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20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该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包含套在缺牙间隙一侧的第一牙齿上的带环,带环与第一牙齿接触的内侧面为凹凸不平的不平整面;带环在靠近缺牙间隙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弹性连接结构,在弹性连接结构末端连接有挡片,挡片抵接在缺牙间缺牙间隙另一侧的第二牙齿上,挡片靠近第二牙齿的内侧面为凹弧面并与第二牙齿其侧面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弹性连接结构一端与带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有挡片紧贴在缺牙间缺牙间隙另一侧的第二牙齿上,临床上试戴后可以直接进行间隙保持,减少加工时间,还可以通过更换弹性连接结构的部分构件来调节对两侧牙齿施加的侧向推力,一定程度上扩展缺牙间隙,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An adjustable coil type gap hol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


[0001]本技术涉及缺牙间隙保持及扩展的矫治器,具体涉及到一种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

技术介绍

[0002]牙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早失会在牙列中遗留失牙间隙,而间隙两侧的乳牙会因为失去支撑而向间隙侧倾斜;对牙合(h
é
)牙因为没有正常牙齿阻挡会逐渐伸长,这样会最终导致牙列紊乱,使后续恒牙萌出受阻。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缺失,一定时间后也会有相邻两侧牙齿向间隙侧倾斜,对牙合牙伸长的情况,导致无法进行修复治疗。
[0003]间隙保持器正是基于此而用于保持失牙间隙及拓展、维持牙列形态稳定。能够解决因牙齿缺失带来的问题。
[0004]图1和图2为一种现有常见的间隙保持器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包括套在缺失牙齿左侧的牙齿1上的带环3和处于缺失牙齿位5的丝圈4,这个丝圈轻微接触缺失牙齿右侧的牙齿2。
[0005]这种传统的间隙保持器临床不能直接戴用,需要依赖于技师加工,并且一旦间隙保持器制造成型,其对牙齿施加的推力相对固定,无法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所述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包含套在缺牙间隙一侧的第一牙齿上的带环,所述带环与牙齿接触的内侧面为凹凸不平的不平整面;
[0007]所述带环在靠近缺牙间隙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弹性连接结构,所述弹性连接结构远离所述带环的一端设有挡片,所述挡片抵接在缺牙间隙另一侧的第二牙齿上,所述挡片靠近所述第二牙齿的内侧面为凹弧面并与所述第二牙齿侧面相贴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带环在靠近缺牙间隙的一侧设有插槽,所述弹性连接结构一端可插拔的安装在所述插槽中。
[0009]进一步的,在所述带环的侧壁设有一体成型的T型插槽或者燕尾插槽;
[0010]所述弹性连接结构的一端设有插入所述T型插槽或者所述燕尾插槽中的矩形插块或者楔形插块。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连接结构设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一端设有用于插入所述插槽中的插块;
[0012]所述挡片靠近所述弹性连接结构的外侧面连接有第二插杆;
[0013]第一插杆或者第二插杆的其中一个插杆为供另一插杆滑动插入的中空插管,在所述挡片和所述带环之间连接有弹性机构。
[0014]进一步的,第一插杆为中空插管,第二插杆滑动插入第一插杆中。
[0015]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机构为套置在所述第二插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
在所述挡片的外侧面,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插块或者所述第一插杆的端面。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杆和所述插块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插杆和所述挡片一体成型。
[001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1)带环与第一牙齿接触的内壁为凹凸不平的不平整面,在后续用黏胶固定时,可以增加黏胶的附着面积,进而进一步使得带环能够牢牢固定在牙齿上,避免脱落;
[0019]2)弹性连接结构一端与带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有挡片紧贴在缺牙间隙另一侧的第二牙齿上,临床上试戴后可以直接进行间隙保持,减少加工时间,还可以通过更换弹性连接结构的部分构件来调节对第二牙齿施加的侧向推力,例如有间隙减小的患者,可以在5mm内推磨牙向后,减少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反复加工制作过程,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间隙保持器的主视图;
[0022]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3]图3为一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佩带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结构图;
[0025]图5为第一插杆的立体图;
[0026]图6为相比较图5长度较短的第一插杆立体图;
[0027]图7为挡片及其第二插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9]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30]参照图3

图4所示为一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该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包含套在缺牙间隙8一侧的第一牙齿6上的带环10。在本技术中,带环10与牙齿接触的内侧面为凹凸不平的不平整面(例如网状或者条纹面),由此可以提高带环10与牙齿的固位粘结力,进而保证带环10不易从牙齿上脱落。
[0031]带环10在靠近缺牙间隙8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弹性连接结构30,所述弹性连接结构30远离所述带环10的一端设有挡片34,并且该挡片34抵接在缺牙间隙8另一侧的第二牙
齿7上,挡片34靠近第二牙齿7的内侧面为凹弧面并与第二牙齿7侧面相贴合。
[0032]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带环10在靠近缺牙间隙8的一侧设有插槽11,弹性连接结构30一端可插拔的安装在插槽11中。进一步优选的,带环10的侧壁设有一体成型的T型插槽11或者燕尾插槽11;弹性连接结构30的一端设有插入T型插槽11或者燕尾插槽11中的矩形插块或者楔形插块。
[0033]进一步参阅图4

图7,弹性连接结构30设有第一插杆31,第一插杆31 一端设有用于插入插槽11中的插块33;挡片34靠近弹性连接结构30的外侧面连接有第二插杆32。第一插杆31或者第二插杆32的其中一个插杆为供另一插杆滑动插入的中空的插管,在挡片34和带环10之间连接有弹性机构。优选的,第一插杆31为中空插管,第二插杆32滑动插入第一插杆31中。进一步优选的,弹性机构为套置在第二插杆32上的弹簧35,弹簧35的一端抵接在挡片34的外侧面,另一端抵接在插块33或者第一插杆31的端面(图4 所示为弹簧35设于挡片34和第一插杆31之间)。
[0034]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插杆31和插块33一体成型,并且第二插杆 32和挡片34也一体成型,可选用3D打印一体成型,根据矫正方案来打印好相应规格的零件,成本低且加工快捷。
[0035]本技术的矫正过程如下:
[0036]1)首先根据患者的口腔制定矫正方案并建立带环10及挡片34的三维模型,根据三维模型制造好带环10及带第二插杆32的挡片3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所述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包含套在缺牙间隙(8)一侧的第一牙齿(6)上的带环(10),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环(10)与第一牙齿(6)接触的内侧面为凹凸不平的不平整面;所述带环(10)在靠近缺牙间隙(8)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弹性连接结构(30),所述弹性连接结构(30)在远离所述带环(10)的一端设有挡片(34),所述挡片(34)抵接在缺牙间隙(8)另一侧的第二牙齿(7)上,所述挡片(34)靠近所述第二牙齿(7)的内侧面为凹弧面并与所述第二牙齿(7)侧面相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环(10)在靠近缺牙间隙(8)的一侧设有插槽(11),所述弹性连接结构(30)一端可插拔的安装在所述插槽(11)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结构(30)设有第一插杆(31),所述第一插杆(31)一端设有用于插入所述插槽(11)中的插块(33);所述挡片(34)靠近所述弹性连接结构(30)的外侧面连接有第二插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晅龚志成刘慧张强黄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口腔医院上海市口腔健康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