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723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砌体结构,包括外加构造柱、外加圈梁、钢拉杆、带弯钩锚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加构造柱分布在房屋四角、外墙与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和不规则平面的对应转角处设置;所述的外加构造柱沿房屋全高贯通;所述的外加圈梁设置高度与楼(屋)盖持平,外加构造柱与圈梁整体浇注,沿楼四周形成闭合整体;所述的钢拉杆在外加圈梁内锚固时,端板采用锚板埋入圈梁内或采用带弯钩钢拉杆埋入圈梁内;所述的钢拉杆、带弯钩钢拉杆、带弯钩锚筋在墙体锚孔中的锚浆采用水泥基料防锈砂浆进行灌浆。锚孔中的锚浆采用水泥基料防锈砂浆进行灌浆。锚孔中的锚浆采用水泥基料防锈砂浆进行灌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砌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砌体结构,属于既有建筑综合改造


技术介绍

[0002]对既有砌体结构房屋进行抗震加固,通常采用外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内横墙加钢拉杆的加固方法。经多次地震验证,此方法是安全可靠的,明显的提高了结构的延性,增强了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汶川地震后全国开展了对中小学校普遍进行抗震加固,老旧住宅也列入了抗震加固实施规划。这些建筑80%以上为砖混结构选用捆绑式加固方案,也是非常适宜的。本技术主要针对外墙增设一种砌体结构进行说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砌体结构,主要是为了增强外墙增设构造柱、圈梁和钢拉杆节点部位的连接强度。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砌体结构,包括外加构造柱、外加圈梁、钢拉杆、带弯钩锚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加构造柱分布在房屋四角、外墙与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和不规则平面的对应转角处设置;所述的外加构造柱与外加圈梁或钢拉杆连接成闭合系统;所述的外加构造柱沿房屋全高贯通;所述的外加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所述的外加圈梁设置高度与楼盖持平,外加构造柱与圈梁整体浇注,沿楼四周形成闭合整体;所述的沿横墙布置的钢拉杆两端锚入外加构造柱、圈梁或原墙体内;所述的沿内纵墙端部布置的钢拉杆长度不小于两开间;所述的钢拉杆在外加圈梁内锚固时,端板采用锚板埋入圈梁内或采用带弯钩钢拉杆埋入圈梁内;所述的钢拉杆、带弯钩钢拉杆、带弯钩锚筋在墙体锚孔中的锚浆采用水泥基料防锈砂浆进行灌浆。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构造柱不单独设置基础,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 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构造柱采用240mm
×
180mm或300mm
×
150mm的截面,厚度不小于 120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构造柱转角处纵向钢筋采用12φ12,并采用双排布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单面走廊布置的钢拉杆,在走廊两侧墙体上进行锚固。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钢拉杆当每开间均有横墙时,至少隔开间采用2φ12的钢拉杆,当多开间有横墙时,在横墙两侧的钢拉杆不小于φ14。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带弯钩钢拉杆锚固长度不小于钢拉杆直径的35倍。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锚板为80mm
×
80mm
×
8mm的冷轧钢板,埋入圈梁内深度不小于50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带弯钩锚筋的锚孔直径为18mm~25mm,锚入深度为150mm~200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泥基料防锈砂浆采用聚乙烯醇纤维配制的水泥基超韧性复合材料时,材料性能见下表。
[0015]聚乙烯醇纤维材料性能表
[0016][0017]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灌缝的水泥基料防锈砂浆添加减水剂配成密实型砂浆,聚乙烯醇纤维的掺量体积比不大于2%,所述的水泥基料防锈砂浆每立方米加入聚乙烯醇纤维量为 0.6~1.9kg之间;
[0018]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泥基料防锈砂浆的配置强度不小于M10。
[0019]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钢筋采用HPB300或HRB335 等级的热轧钢筋,所述的外加圈梁截面高度不小于180mm,宽度不小于120mm。
[0020]进一步地,所述的箍筋采用φ6,间距为150mm~200mm。
[0021]上述一种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0022]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下料。
[0023]步骤二:外加构造柱、外加圈梁、钢拉杆施工前先清除墙面的酥碱、油污或饰面层,并对待施工的墙面进行抹面补强。
[0024]步骤三:外加构造柱、外加圈梁、钢拉杆浇筑前对钢筋布置、带弯钩锚筋布置、锚固拉结和模板支护等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0025]步骤四:外加构造柱、外加圈梁、钢拉杆端部应连续浇筑,距钢拉杆1000mm以内的横墙处严禁留施工缝。
[0026]步骤五:外加圈梁顶部做好向外泛水,底面做滴水槽。
[0027]步骤六:钢拉杆张紧锚固于外加构造柱或圈梁中,外露铁件进行防锈处理。
[0028]有益效果:
[0029]本技术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外加圈梁、外加构造柱的设置上、下对中,平面拉通新、旧结构,互相可靠拉接,保证共同受力,防止各层刚度突变。采用本法加固,适用于非超高、非超限的砌体结构,加固后各墙受地震剪力效应比小于1。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一种砌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0032]图3为图2的1

