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弧形底角的铝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99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弧形底角的铝材,包括型材本体,包括第一平板、侧向板、曲面板、第二平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平板长于第二平板且分别设置侧向板的同侧;所述连接板设置在第二侧板的下方,所述曲面板一端连接连接板的底端,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平板的左侧端头下方;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与侧向板之间形成的内转角位置,以及曲面板与第一平板与连接板之间形成的转角位置,均做相同半径的圆角结构;所述侧向板、曲面板和连接板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平板的厚度是第二平板的两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新的设计,采用铝材制作一体成型结构,其重量得到了降低,整体结构稳定。整体结构稳定。整体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弧形底角的铝材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型材
,具体涉及一种带弧形底角的铝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应用最广的护栏普遍采用钢质护栏,其立柱、横栏、扶手多为矩形钢管型材,其结构太过于常见,形式单一,且采用焊接形式,导致施工不方便,不利于批量生产。为此,作为一种全新结构,特申请此专利技术创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弧形底角的铝材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0004]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弧形底角的铝材,包括型材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平板、侧向板、曲面板、第二平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平板长于第二平板且分别设置侧向板的同侧;所述连接板设置在第二侧板的下方,所述曲面板一端连接连接板的底端,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平板的左侧端头下方;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与侧向板之间形成的内转角位置,以及曲面板与第一平板与连接板之间形成的转角位置,均做相同半径的圆角结构;所述侧向板、曲面板和连接板的厚度相同,具体为3.5mm;所述第一平板的厚度为8mm,第二平板的厚度为4mm,第一平板和侧向板与第二平板之间形成凹面结构,能够左右匹配的安装结构区域。
[000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与第二平板的曲面板末端之间形成侧向凹槽。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板顶面设置顶面凹槽,顶面凹槽具有倾斜侧面,且倾斜侧壁之间的夹角为90
°

[0007]进一步的,所述顶面凹槽内设置凸棱,其顶面低于第一平板的顶面,凸棱将顶面凹槽一分为二,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具有倾斜侧壁,两侧壁之间的角度为90
°
,第一凹槽底面的长度为17.5mm,第二凹槽底面的长度为7.5mm,顶面凹面和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可以作为辅助的防滑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凸棱顶面设置V形槽,其深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V 形槽可以作为防滑结构,深度0.3mm,宽1.5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型材本体抗拉强度Rm≥260MPa,屈服强度 R/P0.2≥240MPa,断后伸长率A/50mm≥8%,硬度≥15HW。
[0010]进一步的,所述型材本体为6061

T6铝合金制造。
[001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新的设计,采用铝材制作一体成型结构,其重量得到了降低,整体结构稳定,抗拉性强兼具抗腐蚀性,顶面凹槽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V形槽由于其尺寸较小可以作为防伪结构。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示:1第一平板、2侧向板、3曲面板、4第二平板、5连接板、6第一内圆角、7第二内圆角、8第三内圆角、9第四内圆角、10第五内圆角、 11第六内圆角、12第七内圆角、13V形槽、14第二凹槽、15第一凹槽、 16凸棱、17顶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弧形底角的铝材,包括型材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平板1、侧向板2、曲面板3、第二平板4和连接板5;所述第一平板长于第二平板且分别设置侧向板的同侧;所述连接板设置在第二侧板的下方,所述曲面板一端连接连接板的底端,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平板的左侧端头下方;所述第一平板和侧向板之间的内转角位置设置第六内圆角11,第二平板与侧板向板之间的内转角位置第七内圆角12,第二平板与曲面板的内转角位置设置第一内圆角6,连接板与曲面板之间的内转角位置设置第二内圆角7;第二平板与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五内圆角10,它们的内转角半径为相同均为5mm,所述侧向板、曲面板和连接板的厚度相同,具体为3.5mm;所述第一平板的厚度为8mm,第二平板的厚度为4mm,第一平板和侧向板与第二平板之间形成凹面结构,能够左右匹配的安装结构区域。
[0016]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连接板与第二平板的曲面板末端之间形成侧向凹槽51,侧向凹槽具有第四内圆角9和第三内圆角8。
[0017]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第一平板顶面设置顶面凹槽17,顶面凹槽具有倾斜侧面,且倾斜侧壁之间的夹角为90
°
,其深度为2mm。
[0018]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顶面凹槽内设置凸棱16,其高度为0.8mm,其顶面低于第一平板的顶面,凸棱将顶面凹槽一分为二,形成第一凹槽15 和第二凹槽14,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具有倾斜侧壁,两侧壁之间的角度为90
°
,第一凹槽底面的长度为17.5mm,第二凹槽底面的长度为 7.5mm。
[0019]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凸棱顶面设置V形槽13,其深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
[0020]进一步的,所述型材本体抗拉强度Rm≥260MPa,屈服强度 R/P0.2≥240MPa,断后伸长率A/50mm≥8%,硬度≥15HW。
[0021]进一步的,所述型材本体为6061

T6铝合金制造。
[0022]本方案中的型材本体可以用于建筑的悬梁位置,或者扶手、立柱位置位置。作为一种保护结构,所述型材本体表面喷涂有聚氨酯层、聚氨树脂层、环氧树脂层或者羟基聚酯树脂层,在曲面板,第二平板和连接板形成的镂空区域的两端填充聚氨酯发泡的隔热保温材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弧形底角的铝材,包括型材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平板、侧向板、曲面板、第二平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平板长于第二平板且分别设置侧向板的同侧;所述连接板设置在第二侧板的下方,所述曲面板一端连接连接板的底端,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平板的左侧端头下方;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与侧向板之间形成的内转角位置,以及曲面板与第一平板与连接板之间形成的转角位置,均做相同半径的圆角结构;所述侧向板、曲面板和连接板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平板的厚度是第二平板的两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弧形底角的铝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第二平板的曲面板末端之间形成侧向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弧形底角的铝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华权何灏张波谢朝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立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