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絮柳絮静电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6801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杨絮柳絮静电吸附装置,包括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静电吸附板,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有绝缘底座,所述支撑框架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绝缘侧板,所述绝缘侧板的顶部与静电吸附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绝缘侧板与所述绝缘底座之间形成有通风口。使用时,杨絮柳絮通过风吹入到装置的通风口或者人工清扫到通风口时,杨絮柳絮沿着通风口进入到装置内,由于静电的作用,杨絮柳絮吸附在静电吸附板上,同时安装了绝缘侧板,防止空气流动导致杨柳絮脱落,这样即可完成杨絮柳絮的的吸附,解决了杨絮柳絮到处乱飞的现象,同时能够随时随地对杨絮柳絮进行收集,能够轻松应对杨絮柳絮的持续产生,为城市管理带来了便捷。管理带来了便捷。管理带来了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杨絮柳絮静电吸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杨絮柳絮吸附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杨絮柳絮静电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杨絮柳絮是雄性杨柳树种子的衍生物,在种植杨柳树的城市的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飞絮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0003]杨柳絮具备密度小,质地蓬松,比表面积大的特点,使其极易携带病毒与其他抗原或过敏原,被人类吸入呼吸道或接触到眼睛、皮肤后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或过敏反应;杨柳絮具备燃点低、燃烧快的特点,使其遇明火后极易燃烧,裹挟成团的杨柳絮常夹杂纸屑、落叶等易燃物,被意外印染后容易导致火灾;除此之外,杨柳絮飞行时会阻碍行人和司机的视线,落地后如进行常规清扫,又容易被再次吹飞,为城市管理带来困扰。
[0004]目前已有多种对杨柳絮进行清理的手段:如使用洒水车、喷雾降尘车增加局部范围的空气湿度,增加杨柳絮密度使其落地,再通过冲洗、洒水、人工清扫等方式对落地的杨柳絮进行收集处理。但洒水、喷雾的作业频次有限,难以应对飞絮的持续产生,且落地后的杨柳絮和硬化路面粘连,也给环卫作业提高了难度,同时现有的也有采用吸尘机的方式进行吸尘的,但是这种都是需要人为操作的,能够清理的面积有限,同时风机在工作时,噪音都比较大,不适合经常大面积工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更加便于收集杨絮柳絮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杨絮柳絮存在难清理的问题,而提出一种杨絮柳絮静电吸附装置。
[0006]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0007]一种杨絮柳絮静电吸附装置,包括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静电吸附板,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有绝缘底座,所述支撑框架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绝缘侧板,所述绝缘侧板的顶部与静电吸附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绝缘侧板与所述绝缘底座之间形成有通风口。
[0008]优选地,所述静电吸附板的下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两个所述滑轨均与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便于将杨絮柳絮刮入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上盖合有自动开合的盖板,所述滑轨的右下方设有开口朝上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与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收集槽的截面呈U形,所述收集槽的开口朝向所述静电吸附板的底部,所述收集槽包括有左侧板,右侧板,前板,所述盖板与后板,所述右侧板的高度A小于所述左侧板的高度B,所述左侧板的顶部紧贴所述静电吸附板的底部。
[0010]优选地,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前板与后板围成所述第一出料口,所述盖板与所述左侧板的底部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左侧板的底部之间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
推杆的电机端与所述左侧板的底部铰接,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端与所述盖板铰接。
[0011]优选地,所述收集箱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固定连接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贯穿所述绝缘侧板且位于绝缘侧板的外侧,所述出料斗上套设有收集袋。
[0012]优选地,所述收集箱位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剪叉式伸缩机构,所述剪叉式伸缩机构一端与安装凹槽的内侧壁连接,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便于在收集箱内往复运动的推板。
[0013]优选地,所述推板包括有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的竖板,所述竖板的底部成型有横板,所述横板远离所述竖板的一侧呈坡面。
[0014]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外形尺寸小于所述安装凹槽的外形尺寸 1~2mm。
