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竹木结构楼板部件集成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715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预应力竹木结构楼板部件集成部件,涉及装配式建筑部件领域,具体包括竹木结构楼板框架、预应力线、预应力支撑杵、密封缓冲垫、楼面板、可控累积公差缝、防水卷材、隔声填充层、圈头螺栓及花篮螺栓。在竹木结构楼板梁、搁栅之间设置可调节预应力支撑杵,预应力线跨过预应力支撑杵且两端固定在楼板框架上,通过预应力支撑杵可便捷施加及调节预应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降低竹木结构大跨部件挠度的同时削弱部件之间因摩擦振动引起的噪声,从而大幅提升楼板部件整体的稳定性和隔声性能,同时还具有张拉拆卸便捷、维护维修高效、工厂标准化预制等优点。工厂标准化预制等优点。工厂标准化预制等优点。

An integrated part of prestressed bamboo wood structural floor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竹木结构楼板部件集成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后张法预应力来降低大跨部件的挠度,同时消除由部件之间不密实、摩擦振动引起的噪声的集成部件。

技术介绍

[0002]竹木结构建筑以其优良的抗震性、环境友好性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推荐,但也常常因为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等情况而导致楼面板的隔离撞击声性能差,尤其是低频段的噪声。传统装配式竹木部件实现隔声降噪的途径是通过在部件上安装隔音板、填充隔音棉以及涂刷具有降噪功效的涂料。由于隔音施工均在楼板、墙板结构拼装好之后再安装或喷涂,使得整体的装配效率低下,且没有在结构、构造和集成方式上根本解决隔声降噪问题。
[0003]此外,目前竹木结构装配部件多为非预应力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部件跨度受限,且部件挠度过大致使部件振动摇晃;2、部件之间连接处不密实、易摩擦振动,致使部件隔离撞击声、降噪能力弱;3、整体施工装配误差大,部件与部件、构件与构件累积公差可控性低;4、建筑使用舒适度极低,楼、墙板部件抗挠降噪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传统竹木结构装配部件降挠隔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预应力部件集成部件,即竹木结构预应力楼板部件集成部件,该集成部件借鉴了预应力张拉整体体系的原理,可有效降低大跨部件挠度、可控调节部件之间的累积公差,从而大幅提升楼板水平部件的降挠能力和隔声性能,同时具有现场施工简单、张拉拆卸便捷、维护维修高效、工厂标准化预制等优点,尤其适应于跨度较大的木结构场馆、教育建筑、四合院居住建筑的楼面板体系。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应力竹木结构楼板部件集成部件,包括由标准规格构件组成的竹木结构楼板框架、预应力线、可调节预应力支撑杵、密封缓冲垫、楼面板、可控累积公差缝、防水卷材、隔声填充层、圈头螺栓及花篮螺栓。该集成部件竹木结构楼板框架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支撑楼面板的上层搁栅框架与承重传力于柱的下层梁框架;所述部件与部件之间设置有公差缝,将可控调节装配累积公差,公差缝内增加具有缓冲性能材料,张拉部件的同时使部件之间密实受拉;所述预应力线从单一方向依次穿过搁栅框架U形构件,预应力线两端固定在最端头搁栅上,搁栅U形构件侧面开有预应力线孔,孔内安装有线孔套管;所述楼板梁框架次梁之间亦通过预应力线连接,次梁上亦开有预应力线孔及装有套管;所述的预应力线铰接在上层与下层框架长跨及短跨方向端头;所述搁栅框架与梁框架之间有防火板,梁框架底部有防水卷材,楼板框架内部隔声填充层填充有吸声降噪材料;所述竹木结构楼板梁、搁栅之间设置可调节预应力支撑杵,预应力线跨过支撑杵且两端固定在梁或搁栅上,通过预应力支撑杵可便捷施加及调节预应力;所述的可调节预应力支撑杵顶部通过支撑杵固定螺栓固定在搁栅框架U形搁栅上下两端,通过支撑固定螺栓调
节预应力线弯矩水平,固定在搁栅上端的预应力支撑杵调节搁栅框架短跨方向预应力线/固定在搁栅下端的预应力支撑杵调节梁框架长跨方向预应力线;所述预应力线跨过支撑杵定滑轮,通过调节支撑杵预应力调节螺栓调节定滑轮高度。通过预应力支撑杵对预应力线施加一定应力,形变产生的反作用力于作用两端受弯构件,抵抗长跨部件荷载时产生的形变。
[0006]本技术的施工方法为:施工时,先将竹木结构楼板双层框架与防水卷材固定连接,部件与部件之间放置密封缓冲垫,且之间距离控制在预设可控累积公差缝区间内,再将预应力支撑杵固定在搁栅框架U形搁栅构件上下两端,U形搁栅构件侧边和梁框架的次梁则在相应位置开孔穿预应力线套管,再将搁栅框架短跨方向预应力线、梁框架长跨方向预应力线和搁栅框架长跨方向预应力线穿过相应构件的线孔套管;三种预应力线端头分别与圈头螺栓或花篮螺栓参考图6连接;其次将预应力线端头的圈头螺栓与楼板框架长边与短边相应铰接固定如图3和图4;接下来通过对预应力杵和花篮螺栓施加并调节预应力,调节可控累积公差缝,使部件之间拼接密实,同时产生向上反作用力,抵抗荷载时的受压重量;相临两部件的预应力线端头螺栓相互铰接,单一竖向上两根预应力线上下交错排布如图2;最后在楼板框架内部喷涂隔声填充材料,封盖楼面板与底部防火板,到此一个竹木结构楼板部件集成完毕。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预应力线张拉部件与部件,使得部件之间密实,从而切断部件之间摩擦振动的发声根源;同时发挥预应力线较好的抗拉降挠性能,消除由长跨竹木结构部件形变产生的部件晃动。本集成部件有效提升部件整体稳定性,同时隔声降挠能力强,施工安装便利,工业化程度高,经济合理,可适用于较大跨度的竹木结构建筑楼面板体系。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竹木结构楼板部件集成体系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的竹木结构楼板部件连接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的搁栅框架预应力线连接示意图。
[0011]图4为本技术的梁框架预应力线连接示意图。
[0012]图5为本技术的竹木结构楼板部件集成体系爆炸分层图。
[0013]图6为本技术的预应力线示意图。
[0014]图7为本技术的可调节预应力支撑杵构造图。
[0015]图8为本技术的圈头螺栓及花篮螺栓构造图。
[0016]其中:1

