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变大体积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混凝土
,特别是一种相变大体积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体积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市政、桥梁、铁路、水利水电等领域。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由于水泥水化热、外界气温变化,以及多余的水分蒸发等因素,导致浇筑后短期内积累大量的热,而混凝土导热系数低,结构温升迅速,最终导致混凝土材料表面产生裂缝,混凝土耐久性降低。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大体积混凝土温峰甚至超过70℃。混凝土在达到温峰后随着缓慢散热,温度会逐渐降低至环境温度,在此降温过程中产生的收缩会使混凝土产生开裂。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1377652A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温升抑制剂,由多孔陶粒、相变材料及淀粉基水化热调控材料组成,将相变材料石蜡和/或八水合氢氧化钡与多孔陶粒混合均匀,降温加入淀粉基水化热调控材料(淀粉水解或酶解制得的淀粉多聚糖),混匀制成水化温升抑制剂。这种抑制剂吸收了大体积混凝土水化产生的热量,降低水泥水化放热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数包括水泥450
‑
540份、粗骨料1000
‑
1200份、相变组合物45
‑
75份、细骨料700
‑
950份、减水剂3
‑
5份、水150
‑
180份;所述相变组合物是在多孔陶粒由内向外先后吸附负载相变材料Ⅰ和相变材料Ⅱ,然后在表面喷涂液态成膜材料并干燥后制备而成;所述相变材料Ⅰ的熔点高于所述相变材料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数包括水泥500份、粗骨料1150份、相变组合物60份、细骨料800份、减水剂4份、水16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变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为:S1、取硬脂酸于反应容器中,加热相变材料Ⅰ熔化至液态并维持温度恒定,将多孔陶粒加至容器中,在0.06
‑
0.08MPa真空度下搅拌2
‑
4h,然后加压至反应容器中压力为0.3
‑
0.5MPa,待反应容器冷却至室温,相变材料Ⅰ固化后取出,得到初级材料;相变材料Ⅰ和多孔陶粒的质量比为(0.2
‑
0.35):1;S2、取相变材料Ⅱ于反应容器中,加热相变材料Ⅱ熔化至液态,且反应容器中温度低于相变材料Ⅰ熔点,并维持温度恒定,将步骤S1所得初级材料加至容器中,在0.02
‑
0.035MPa真空度下搅拌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望奇,杨海春,李刘双,钟龙,唐辉,黄修林,伍辉,吕凯,郑子宏,谭文栋,张萌,汤敏,魏伟,徐富强,李涛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