[0015]优选地,所述静电吸附板的顶部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板由两块单晶硅太阳能板构成,两板间角度β为120
°
~150
°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本技术包括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静电吸附板,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底座,所述支撑框架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绝缘侧板,所述绝缘侧板的顶部与静电吸附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绝缘侧板与所述绝缘底座之间形成有通风口,使用时,将设备放到指定的位置,进行通电,杨絮柳絮通过风吹入到装置的通风口或者人工清扫到通风口时,杨絮柳絮沿着通风口进入到装置内,由于静电的作用,杨絮柳絮吸附在静电吸附板上,同时安装了绝缘侧板,防止空气流动导致杨柳絮脱落,这样即可完成杨絮柳絮的的吸附,解决了杨絮柳絮到处乱飞的现象,同时能够随时随地对杨絮柳絮进行收集,能够轻松应对杨絮柳絮的持续产生,为城市管理带来了便捷。
[0018]2.本技术静电吸附板的下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两个所述滑轨均与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便于将杨絮柳絮刮入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上盖合有自动开合的盖板,所述滑轨的右下方设有开口朝上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与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连接,当需要对吸附在静电吸附板上的杨絮柳絮进行清理时,收集槽沿着滑轨从左侧滑动至右侧,将静电吸附板吸附的杨絮柳絮刮下并存入槽中,当到达滑轨的右侧时,盖板打开,收集槽内的杨絮柳絮就会通过第一出料口进入到收集箱内,便于后期杨絮柳絮的收集同时防止静电吸附板出现吸满的情况。
[0019]3.本技术收集槽的截面呈U形,所述收集槽的开口朝向所述静电吸附板的底部,所述收集槽包括有左侧板,右侧板,所述盖板,前板与后板,所述右侧板的高度A小于所述左侧板的高度B,所述左侧板的顶部紧贴所述静电吸附板的底部,使得收集槽在滑动过程中,左侧板能够起到刮板的作用对杨絮柳絮进行刮除,同时由于右侧板的高度A小于所述左侧板的高度B使得在滑动过程中右侧板不会碰到静电吸附板的顶部,防止右侧板在收集槽滑动过程中影响杨絮柳絮的收集。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去掉一个绝缘侧板后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剖视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收集槽的整体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收集槽底部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收集槽剖视示意图;
[0026]附图中:1.支撑框架;2.静电吸附板;3.绝缘底座;4.绝缘侧板;5.太阳能板;51.单晶硅太阳能板;52.连接板;6.滑轨;61.滑块;7.收集槽;71.左侧板;72.右侧板;731.第一出料口;732.盖板;733.电动推杆;74.前板;75.后板;8.通风口;9.收集箱;91.第二出料口;92.出料斗;93.安装凹槽;94.剪叉式伸缩机构;95.固定板;96.推板;961.竖板;962.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杨絮柳絮静电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框架(1),所述支撑框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静电吸附板(2),所述支撑框架(1)的底部设有绝缘底座(3),所述支撑框架(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绝缘侧板(4),所述绝缘侧板(4)的顶部与静电吸附板(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绝缘侧板(4)与所述绝缘底座(3)之间形成有通风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杨絮柳絮静电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吸附板(2)的下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6),两个所述滑轨(6)均与所述支撑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滑轨(6)上滑动连接有滑块(61),所述滑块(61)上固定连接有便于将杨絮柳絮刮入的收集槽(7),所述收集槽(7)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料口(731),所述第一出料口(731)上盖合有自动开合的盖板(732),所述滑轨(6)的右下方设有开口朝上的收集箱(9),所述收集箱(9)与所述支撑框架(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杨絮柳絮静电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7)的截面呈U形,所述收集槽(7)的开口朝向所述静电吸附板(2)的底部,所述收集槽(7)包括有左侧板(71),右侧板(72),前板(74),所述盖板(732)与后板(75),所述右侧板(72)的高度A小于所述左侧板(71)的高度B,所述左侧板(71)的顶部紧贴所述静电吸附板(2)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杨絮柳絮静电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71),右侧板(72),前板(74)与后板(75)围成所述第一出料口(731),所述盖板(732)与所述左侧板(71)的底部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盖板(732)与所述左侧板(71)的底部之间设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远钱轶超姚蔚孙婉煜杨辰笛陈泽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