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200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括公连接头和母连接头;公连接头包括第一导线接入端和公头对接端,第一导线接入端设置有多个第一插孔,公头对接端设置有与第一插孔依次连通的多个凹孔;母连接头包括第二导线接入端、母头对接端和对接腔,母头对接端位于对接腔内,公连接头整体可拆卸安装于对接腔内且与母头对接端相接;母头对接端上设置有与凹孔依次嵌合的多个凸孔,第二导线接入端设置有与凸孔依次连通的多个第二插孔;公连接头的底部沿第一插孔通向凹孔的方向开设有凹槽,对接腔内底部上方设置有与凹槽相嵌合的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公连接头和母连接头的插接实现导线的连接,插接方便快捷,达到既不影响设备接线也不影响导线本身的目的。导线本身的目的。导线本身的目的。

A harness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
,特别涉及一种线束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用电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出现了储能系统以及光储充检等方式,缓解了用电压力大的问题。无论是储能系统还是光储充检,这些新能源的方式都需要用线束将各种不同设备进行连接,达到运行工作的目的。
[0003]而在对设备接线的过程中,常出现导线不够长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目前通常使用将两根导线进行焊接的方法。然而,该方式存在一些缺点:
[0004]1.焊接后的导线无法达到单根导线的效果,焊接导线可能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0005]2.在焊接处的电阻增大,使导线容易发热,加速老化,影响导线的使用寿命; 3.使用焊接的方式延长线束,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和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束连接器,实现两根导线的连接,降低现有采用焊接进行线束延长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无影响。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公连接头和母连接头;所述公连接头包括第一导线接入端和公头对接端,所述第一导线接入端设置有多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的形状与单根导线相适应,所述公头对接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孔依次连通的多个凹孔;所述母连接头包括第二导线接入端、母头对接端和对接腔,所述母头对接端位于所述对接腔内,所述公连接头整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对接腔内且与所述母头对接端相接;所述母头对接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凹孔依次嵌合的多个凸孔,所述第二导线接入端设置有与所述凸孔依次连通的多个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的形状与单根导线相适应;所述公连接头的底部沿所述第一插孔通向所述凹孔的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对接腔内底部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嵌合的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均为16pin插孔且呈两排八列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包括第一类凹孔和第二类凹孔,所述第一类凹孔和所述第二类凹孔均为16pin凹孔且呈两排八列分布,所述第一类凹孔的凹孔口为凸字形状,所述第二类凹孔的凹孔口为外大内小的四棱梯台状,且所述第二类凹孔依次位于所述第一类凹孔下方;所述凸孔包括第一类凸孔和第二类凸孔,所述第一类凸孔和所述第二类凸孔均为16pin凸孔且呈两排八列分布,所述第一类凸孔的凸孔口为可插入所述第一类凹孔且顺时针旋转9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正平张伟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