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173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涉及监管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主要包括穿戴在人体身上的智能反光背心、放置在道路上的预警路障和安放在警车上的数据传输平台,预警路障设置有第一微处理器和均与第一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的震动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相机,反光背心设置有第二微处理器和均与第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的提醒灯、喇叭、紧急求助按钮,数据传输平台、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二微处理器互相电性连接,喇叭根据测距传感器检测出车辆逐渐接近发出逐渐急促的蜂鸣,提醒灯根据测距传感器检测出车辆逐渐接近发出频率逐渐加快的闪光的技术方案,具有危险预警、保护执法人员的有益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监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 预警监测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也逐渐追求更高的 生活质量,因此机动车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日益普及。当交通事故发生后, 一般会拨打交警电话申请交警去现场执法。
[0003]目前一般是采用路障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然而某些情况下其他车辆 可能因为速度失控或操作不当直接冲破路障,造成更加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需要一种预警设备对正在执法的交警人员起到预警提醒的作用,减 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其能 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具有危险预警、保 护执法人员的有益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其中包括 穿戴在人体身上的智能反光背心、放置在道路上的预警路障和安放在警车 上的数据传输平台,所述预警路障设置有第一微处理器和均与所述第一微 处理器电性连接的震动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相机,所述反光背心设置有 第二微处理器和均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的提醒灯、喇叭、紧急求 助按钮,所述数据传输平台、所述第一微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微处理器互相 电性连接,所述喇叭根据所述测距传感器检测出车辆逐渐接近发出逐渐急 促的蜂鸣,所述提醒灯根据所述测距传感器检测出车辆逐渐接近发出频率 逐渐加快的闪光。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智能反光背心包括前衣面、后衣面和 肩带,所述前衣面的顶部和所述后衣面的顶部通过所述肩带连接,所述后 衣面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设置有魔术子贴,所述前衣面设置 有与所述魔术子贴对齐的魔术母贴。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前衣面和所述后衣面均设置有可拆卸 连接的第一反光条,所述第一反光条与所述前衣面和所述后衣面粘接相 连。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前衣面的内部和所述后衣面的内 部均粘连设置有可拆卸的加绒层。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警路障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太阳能充 电蓄能板,所述第一太阳能充电蓄能板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智能反光背心的背面设置有第二太阳 能充电蓄能板,所述第二太阳能充电蓄能板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电性连 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警路障包括筒体和底座,所述底座 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底座,所述震动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和所述相机均 安装于所述筒体内部。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筒体内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 顶部设置有盖住所述筒体顶部筒口的顶盖,所述测距传感器和所述相机均 安装于所述顶盖的底端面,所述顶盖的底端面还设置有与所述筒体顶部筒 口对齐的密封圈。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筒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反光条,所述 筒体的外壁还设置有提把。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座包括橡胶底座。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主要包括 智能反光背心、预警路障和数据传输平台三部分,其中智能反光背心用于 提醒交警注意避险,预警路障用于探测来往车辆,数据传输平台用于将探 测的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便于远程值班人员根据探测数据做出处罚或 者救援处理。智能反光背心主要包括第二微处理器、提醒灯、喇叭、紧急 求助按钮,提醒灯、喇叭和紧急求助按钮均通过电路和第二微处理器实现 电性连接。预警路障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微处理器、震动传感器、测距传感 器、相机等电子元件,震动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相机均和第一微处理器 通过电路实现电性连接。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二微处理器建立通信连接。
[0018]实际使用时,交警赶往事故现场后穿戴好智能反光背心,然后用预警 路障围住事故现场,在事故现场周围没有车辆的情况下,提醒灯发出常亮 的绿光,喇叭处于静音状态。当事故现场车道的上游出现行驶车辆时,测 距传感器能够检测到该车辆距离预警路障的距离,距离信息通过第一微处 理器传递给第二微处理器,当车辆和预警路障的距离处于100米至20米 的范围时,随着车辆逐渐接近,第二微处理器控制喇叭发出第一种逐渐急 促的蜂鸣(低音量),控制提醒灯发出频率逐渐加快的绿色闪光,人工智 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对执法的交警做出预警通知。当测距传感器检 测到车辆和预警路障的距离处于20米

0米范围时,随着车辆逐渐接近, 第二微处理器控制喇叭发出第二种逐渐急促的蜂鸣(中音量),控制提醒 灯发出频率逐渐加快的红色闪光,第一微处理器控制相机对该汽车的车牌 进行拍照,记录车辆特征,并将照片及时传递给数据传输平台,人工智能 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提醒执法的交警该进行避险。当震动传感器检测 到预警路障遭受撞击出现剧烈震动的情况时,控制提醒灯发出常亮的红色 灯光,第二微处理器控制喇叭发出第三种急促的蜂鸣(高音量),人工智 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提醒执法的交警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因此,本 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具有危险预警、保护 执法人员安全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 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 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 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的 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的 使用示意
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警路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标:1

智能反光背心,101

提醒灯,102

肩带,103

喇叭,104

紧 急求助按钮,105

前衣面,106

后衣面,107

固定带,1071

魔术子贴, 1072

魔术母贴,108

第一反光条,109

加绒层,2

预警路障,201

震动 传感器,202

测距传感器,203

相机,204

筒体,2041

第二反光条, 2042

提把,20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在人体身上的智能反光背心、放置在道路上的预警路障和安放在警车上的数据传输平台,所述预警路障设置有第一微处理器和均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的震动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相机,所述反光背心设置有第二微处理器和均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的提醒灯、喇叭、紧急求助按钮,所述数据传输平台、所述第一微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微处理器互相电性连接,所述喇叭根据所述测距传感器检测出车辆逐渐接近发出逐渐急促的蜂鸣,所述提醒灯根据所述测距传感器检测出车辆逐渐接近发出频率逐渐加快的闪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反光背心包括前衣面、后衣面和肩带,所述前衣面的顶部和所述后衣面的顶部通过所述肩带连接,所述后衣面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设置有魔术子贴,所述前衣面设置有与所述魔术子贴对齐的魔术母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衣面和所述后衣面均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反光条,所述第一反光条与所述前衣面和所述后衣面粘接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智能识别的执法预警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衣面的内部和所述后衣面的内部均粘连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强林凡贻刘霄张国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晟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