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479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肘关节弹性带、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和压迫装置,压迫装置设置在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之间,压迫装置包括调节旋钮、肱动脉压迫块和辅助调节管,肱动脉压迫块连接在调节旋钮的下方,调节旋钮的底部外圆周面与辅助调节管之间螺纹连接,压迫装置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卡扣,第一调节带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二调节卡扣,第二调节带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三调节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肘关节弹性带、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和压迫装置等结构的结合,可以根据不同胖瘦的人群进行相关尺寸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适用范围广泛。范围广泛。范围广泛。

A hemostatic device with adjustable tightness for brachial artery compre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


[0001]本技术涉及压迫止血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肱动脉压迫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由于肘关节弯曲,压迫效果不好,会造成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皮下淤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除上述问题外,现有技术在压迫止血过程中应用优力舒、绷带包扎会引起皮肤过敏,存在透气性差,舒适度下降,患者体验差等问题,因此,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创新,提供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肘关节弹性带、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和压迫装置,所述压迫装置设置在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之间,所述压迫装置包括调节旋钮、肱动脉压迫块和辅助调节管,所述肱动脉压迫块连接在调节旋钮的下方,所述调节旋钮的底部外圆周面与辅助调节管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压迫装置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卡扣,所述第一调节带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二调节卡扣,所述第二调节带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三调节卡扣,所述调节旋钮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肘关节弹性带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和压迫装置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与底部的肘关节弹性带实现活动连接。本技术采用肘关节弹性带、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和压迫装置等结构的结合,可以根据不同胖瘦的人群进行相关尺寸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适用范围广泛;压迫装置可以通过调节旋钮带动肱动脉压迫块的上下运动,调节方法简单;第一调节卡扣、第二调节卡扣和第三调节卡扣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和压迫装置的松紧度,结构简单方便调节。
[0004]进一步地,所述肘关节弹性带的截面呈圆弧状结构设置,与手腕部位贴合,给人们以舒适感。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与调节旋钮之间一体成型,方便手部拧按钮。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均呈圆弧状结构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均设置有两组。
[0008]进一步地,所述肱动脉压迫块呈矩形结构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肘关节弹性带的底部设置有放置面,所述放置面与水平面平行。
[0010]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调节管呈空心圆柱状结构设置,其内壁设置有与调节旋钮的外侧适配的螺纹,所述辅助调节管与第二调节带的顶部固定连接,螺纹调节,结构简单。
[0011]进一步地,所述压迫装置上设置有对称设置的支撑块。
[0012]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具备以下优点:
[0013]1.本技术采用两端的调节带和肘关节弹性带,可以有效地解决因肘关节弯曲而导致压迫效果不好的问题,防止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皮下淤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产生,使用方便。
[0014]2.两端的调节带和肘关节弹性带的长短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适用范围更广泛。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3是本技术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侧视图;
[0018]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如图所示:1、肘关节弹性带,2、第一调节带,3、第二调节带,4、压迫装置,5、调节旋钮,6、肱动脉压迫块,7、辅助调节管,8、第一调节卡扣,9、第二调节卡扣,10、第三调节卡扣,11、第一凸起, 12、第二凸起,13、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第三连接件,16、放置面,17、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0022]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提供了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肘关节弹性带1、第一调节带2、第二调节带3和压迫装置4,所述压迫装置4设置在第一调节带2和第二调节带3之间,所述压迫装置4包括调节旋钮5、肱动脉压迫块6和辅助调节管7,所述肱动脉压迫块6连接在调节旋钮5的下方,所述调节旋钮5的底部外圆周面与辅助调节管7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压迫装置4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卡扣8,所述第一调节带2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二调节卡扣9,所述第二调节带3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三调节卡扣10,所述调节旋钮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所述肘关节弹性带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3、第二连接件14和第三连接件15,所述第一调节带2、第二调节带3和压迫装置 4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13、第二连接件14和第三连接件15与底部的肘关节弹性带1实现活动连接。
[002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肘关节弹性带1的截面呈圆弧状结构设置。
[002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第一凸起11、第二凸起12与调节旋钮5之间一体成型。
[002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第一连接件13、第二连接件14和第三连接件15,均呈圆弧状结构设置。
[002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第一连接件13、第二连接件14和第三连接件15均设置有两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肱动脉压迫块6呈矩形结构设置。
[002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肘关节弹性带1的底部设置有放置面16,所述放置面16与水平面平行。
[002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辅助调节管7呈空心圆柱状结构设置,其内壁
设置有与调节旋钮 5的外侧适配的螺纹,所述辅助调节管7与第二调节带3的顶部固定连接。
[002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压迫装置4上设置有对称设置的支撑块17。
[0030]本技术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本技术在使用时,使用者直接将手腕伸入到肘关节弹性带1中,将压迫装置4对准需要止血的位置,接着调节第一调节卡扣8、第二调节卡扣9和第三调节卡扣10进行调节相对的压迫装置4、第一调节带2和第二调节带3的松紧度,然后,调节调节旋钮5,调节旋钮5带动肱动脉压迫块6向下运动,从而完成压迫止血的过程;使用结束后,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5,带动肱动脉压迫块6向上运动,接着调节第一调节卡扣8、第二调节卡扣9 和第三调节卡扣10,将整体装置松开,将手腕拿出即可。
[0031]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肘关节弹性带(1)、第一调节带(2)、第二调节带(3)和压迫装置(4),所述压迫装置(4)设置在第一调节带(2)和第二调节带(3)之间,所述压迫装置(4)包括调节旋钮(5)、肱动脉压迫块(6)和辅助调节管(7),所述肱动脉压迫块(6)连接在调节旋钮(5)的下方,所述调节旋钮(5)的底部外圆周面与辅助调节管(7)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压迫装置(4)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卡扣(8),所述第一调节带(2)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二调节卡扣(9),所述第二调节带(3)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三调节卡扣(10),所述调节旋钮(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所述肘关节弹性带(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3)、第二连接件(14)和第三连接件(15),所述第一调节带(2)、第二调节带(3)和压迫装置(4)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13)、第二连接件(14)和第三连接件(15)与底部的肘关节弹性带(1)实现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肘关节弹性带(1)的截面呈圆弧状结构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紧度可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翠月李艳高娟玲钟运露吴雪坚刘远玲吴熹林坚黄蕾岑鉴奇
申请(专利权)人:梧州市工人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