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50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寝室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智能床,包括床体和智能床屏,所述智能床屏设置于床体的床头侧,所述智能床屏包括:固定板;背压板,沿厚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板活动连接;以及称重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背压板之间,所述称重组件包括上盖、下盖和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盖上,所述下盖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沿所述背压板的厚度方向活动连接,且所述上盖与所述称重传感器抵接,所述背压板能够沿厚度方向压抵于所述上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床能够准确测量人体背靠于智能床屏上的压力值,且检测成本更低。检测成本更低。检测成本更低。

A smart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床


[0001]本技术涉及寝室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床。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智能床需求日益增大,智能床种类繁多,对检测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检测人体是否在床、人体状态的传感器多为带状传感器,长度较长,精度较高,且要嵌入多根带状传感器才能完整覆盖床垫和床屏。由于带状传感器的单价高昂,若需要在床垫和床屏中大量设置带状传感器,则智能床的成本将大大提高,不利于市场竞争。
[0003]因此,亟需一种智能床,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床,能够准确测量人体背靠于智能床屏上的压力值,且检测成本更低。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智能床,包括床体和智能床屏,所述智能床屏设置于床体的床头侧,所述智能床屏包括:
[0007]固定板;
[0008]背压板,沿厚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板活动连接;以及
[0009]称重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背压板之间,所述称重组件包括上盖、下盖和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盖上,所述下盖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沿所述背压板的厚度方向活动连接,且所述上盖与所述称重传感器抵接,所述背压板能够沿厚度方向压抵于所述上盖。
[0010]作为智能床的一个可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盖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背压板抵接,所述凹槽的背部与所述称重传感器抵接。
>[0011]作为智能床的一个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采用圆柱硅胶块。
[0012]作为智能床的一个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智能床还包括:
[0013]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电连接;
[0014]气囊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板上;
[0015]充气泵,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充气泵通过气管与所述气囊组件连通;以及
[0016]电磁阀,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电磁阀设于所述气管上。
[0017]作为智能床的一个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囊组件包括:
[0018]颈部气囊,所述颈部气囊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上部;以及
[0019]腰部气囊,所述腰部气囊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下部。
[0020]作为智能床的一个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智能床屏的床屏本体绕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所述智能床还包括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安装于所述床屏本体上,所述直
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直线电机电连接。
[0021]作为智能床的一个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下盖的侧部设有过线开口,所述导线穿设于所述过线开口。
[0022]作为智能床的一个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背压板通过至少两个圆柱销与所述固定板活动连接,所述圆柱销的尾部设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上穿设有开口销。
[0023]作为智能床的一个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称重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
[0024]作为智能床的一个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背压板背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软装靠包,所述软装靠包中填充有海绵。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6]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床包括床体和智能床屏,通过在智能床屏的固定板和背压板之间设置称重组件,称重组件采用称重传感器测量人体背靠于智能床屏上的压力值。当人体背靠智能床屏上的背压板时,背压板朝向固定板移动,称重传感器被挤压产生形变,即可能够准确测出人体背靠于智能床屏上的压力值。另外,由于称重传感器的单价相较于带状传感器更低,且无需在固定板和背压板之间布置多个称重传感器,仍可准确测得固定板和背压板之间的压力,因此检测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30]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称重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32]图中:
[0033]100、床体;200、智能床屏;
[0034]1、固定板;2、背压板;3、称重组件;31、下盖;311、过线开口;32、上盖;321、凹槽;33、称重传感器;34、弹性件;4、颈部气囊;5、腰部气囊;6、床屏本体;7、直线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床,包括床体100和智能床屏200,智能床屏200设置于床体100的床头侧,智能床屏200包括:固定板1、背压板2和称重组件3。其中,背
压板2层叠设置于固定板1朝向床上用户的一侧,背压板2沿厚度方向与固定板1活动连接;称重组件3设于固定板1和背压板2之间,称重组件3包括上盖32、下盖31和应变片式的称重传感器33,称重传感器33固定安装于下盖31上,下盖31固定于固定板1上,上盖32与下盖31沿背压板2的厚度方向活动连接,且上盖32与称重传感器33抵接,背压板2能够沿厚度方向压抵于上盖32。
[0037]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床通过在智能床屏200的固定板1和背压板2之间设置称重组件3,称重组件3采用称重传感器33测量人体背靠于智能床屏200上的压力值。当人体背靠智能床屏200上的背压板2时,背压板2朝向固定板1移动,称重传感器33被挤压产生形变,即可能够准确测出人体背靠于智能床屏200上的压力值。另外,由于称重传感器33的单价相较于带状传感器更低,且无需在固定板1和背压板2之间布置多个称重传感器33,仍可准确测得固定板1和背压板2之间的压力,因此检测成本更低。该检测方式不会收集到除背部压力、压力变化以外的其他用户私人信息,能有效保护用户隐私;且该检测方式受系统外部的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干扰小,适用于各种场景且长期稳定可靠,抗干扰性强,稳定性强;该检测方式适用性广,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客户群体使用。
[0038]可选的,上盖32的外侧设有凹槽321,凹槽321内设有弹性件34,弹性件34与背压板2抵接,凹槽321的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床,包括床体(100)和智能床屏(200),所述智能床屏(200)设置于床体(100)的床头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床屏(200)包括:固定板(1);背压板(2),沿厚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板(1)活动连接;以及称重组件(3),设于所述固定板(1)和所述背压板(2)之间,所述称重组件(3)包括上盖(32)、下盖(31)和称重传感器(33),所述称重传感器(33)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盖(31)上,所述下盖(31)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上,所述上盖(32)与所述下盖(31)沿所述背压板(2)的厚度方向活动连接,且所述上盖(32)与所述称重传感器(33)抵接,所述背压板(2)能够沿厚度方向压抵于所述上盖(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2)的外侧设有凹槽(321),所述凹槽(321)内设有弹性件(34),所述弹性件(34)与所述背压板(2)抵接,所述凹槽(321)的背部与所述称重传感器(33)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4)采用圆柱硅胶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床还包括: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称重传感器(33)电连接;气囊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板(1)上;充气泵,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充气泵通过气管与所述气囊组件连通;以及电磁阀,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电磁阀设于所述气管上。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坤
申请(专利权)人: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