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736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定位机构、上料机构、运动机构、视觉检测机构和AI模型,所述定位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上料机构设置在机架外且上料机构用于将产品放置在定位机构上,所述运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且运动机构与视觉检测机构连接并用于驱动其运动,所述视觉检测机构位于定位机构的上方且视觉检测机构还与AI模型电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检测效率高,并有效降低了漏检风险。漏检风险。漏检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视觉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探针是电测试的接触媒介,为高端精密型电子五金元器件。一块装配好的产品(可以是PCB板)通常装载有上千根探针,目前人需要借助显微镜对这上千根探针进行手动检测,看是否存在以下问题:一、探针是否存在漏装;二、探针是否装反;三、探针表面是否有破损;四、探针表面是否存在毛屑等异物。但人工检测效率十分低且存在极大的漏检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检测效率高,有效降低了漏检风险、提升了检测准确性。
[000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定位机构、上料机构、运动机构、视觉检测机构和AI模型,所述定位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上料机构设置在机架外且上料机构用于将产品放置在定位机构上,所述运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且运动机构与视觉检测机构连接并用于驱动其运动,所述视觉检测机构位于定位机构的上方且视觉检测机构还与AI模型电连。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是,作业时,上料机构对装载有上千根探针的产品进行输送,并能将该产品放置在定位机构上,定位机构对该产品进行定位。运动机构启动,带动视觉检测机构运动(以便视觉检测机构对准产品上的某一个根探针),视觉检测机构能对该产品上的每一根探针进行拍照,再通过分类模型的AI模型进行AI检测算法从而得到该产品上每一根探针的数据(也就是:探针是否存在漏装;探针是否装反;探针表面是否有破损;探针表面是否存在毛屑等异物这些问题),最终完成对该产品的检测。AI模型的搭建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说明。这种结构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解决在人工装配过程中出现的漏装、装反以及探针表面有破损、存在毛屑等异物这些问题,做到零漏检零误判;检测效率高,并有效降低了漏检风险、提升了检测准确性。使用自动化检测取代人工检测,为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贡献力量。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放置载具和位置直线模组,所述放置载具包括下基座、均与下基座可拆卸连接且配合使用的中空框形上盖板和第二上盖板,所述位置直线模组沿机架宽度方向设置且位置直线模组的滑台与下基座连接并能带动其滑动,所述下基座上可拆卸设置有凸起组件且凸起组件用于放置产品,所述中空框形上盖板或第二上盖板能锁紧在下基座上且能压住凸起组件上的产品。可支持多种不同型号的产品检测。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凸起组件包括直径依次增大的多个回形框且多个回形框能依次套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回形框均可拆卸设置在下基座上。可支持多种不同型号的产品检测。针对同一或不同规格的探针(不同规格的探针,同时需要加载不同的AI模
型),不同型号的产品可根据需求选择一定数量的回形框进行套接,一定数量的回形框之后在锁紧在下基座上以用来放置该产品。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下基座上均匀设置有多层插孔,每个所述回形框上均设置有插柱,每个所述插柱均能卡入插孔。通过插孔和插柱,下基座和回形框实现可拆卸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下基座上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中空框形上盖板和第二上盖板上均设置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能通过螺栓连接。通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下基座与中空框形上盖板或第二上盖板实现可拆卸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上料机构为转动设置在机架外的六轴机械手,所述六轴机械手用于将产品放置在定位机构的凸起组件上。六轴机械手启动,可自动将产品夹至凸起组件上,之后人再将中空框形上盖板或第二上盖板锁紧到下基座。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视觉检测组件包括主检测相机、检测镜头和相机控制器,所述主检测相机和检测镜头连接且检测镜头设置在运动机构的Z轴直线模组上,所述相机控制器与主检测相机、AI模型均电连且相机控制器用于接收主检测相机传输的图像信息、并能将处理分析后的图像信息传输至AI模型。通过主检测相机实现装载有上千根探针产品的全面拍照;再通过分类模型的AI模型进行AI检测算法从而得到该产品上每一根探针的数据,完成该产品的检测。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光源部件,所述光源部件包括环形光源和光源控制器,所述环形光源设置在远离主检测相机的检测镜头一侧,所述光源控制器设置在机架上且其用于控制环形光源启闭。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一侧且与相机控制器电连的辅助检测相机。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运动机构包括X轴直线模组和Z轴直线模组,所述X轴直线模组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且X轴直线模组的滑块与Z轴直线模组连接并能带动其滑动,所述Z轴直线模组沿机架高度方向设置且Z轴直线模组的滑块与视觉检测机构上的检测镜头连接并能带动其滑动。X轴直线模组和Z轴直线模组实现视觉检测组件在长度、高度方向上移动,方便视觉检测机构对准产品上的某一个根探针,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运动机构和视觉检测组件组装后的结构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0019]图中:
[0020]1、机架;2、定位机构;21、放置载具;211、下基座;212、中空框形上盖板;213、第二上盖板;22、位置直线模组;3、上料机构;4、运动机构;41、X轴直线模组;42、Z轴直线模组;5、视觉检测组件;51、主检测相机;52、检测镜头;6、回形框;61、插柱;7、插孔;8、第一螺孔;9、第二螺孔;10、环形光源;11、辅助检测相机;12、滑台;13、AI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2]实施例一
[0023]参见附图1

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定位机构2、上料机构3、运动机构4、视觉检测机构和AI模型13,所述定位机构2设置在机架1上、上料机构3设置在机架1外且上料机构3用于将产品放置在定位机构2上,所述运动机构4设置在机架1上且运动机构4与视觉检测机构连接并用于驱动其运动,所述视觉检测机构位于定位机构2的上方且视觉检测机构还与AI模型13电连。
[0024]由于探针直径非常小,通过人眼很难区分出正反,因此采用本实例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作业时,上料机构3对装载有上千根探针的产品进行输送,并能将该产品放置在定位机构2上,定位机构2对该产品进行定位。运动机构4启动,带动视觉检测机构运动(以便视觉检测机构对准产品上的某一个根探针),视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定位机构(2)、上料机构(3)、运动机构(4)、视觉检测机构和AI模型(13),所述定位机构(2)设置在机架(1)上、上料机构(3)设置在机架(1)外且上料机构(3)用于将产品放置在定位机构(2)上,所述运动机构(4)设置在机架(1)上且运动机构(4)与视觉检测机构连接并用于驱动其运动,所述视觉检测机构位于定位机构(2)的上方且视觉检测机构还与AI模型(13)电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2))包括放置载具(21)和位置直线模组(22),所述放置载具(21)包括下基座(211)、均与下基座(211)可拆卸连接且配合使用的中空框形上盖板(212)和第二上盖板(213),所述位置直线模组(22)沿机架(1)宽度方向设置且位置直线模组(22)的滑台(12)与下基座(211)连接并能带动其滑动,所述下基座(211)上可拆卸设置有凸起组件且凸起组件用于放置产品,所述中空框形上盖板(212)或第二上盖板(213)能锁紧在下基座(211)上且能压住凸起组件上的产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组件包括直径依次增大的多个回形框(6)且多个回形框(6)能依次套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回形框(6)均可拆卸设置在下基座(2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座(211)上均匀设置有多层插孔(7),每个所述回形框(6)上均设置有插柱(61),每个所述插柱(61)均能卡入插孔(7)。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探针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座(211)上设置有第一螺孔(8),所述中空框形上盖板(212)和第二上盖板(2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园园王慧宇周经纬
申请(专利权)人:科为升视觉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