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流站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电网交直流联合运行相互影响突出,存在多回直流同时换相失败的风险,使得系统特性尤为复杂。电网抵御大面积停电风险能力变差,加上部分地区厂站密集,短路电流超标问题严重,限流控制与电力供应、网架可靠性方面的矛盾突出,影响了主网运行的灵活性。背靠背直流工程对优化电网结构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可保留和维持现有通道电力互济的作用,事故情况下可提供紧急支援。
[0003]背靠背作为两个电网之间的联络通道,落点多在负荷密集地区,这一定程度上给选址带来了极大困难。换流站占地面积大,征地难、拆迁难一直是负荷密集地区选址的痛点,同时还要解决解口电力线路的路径问题。为了节省占地,需要在满足工艺需求的前提下对电气总平面进行优化布置。阀厅及柔直变区域作为背靠背换流站的核心区域,其布置型式决定了整体工艺流程、占地面积大小、线路出线方向等,牵涉到全站电气布置和噪音控制等方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包括两个阀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阀厅之间设置有隔离墙,所述隔离墙设置有直流穿墙套管;所述阀厅的一侧厅壁均设置有交流穿墙套管,所述交流穿墙套管设置于两个所述阀厅的相同一侧;所述阀厅内设置有阀塔,所述阀塔组成6个桥臂;两个所述阀厅内所述桥臂的直流端通过所述直流穿墙套管电连接;两个所述阀厅内所述桥臂的交流端通过所述交流穿墙套管与外界电器件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厅内所述桥臂为依次排列的A相上桥臂、A相下桥臂、B相上桥臂、B相下桥臂、C相上桥臂和C相下桥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上桥臂的直流端、所述B相上桥臂的直流端和所述C相上桥臂的直流端均通过上母线并联电连接,所述A相下桥臂的直流端、所述B相下桥臂的直流端和所述C相下桥臂的直流端均通过下母线并联电连接;所述直流穿墙套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直流穿墙套管均设置于所述隔离墙的远离所述交流穿墙套管的一侧;两个所述上母线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直流穿墙套管电连接,两个所述下母线通过另一个所述直流穿墙套管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母线设置于所述下母线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靠背柔直换流站布置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母线与所述直流穿墙套管之间以及所述下母线与所述直流穿墙套管之间均设置有直流电流测量装置、直流电压测量装置、直流避雷器和直流隔离开关;所述直流电流测量装置、所述直流电压测量装置、所述直流避雷器和所述直流隔离开关沿垂直于所述隔离墙的方向呈一字型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阳,苏成,郭金川,陈荔,孔志达,施世鸿,郝为瀚,邹符波,孙仕达,刘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