1剖面图。
[0033]图中,1:外加构造柱;2:外加圈梁;3:钢拉杆;4:带弯钩锚筋;5:锚板;6:箍筋; 7:转角处纵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一种砌体结构,参见图1至3所示,包括外加构造柱1、外加圈梁2、钢拉杆3、带弯钩锚筋4;所述的外加构造柱1分布在房屋四角、外墙与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和不规则平面的对
应转角处设置;所述的外加构造柱1与外加圈梁2、钢拉杆3连接成闭合系统;所述的外加构造柱1沿房屋全高贯通;所述的外加构造柱1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所述的外加圈梁2设置高度与楼盖持平,外加构造柱1与外加圈梁2整体浇注,沿楼四周形成闭合整体;所述的沿横墙布置的钢拉杆3两端锚入外加构造柱1、外加圈梁2或原墙体内;所述的沿内纵墙端部布置的钢拉杆3长度不小于两开间;所述的钢拉杆3在外加圈梁2内锚固时,端板采用锚板5埋入外加圈梁2内或采用带弯钩钢拉杆埋入外加圈梁2内;所述的钢拉杆3、带弯钩钢拉杆、带弯钩锚筋4在墙体锚孔中的锚浆采用水泥基料防锈砂浆进行灌浆。
[0035]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构造柱1不单独设置基础,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 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0036]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构造柱1采用240mm
×
180mm或300mm
×
150mm的截面,厚度不小于120mm。
[0037]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构造柱1转角处纵向钢筋7采用12φ12,并采用双排布置。
[0038]进一步地,所述的单面走廊布置的钢拉杆3,在走廊两侧墙体上进行锚固。
[0039]进一步地,所述的钢拉杆3当每开间均有横墙时,至少隔开间采用2φ12的钢拉杆3,当多开间有横墙时,在横墙两侧的钢拉杆3不小于φ14。
[0040]进一步地,所述的带弯钩钢拉杆锚固长度不小于钢拉杆3直径的35倍。
[0041]进一步地,所述的锚板5为80mm
×
80mm
×
8mm的冷轧钢板,埋入外加圈梁2内深度不小于50mm。
[00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加构造柱(1)、外加圈梁(2)、钢拉杆(3)、带弯钩锚筋(4);所述的外加构造柱(1)分布在房屋四角、外墙与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和不规则平面的对应转角处设置;所述的外加构造柱(1)与外加圈梁(2)、钢拉杆(3)连接成闭合系统;所述的外加构造柱(1)沿房屋全高贯通;所述的外加构造柱(1)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所述的外加圈梁(2)设置高度与楼盖持平,外加构造柱(1)与外加圈梁(2)整体浇注,沿楼四周形成闭合整体;所述的钢拉杆(3)沿横墙布置时,两端锚入外加构造柱(1)、外加圈梁(2)或原墙体内;所述的钢拉杆(3)沿内纵墙端部布置时,钢拉杆(3)长度不小于两开间;所述的钢拉杆(3)在外加圈梁(2)内锚固时,端板采用锚板(5)埋入外加圈梁(2)内或采用带弯钩钢拉杆埋入外加圈梁(2)内;所述的钢拉杆(3)、带弯钩钢拉杆、带弯钩锚筋(4)在墙体锚孔中的锚浆采用水泥基料防锈砂浆进行灌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加构造柱(1)采用240mm
×
180mm或300mm
×
150mm的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有鞠树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震北京工程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