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芸专利>正文

一种健腹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47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18
一种健腹轮,包括承接管、支撑管、扭簧、外壳以及把手,所述承接管两端分别开设第一螺纹孔,承接管中部设置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两侧设置凹槽。支撑管套装在承接管上。所述外壳分为左转壳以及右转壳,左转壳以及右转壳设置左置物槽以及右置物槽,右置物槽槽底设置第三螺纹孔,左转壳以及右转壳分别套装在支撑管圆管上。所述扭簧两端设置圆孔,扭簧一端圆孔通过螺纹钉与第二螺纹孔固定,扭簧另一端圆孔通过螺纹钉与第三螺纹孔固定。健身时,将该健腹轮放置在地面,在将健腹轮推出去的过程中,扭簧发生形变,产生恢复形变的力,当扭簧发生形变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自动回弹,给使用者更好的健身体验。好的健身体验。好的健身体验。

A kind of belly strengthening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健腹轮


[0001]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具体为一种健腹轮。

技术介绍

[0002]健腹轮是一种可锻炼肌肉、关节、减轻体重的小型推动器。一般需要锻炼的人双手握住健腹轮旁边的手柄,然后将健腹轮放在地上,用力推动健腹轮上的转动轮向前向后,其玩法多样。
[0003]现有技术例如专利号为“201520152444.7”的名称为“健腹轮”,它包括转动轮和手柄,转动轮中心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分为中间的粗轴和两端的细轴,支撑轴粗轴外侧周壁上设置有支撑筒,支撑筒外侧周壁上设置有弹簧支撑套,弹簧支撑套内套有弹簧,弹簧外侧周壁上设置有保护套筒,弹簧的一端与支撑筒固定连接,弹簧另一端与保护套筒固定连接。通过弹簧使得健腹轮具有回弹的效果,在前推过程中起到阻尼效果,降低俯冲速度,在回拉过程中起到助力效果,均衡整个过程的锻炼强度。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不够完善,健腹轮中的弹簧承受高频往复压缩运动,弹簧在压缩时容易产生噪音,导致健腹轮在使用中存在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减噪功能的健腹轮。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健腹轮,包括承接管、支撑管、扭簧、外壳以及把手,所述承接管两端分别开设第一螺纹孔,承接管中部设置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两侧设置凹槽。所述支撑管上端为圆管,圆管一端连接定位圈,定位圈远离圆管一端连接第一凸块,支撑管套装在承接管上且通过第一凸块与凹槽之间的配合相互固定。所述外壳分为左转壳以及右转壳,左转壳以及右转壳中间设置通孔,通孔形状与支撑管圆管形状一致,左转壳以及右转壳相互靠近一侧分别设置左置物槽以及右置物槽,右置物槽槽底设置第三螺纹孔,左转壳以及右转壳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四螺纹孔,第四螺纹孔远离承接管中心一侧设置螺纹钉通道,左转壳以及右转壳分别套装在支撑管圆管上,左转壳以及右转壳彼此接触,且通过螺纹钉穿过第四螺纹孔相互固定。所述扭簧两端设置为“圆孔”状,扭簧一端圆孔通过螺纹钉与第二螺纹孔固定,扭簧另一端圆孔通过螺纹钉与第三螺纹孔固定。所述把手为两个且靠近承接管一侧分别设置第五螺纹孔,第五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规格一致,把手靠近承接管一端分别设置圆孔,圆孔形状与承接管横截面保持一致,把手与承接管通过螺纹钉穿过第五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相互固定。健身时,将该健腹轮放置在地面,在将健腹轮推出去的过程中,扭簧发生形变,产生恢复形变的力,当扭簧发生形变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自动回弹,给使用者更好的健身体验。
[0009]为了防止该健腹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本技术改进
有,把手以及外壳表面设置防滑纹。
[0010]为了防止扭簧与承接管以及外壳之间的磨损,同时减少因磨损产生的噪音,本技术改进有,承接管上位于第二螺纹孔与扭簧连接处套装降噪管,扭簧圆孔与第三螺纹孔之间安装橡胶垫片。
[0011]为了在扭簧形变过程中减少噪音,本技术改进有,所述扭簧表面安装橡胶模,扭簧外设置静音罩,静音罩一端套装在承接管上,另一端与右置物槽槽底连接。
[0012]为了减少左转壳以及右转壳之间的磨损以及因为磨损而产生噪音,本技术改进有,左转壳以及右转壳彼此接触一面设置橡胶层。
[0013]为了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外壳,本技术改进有,左转壳以及右转壳远离第二螺纹孔一侧设置盖板,盖板上下两端位于靠近外壳一侧分别设置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盖板一侧设置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一侧与连接杆齐平,另一侧伸出连接杆且设置为斜面,左转壳以及右转壳远离第二螺纹孔一侧设置空腔,空腔远离第二螺纹孔一侧设置开孔,将第二凸块通过开孔伸入空腔内,从而将盖板安装在左转壳以及右转壳外侧,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外壳。
