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20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包括两个阀厅,两个阀厅之间设置有隔离墙,隔离墙设置有直流穿墙套管,阀厅的一侧厅壁均设置有交流穿墙套管,交流穿墙套管设置于两个阀厅的相同一侧,阀厅内设置有阀塔,阀塔组成6个桥臂,两个阀厅内桥臂的直流端通过直流穿墙套管电连接,两个阀厅内桥臂的交流端通过交流穿墙套管与外界电器件电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通过优化布置形式,减少占地面积,方便安装和维护,降低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流站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电网交直流联合运行相互影响突出,存在多回直流同时换相失败的风险,使得系统特性尤为复杂。电网抵御大面积停电风险能力变差,加上部分地区厂站密集,短路电流超标问题严重,限流控制与电力供应、网架可靠性方面的矛盾突出,影响了主网运行的灵活性。背靠背直流工程对优化电网结构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可保留和维持现有通道电力互济的作用,事故情况下可提供紧急支援。
[0003]背靠背作为两个电网之间的联络通道,落点多在负荷密集地区,这一定程度上给选址带来了极大困难。换流站占地面积大,征地难、拆迁难一直是负荷密集地区选址的痛点,同时还要解决解口电力线路的路径问题。为了节省占地,需要在满足工艺需求的前提下对电气总平面进行优化布置。阀厅及柔直变区域作为背靠背换流站的核心区域,其布置型式决定了整体工艺流程、占地面积大小、线路出线方向等,牵涉到全站电气布置和噪音控制等方方面面。
[0004]传统的换流站,阀厅采用一字型布置方式时,柔直变区域布置在阀厅相对两侧,柔直变区域的内部及两侧柔直变区域之间的运输通道均需设置柔直变轨道,以满足备用柔直变压器的更换运输需求和转向需求,从而导致造价增加。另外,为了方便柔直变区域设备的运输和安装,东西两侧均需考虑柔直变的运输通道,需增加换流变广场尺寸,增大了占地面积。此外,两侧设置柔直变的方式,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向两侧辐射,对降噪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通过优化布置形式,减少占地面积,方便安装和维护,降低成本。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包括两个阀厅。
[0007]两个所述阀厅之间设置有隔离墙,所述隔离墙设置有直流穿墙套管;所述阀厅的一侧厅壁均设置有交流穿墙套管,所述交流穿墙套管设置于两个所述阀厅的相同一侧;所述阀厅内设置有阀塔,所述阀塔组成6个桥臂;两个所述阀厅内所述桥臂的直流端通过所述直流穿墙套管电连接;两个所述阀厅内所述桥臂的交流端通过所述交流穿墙套管与外界电器件电连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厅内所述桥臂为依次排列的A相上桥臂、A相下桥臂、B相上桥臂、B相下桥臂、C相上桥臂和C相下桥臂。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A相上桥臂的直流端、所述B相上桥臂的直流端和所述C相上桥臂的直流端均通过上母线并联电连接,所述A相下桥臂的直流端、所述B相下桥臂的直流端和所述C相下桥臂的直流端均通过下母线并联电连接;所述直流穿墙套管的数
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直流穿墙套管均设置于所述隔离墙的远离所述交流穿墙套管的一侧;两个所述上母线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直流穿墙套管电连接,两个所述下母线通过另一个所述直流穿墙套管电连接。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母线设置于所述下母线的上方。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母线与所述直流穿墙套管之间以及所述下母线与所述直流穿墙套管之间均设置有直流电流测量装置、直流电压测量装置、直流避雷器和直流隔离开关;所述直流电流测量装置、所述直流电压测量装置、所述直流避雷器和所述直流隔离开关沿垂直于所述隔离墙的方向呈一字型布置。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启动回路区域和柔直变区域,所述启动回路区域和所述柔直变区域设置于所述阀厅的靠近所述交流穿墙套管的一端外侧;所述启动回路区域的电器件通过所述交流穿墙套管与所述阀厅内所述桥臂的交流端电连接;所述启动回路区域包括有桥臂电抗器,所述桥臂电抗器呈一字型布置;所述柔直变区域包括有柔直变压器,所述柔直变压器呈一字型布置。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交流穿墙套管与所述阀厅内所述桥臂的交流端之间依次电连接有交流接地开关、交流避雷器、交流电流互感器和交流侧悬吊绝缘子。