竹木结构楼板框架 2

预应力线 3

预应力支撑杵 4

密封缓冲垫 5

楼面板 6

可控累积公差缝7

防水卷材 8

防火板 9

隔声填充层10

圈头螺栓 11

花篮螺栓 101

搁栅框架102

梁框架 201

搁栅框架短跨方向预应力线 202

梁框架长跨方向预应力203

搁栅框架长跨方向预应力线 301

支撑杵固定螺栓302

支撑杵定滑轮303

支撑杵预应力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
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18]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竹木结构楼板部件集成体系爆炸分层图,1、竹木结构楼板框架 2、预应力线 3、预应力支撑杵 4、密封缓冲垫 5、楼面板 6、可控累积公差缝7、防水卷材 8、防火板 9、隔声填充层 10、圈头螺栓 11、花篮螺栓 101、搁栅框架102、梁框架201、搁栅框架短跨方向预应力线 202、梁框架长跨方向预应力线203、搁栅框架长跨方向预应力线 301、支撑杵固定螺栓302、支撑杵定滑轮 303、支撑杵预应力调节螺栓;如图3及图4所示的搁栅框架101与梁框架102为标准化预制部件,采用竹木结构框架,两框架之间铺设防水卷材7,首先将三者拼装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竹木结构楼板部件集成部件,该集成部件包括竹木结构楼板框架(1)、预应力线(2)、预应力支撑杵(3)、密封缓冲垫(4)、楼面板(5)、可控累积公差缝(6)、防水卷材(7)、防火板(8)、隔声填充层(9)、圈头螺栓(10)及花篮螺栓(1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部件木结构楼板框架(1)由两部分构成,分为支撑楼面板的上层搁栅框架(101)与承重传力于柱的下层梁框架(102);所述预应力支撑杵(3)固定在上搁栅框架U形搁栅上,预应力线(2)通过圈头螺栓(10)与花篮螺栓(11)铰接在楼板框架长跨及短跨方向端头;所述搁栅框架(101)与梁框架(102)之间有防火板(8);所述梁框架(102)底部有防水卷材(7);所述楼板框架(1)内部隔声填充层(9)填充有吸声降噪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竹木结构楼板部件集成部件,其特征在于:部件与部件之间设置有可控累积公差缝(6),公差缝之间有密封缓冲垫(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竹木结构楼板部件集成部件,其特征在于:竹木结构楼板搁栅框架(101)长跨方向上,搁栅U形构件上开有预应力线孔,线孔内设置有套管,搁栅框架长跨方向预应力线(203)依次穿过搁栅U形构件,两端通过螺栓铰接在搁栅端头;所述的搁栅框架长跨方向预应力线(203)两端依次通过连接花篮螺栓(11)和圈头螺栓(10)铰接在搁栅框架短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竹木结构楼板部件集成部件,其特征在于:竹木结构楼板搁栅框架(101)短跨方向上,搁栅框架短跨方向预应力线(201)穿过预应力支撑杵(3)且两端铰接在搁栅长边;所述的搁栅框架短跨方向预应力线(201)一端直接通过圈头螺栓(10)铰接在搁栅框架长边,另一端依次通过连接花篮螺栓(11)和圈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陈宏壘罗泽戴宇琴邓蔚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纪天创智业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