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616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1:10
公开了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该散热装置包括:导热件;冷却件,导热件夹设于发热元件与冷却件之间,冷却件内设置有液态金属流道;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分别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连通,散热组件用于降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流出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并将降低温度后的液态金属输送至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利用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发热元件的冷却,从而提升发热元件的冷却效率,在发热元件所在的设备为车载计算设备的情况下,利用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从而提升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效率。而提升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效率。而提升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效率。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of heating element, on-board computing equipment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一些元件在工作状态下会产生热量,热量的产生会导致元件的温度升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到元件以及元件所在的设备的工作性能,因此,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元件进行冷却,而目前采用的冷却方案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目前的冷却方案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本公开。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000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包括:
[0005]导热件;
[0006]冷却件,所述导热件夹设于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冷却件之间,所述冷却件内设置有液态金属流道;
[0007]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分别与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用于降低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流出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并将降低温度后的液态金属输送至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
[0008]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计算设备,包括:
[0009]主板;
[0010]上述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且所述发热元件为所述主板。
[0011]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载计算设备。
[0012]基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件传导至冷却件,传导至冷却件处的热量可以被冷却件内的液态金属流道中具有高热导率的液态金属经由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传递至散热组件,带有热量的液态金属与散热组件进行热交换,之后,降低温度后的液态金属被输送至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这样,传递至冷却件处的热量能够被源源不断地吸收和/或传导,因此,利用上述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发热元件的冷却,从而提升发热元件的冷却效率,在发热元件所在的设备为车载计算设备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从而提升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13]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0014]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中冷却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公开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公开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0022]申请概述
[0023]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热量的元件可以称为发热元件,发热元件所在的设备具体可以为车辆的车载计算设备(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设备,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均以为车载计算设备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车载计算设备也可以称为车载计算平台,车载计算平台具体可以为车载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0024]由于温度过高会影响到发热元件以及车载计算设备的工作性能,从而影响到行车安全性,因此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发热元件进行冷却,目前常用的冷却方案有:通过液冷组件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风扇散热端,然后通过风扇将热量散发到周边环境中。
[0025]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采用上述冷却方案时,液冷组件使用的往往是热导率较低的液冷工质,因此,上述冷却方案效率较低,而车载计算设备常常需要应用于高性能、高功耗的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下算力较高,发热元件的温升现象尤其明显,对散热的需求更为显著,上述冷却方案难以满足该需求。
[0026]示例性系统
[0027]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散热装置包括:
[0028]导热件;
[0029]冷却件13,导热件夹设于发热元件与冷却件13之间,冷却件13内设置有液态金属流道;
[0030]散热组件15,散热组件15分别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连通,散热组件15用于降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流出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并将降低温度后的液态金属输送至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
[0031]可选地,发热元件可以为主板100,主板100可以包括芯片,芯片在工作状态下可以产生热量。
[0032]可选地,导热件可以由导热材料制成,导热件具体可以为硅胶、导热硅脂或导热凝
胶等。
[0033]可选地,冷却件13可以为板状结构,这时,冷却件13也可以称为冷板,在发热元件为主板100的情况下,主板100与冷板可以层叠设置。
[0034]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在冷却件13内设置的液态金属流道中流动的液态金属可以为具有高热导率的液态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镓、镓铟、镓铟锡或镓铟锡锌等。为了避免冷却件13被液态金属腐蚀,冷却件13可以采用铜材质或者不锈钢材质制成。
[0035]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组件15可以通过第一管路17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连通,并通过第二管路19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连通,这样,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流出的液态金属可以经第二管路19流入散热组件15,在经散热组件15降低温度后,液态金属可以经第一管路17输送至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为了避免第一管路17和第二管路19被液态金属腐蚀,第一管路17和第二管路19均可以采用铜材质或者不锈钢材质制成。
[0036]基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发热元件处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件传导至冷却件13,传导至冷却件13处的热量可以被冷却件13内的液态金属流道中具有高热导率的液态金属经由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传递至散热组件15,带有热量的液态金属与散热组件15进行热交换,之后,降低温度后的液态金属被输送至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这样,传导至冷却件13处的热量能够被源源不断地吸收和/或传导,因此,利用上述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发热元件的冷却,从而提升发热元件的冷却效率,在发热元件所在的设备为车载计算设备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从而提升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件;冷却件(13),所述导热件夹设于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冷却件(13)之间,所述冷却件(13)内设置有液态金属流道;散热组件(15),所述散热组件(15)分别与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连通,所述散热组件(15)用于降低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流出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并将降低温度后的液态金属输送至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5)包括:泵(151),所述泵(151)的出液口与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连通;储液器(153),所述储液器(153)的出液口与所述泵(151)的入液口连通;第一换热器(155),所述第一换热器(155)对应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与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153)的入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内输送为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内的液态金属降低温度的冷却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151)为电磁泵。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件(13)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板面(131)和第二板面(133),所述第一板面(131)与一个所述发热元件相对,所述第二板面(133)与另一个所述发热元件相对,并且,与所述第一板面(131)相对的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一板面(131)之间夹设有M个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第二板面(133)相对的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二板面(133)之间夹设有N个所述导热件,M和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冷却件(13),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冷却件(13)中存在相对设置的第一冷却件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