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启动回路区域还包括有支柱绝缘子、BR避雷器、旁路隔离开关、启动电阻、启动电阻支路电流测量装置、电压测量装置、回路电流测量装置、HGIS、启动回路避雷器、支柱绝缘子和汇流管母等。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柔直变区域还包括有阀侧中性点设备、网侧中性点设备和备用柔直变压器;所述柔直变压器背离所述启动回路区域的一侧设置有换流变轨道;所述阀侧中性点设备和所述网侧中性点设备均设置于两个所述柔直变压器之间;所述备用柔直变压器设置于所述柔直变压器的背离所述阀侧中性点设备的一端。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控制楼和阀冷设备,所述控制楼设置于所述阀厅背离所述交流穿墙套管的一端外侧;所述阀冷设备包括阀内冷设备和阀外冷设备,所述阀内冷设备设置于所述控制楼内;所述阀外冷设备设置于所述控制楼的两侧,并且垂直于所述隔离墙。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两个交流穿墙套管设置于两个阀厅的相同一侧,直流穿墙套管设置于两个阀厅之间的隔离墙上,使得背靠背的两个阀厅的能量流动方向组成U型布置型式,以及使得与两个阀厅内桥臂交流端连接的外界电器件可采用一字型布置型式,两个桥臂交流端连接的外界电器件可同向设置,出线方式更灵活,减少换流变轨道的长度和换流变广场尺寸。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通过优化布置形式,减少占地面积,方便安装和维护,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的阀厅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的启动回路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图5中G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的柔直变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图7中H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阀厅1;隔离墙11;直流穿墙套管12;交流穿墙套管13;柔直阀柔直阀桥臂14;A相上桥臂141;A相下桥臂142;B相上桥臂143;B相下桥臂144;C相上桥臂145;C相下桥臂146;上母线147;下母线148;交流接地开关15;交流避雷器16;交流电流互感器17;交流侧悬吊绝缘子18;直流电流测量装置191;直流电压测量装置192;直流避雷器193;直流隔离开关194;
[0029]启动回路区域2;桥臂电抗器21;柱绝缘子220;BR避雷器221;旁路隔离开关222;启动电阻223;启动电阻支路电流测量装置2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包括两个阀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阀厅之间设置有隔离墙,所述隔离墙设置有直流穿墙套管;所述阀厅的一侧厅壁均设置有交流穿墙套管,所述交流穿墙套管设置于两个所述阀厅的相同一侧;所述阀厅内设置有阀塔,所述阀塔组成6个桥臂;两个所述阀厅内所述桥臂的直流端通过所述直流穿墙套管电连接;两个所述阀厅内所述桥臂的交流端通过所述交流穿墙套管与外界电器件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厅内所述桥臂为依次排列的A相上桥臂、A相下桥臂、B相上桥臂、B相下桥臂、C相上桥臂和C相下桥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上桥臂的直流端、所述B相上桥臂的直流端和所述C相上桥臂的直流端均通过上母线并联电连接,所述A相下桥臂的直流端、所述B相下桥臂的直流端和所述C相下桥臂的直流端均通过下母线并联电连接;所述直流穿墙套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直流穿墙套管均设置于所述隔离墙的远离所述交流穿墙套管的一侧;两个所述上母线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直流穿墙套管电连接,两个所述下母线通过另一个所述直流穿墙套管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母线设置于所述下母线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母线与所述直流穿墙套管之间以及所述下母线与所述直流穿墙套管之间均设置有直流电流测量装置、直流电压测量装置、直流避雷器和直流隔离开关;所述直流电流测量装置、所述直流电压测量装置、所述直流避雷器和所述直流隔离开关沿垂直于所述隔离墙的方向呈一字型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阳苏成郭金川陈荔孔志达施世鸿郝为瀚邹符波孙仕达刘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