1的上面)。另外,在座椅靠背S2中,表皮1的一部分构成从后方支撑就座于车用座椅S的乘客的背部的面(即,座椅靠背S2的前面)。
[0029]送风装置10是为了调节空气或者换气而设置的机器,例如,由公知的鼓风机构成。如图2所示,此送风装置10配置于座椅衬垫S1的下方位置。
[0030]另外,构成座椅衬垫S1的框架F及缓冲垫P中,在位于送风装置10的上方的位置形成有贯穿孔,此贯穿孔构成风道11。此外,也可以在此风道11内配置由筒状的板金材料构成的导管(未图示)。
[0031]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构成就座面的表皮1穿孔设置有多个贯穿表皮1的孔2。此孔2为送风装置10产生的风能够通过的孔,是通过对表皮1进行公知的穿孔处理(穿孔设置处理)而形成的孔。
[0032]并且,构成送风装置10的鼓风机正向旋转的话,来自送风装置10的风(气流)通过风道11及孔2送至座椅衬垫S1的就座面的上方,到达就座于座椅衬垫S1上的乘客(严格来讲为乘客的臀部)。另外,上述鼓风机反向旋转的话,就座面附近的空气形成风并且通过孔2及风道11被送风装置10吸气。
[003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椅衬垫S1安装有送风装置1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座椅靠背S2(更加具体说明的话,座椅靠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有乘客可就座的座椅主体、构成该座椅主体中与乘客相对的部分的表皮以及安装于所述座椅主体的送风装置;所述表皮具备在所述表皮的厚度方向上设置于与乘客相对一侧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好贵子高桥淳一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