[0014]为了获得更好的健身体验,本技术改进有,把手设置为弧形,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使用更加舒适。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健腹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健身时,将该健腹轮放置在地面,在将健腹轮推出去的过程中,扭簧发生形变,产生恢复形变的力,当扭簧发生形变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自动回弹,可以给使用者更好的健身体验。把手以及外壳表面设置防滑纹,防止该健腹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动。承接管上位于第二螺纹孔与扭簧连接处套装降噪管,扭簧圆孔与第三螺纹孔之间安装橡胶垫片,防止扭簧与承接管以及外壳之间的磨损,同时减少因磨损产生的噪音。所述扭簧表面安装橡胶模,扭簧外设置静音罩,静音罩一端套装在承接管上,另一端与右置物槽槽底连接,可以在扭簧形变过程中减少噪音。左转壳以及右转壳彼此接触一面设置橡胶层可以减少左转壳以及右转壳之间的磨损以及因为磨损而产生噪音。左转壳以及右转壳远离第二螺纹孔一侧设置盖板,盖板上下两端位于靠近外壳一侧分别设置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盖板一侧设置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一侧与连接杆齐平,另一侧伸出连接杆且设置为斜面,左转壳以及右转壳远离第二螺纹孔一侧设置空腔,空腔远离第二螺纹孔一侧设置开孔,将第二凸块通过开孔伸入空腔内,从而将盖板安装在左转壳以及右转壳外侧,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外壳。把手设置为弧形,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使用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外壳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把手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支撑管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承接管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承接管;2、支撑管;3、扭簧;4、外壳;5、把手;6、第一螺纹孔;7、第二螺纹孔;8、凹槽;9、圆管;10、定位圈;11、第一凸块; 12、左转壳;13、右转壳;14、左置物槽;15、右
置物槽;16、第三螺纹孔;17、第四螺纹孔;18、螺纹钉通道;19、第五螺纹孔;20、防滑纹;21、降噪管;22、橡胶垫片;23、静音罩;24、橡胶层;25、盖板;26、连接杆; 27、第二凸块;28、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一种健腹轮,包括承接管1、支撑管2、扭簧3、外壳4 以及把手5,所述承接管1两端分别开设第一螺纹孔6,承接管1中部设置第二螺纹孔7,第二螺纹孔7两侧设置凹槽8。所述支撑管2上端为圆管9,圆管9一端连接定位圈10,定位圈10远离圆管9一端连接第一凸块11,支撑管2套装在承接管1上且通过第一凸块11与凹槽8之间的配合相互固定。所述外壳4分为左转壳12以及右转壳13,左转壳12以及右转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腹轮,包括承接管(1)、支撑管(2)、扭簧(3)、外壳(4)以及把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1)两端分别开设第一螺纹孔(6),承接管(1)中部位置设置第二螺纹孔(7),第二螺纹孔(7)两侧设置凹槽(8);所述支撑管(2)上端为圆管(9),圆管(9)一端连接定位圈(10),定位圈(10)远离圆管(9)一端连接第一凸块(11),支撑管(2)套装在承接管(1)上且通过第一凸块(11)与凹槽(8)之间的配合相互固定;所述外壳(4)分为左转壳(12)以及右转壳(13),左转壳(12)以及右转壳(13)中间设置通孔,通孔形状与支撑管(2)圆管(9)形状一致,左转壳(12)以及右转壳(13)相互靠近一侧分别设置左置物槽(14)以及右置物槽(15),右置物槽(15)槽底设置第三螺纹孔(16),左转壳(12)以及右转壳(13)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四螺纹孔(17),第四螺纹孔(17)远离承接管(1)中心一侧设置螺纹钉通道(18),左转壳(12)以及右转壳(13)分别套装在支撑管(2)圆管(9)上,左转壳(12)以及右转壳(13)彼此接触,且通过螺纹钉穿过第四螺纹孔(17)相互固定;所述扭簧(3)两端设置为“圆孔”状,扭簧(3)一端圆孔通过螺纹钉与第二螺纹孔(7)固定,扭簧(3)另一端圆孔通过螺纹钉与第三螺纹孔(16)固定;所述把手(5)为两个且靠近承接管(1)一侧分别设置第五螺纹孔(19),第五螺纹孔(19)与第一螺纹孔(6)规格一致,把手(5)靠近承接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芸
申请(专利权)人:潘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