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139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包括左右两个对称的操作手柄和撑开臂以及与两个操作手柄之间相接的自锁装置;所述的操作手柄包括左手柄和右手柄,所述的撑开臂包括肌肉侧撑开臂和棘突侧撑开臂;所述的左手柄和右手柄分别与肌肉侧撑开臂和棘突侧撑开臂一体式结构连接,且左右两个连接处呈铰接式连接;所述肌肉侧撑开臂末端固定设置有拉钩齿,所述棘突侧撑开臂的末端固定设置有棘突挡板;且所述的左手柄与右手柄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撑开角度的自锁装置。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直接充分地暴露手术视野,使深部组织获得充分显露,减轻了对软组织损伤,节省了手术时间。节省了手术时间。节省了手术时间。

A new type of posterior spinal surgery sprea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脊柱手术中,后方入路目前是开展较为普遍的一种入路。手术操作过程中,在置入椎螺钉或进行椎板减压操作前,术者需要充分暴露术野。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单侧TLIF、髓核单纯摘除术等后路单侧手术开展数量日趋增加。
[0003]现有的用于脊柱后路双侧显露的手术撑开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组织损伤较大,且在单侧显露的术式中使用不便,因此为了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术野暴露的准确性,减少组织损伤,改良设计一款脊柱后路单侧手术撑开器至关重要。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202526239U公开了一种脊柱后路手术用椎体间撑开器,包括主体,其中主体包括呈X形交叉并轴接在一起的左撑开杆、右撑开杆,其中主体的外端设有一对固定套,两固定套分别活动连接在左撑开杆、右撑开杆的外端;其中主体的内端设有锁定杆,锁定杆的一端连接在右撑开杆的内端,锁定杆的另一端穿过左撑开杆的内端,并在锁定杆的左端设有锁定件,该装置通过撑开杆来完成撑开椎体间隙,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但整体操作复杂,使用不便,需要来回的调节螺钉、螺母,极大了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0005]所以综上所述,现亟需要一种操作简单,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持续的撑开棘突及其周围肌肉,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节省手术时间的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但是关于这种新型的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r/>[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此特提供一种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包括左右两个对称的操作手柄和撑开臂以及与两个操作手柄之间相接的自锁装置;所述的操作手柄包括左手柄和右手柄,所述的撑开臂包括肌肉侧撑开臂和棘突侧撑开臂;所述的左手柄和右手柄分别与肌肉侧撑开臂和棘突侧撑开臂一体式结构连接,且左右两个连接处呈铰接式连接;所述肌肉侧撑开臂末端固定设置有拉钩齿,所述棘突侧撑开臂的末端固定设置有棘突挡板;且所述的左手柄与右手柄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撑开角度的自锁装置。
[0009]在上述所述的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左手柄与右手柄的尾端为环状握把,且在环状握把的内部设置有防滑纹。
[0010]在上述所述的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左手柄、右手柄和肌肉侧撑开臂和棘突侧撑开臂形成钳状结构。
[0011]在上述所述的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撑开臂呈椭圆弧形,且所述撑开臂及拉钩齿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0012]在上述所述的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当撑开器闭合时,所述的拉钩齿与所述的棘突挡板夹角为8
°
,撑开器撑开后,所述的拉钩齿与所述的棘突挡板相互平行。
[0013]在上述所述的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拉钩齿设置为3个,均匀分布在肌肉侧撑开臂的末端,且所述的拉钩齿向下向前的折弯并呈耙状。
[0014]在上述所述的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棘突挡板为向下向前延伸的平板状。
[0015]本技术优点在于:
[0016]1、本技术的设计思路符合脊柱后路单侧术式的术野显露的解剖特点,能够直接充分地暴露手术视野,使深部组织获得充分显露。
[0017]2、本技术能够持续地撑开棘突及及其周围肌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手术视野良好,术中软组织损伤小,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是本技术中所述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撑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2是本技术中所述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3是本技术中所述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的侧视图。
[0021]附图4是本技术中所述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中拉钩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5是本技术中所述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中棘突挡板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4]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25]1.操作手柄2.撑开臂3.自锁装置4.拉钩齿5.棘突挡板6.环状握把7.防滑纹11.左手柄12.右手柄21.肌肉侧撑开臂22.棘突侧撑开臂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见附图1

5所示,附图1是本技术中所述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撑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中所述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中所述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的侧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中所述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中拉钩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中所述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中棘突挡板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本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撑开器在单侧显露的术式中使用不便等问题,对于此设计一
种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来提高术野暴露的准确性,减少组织损伤;其主要包括左右两个对称的操作手柄1和撑开臂2以及与两个操作手柄之间相接的自锁装置3;所述的操作手柄1包括左手柄11和右手柄12,所述的撑开臂2包括肌肉侧撑开臂21和棘突侧撑开臂22;所述的左手柄11和右手柄12分别与肌肉侧撑开臂21和棘突侧撑开臂22一体式结构连接,且左右两个连接处呈铰接式连接;所述肌肉侧撑开臂21末端固定设置有拉钩齿4,所述棘突侧撑开臂22的末端固定设置有棘突挡板5;且所述的左手柄11与右手柄12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撑开角度的自锁装置3,且所述的自锁装置3还包括弧形棘齿和棘齿座(在图中并未明确的标记),弧形棘齿的一端通过铰接轴安装在右侧操作柄上,棘齿座是设在左侧操作柄上的槽形结构,弧形棘齿穿过棘齿座,棘齿座中的前侧设有卡齿,后侧具有解锁空间。铰接轴上设有用于使弧形棘齿压在棘齿座前侧的卡齿上的扭簧,弧形棘齿的自由端设有用于使弧形棘齿转到解锁区域的解锁手柄;且所述的自锁装置为现有技术,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器械,在此便不多加赘述。
[002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左手柄11与右手柄12的尾端为环状握把6,且在环状握把6的内部设置有防滑纹7,该设置能够方便操作者把握,且防滑纹7的设置增加了操作者与环状握把的摩擦力,避免其滑脱,使其操作更为有力。
[003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左手柄11、右手柄1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包括左右两个对称的操作手柄和撑开臂以及与两个操作手柄之间相接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手柄包括左手柄和右手柄,所述的撑开臂包括肌肉侧撑开臂和棘突侧撑开臂;所述的左手柄和右手柄分别与肌肉侧撑开臂和棘突侧撑开臂一体式结构连接,且左右两个连接处呈铰接式连接;所述肌肉侧撑开臂末端固定设置有拉钩齿,所述棘突侧撑开臂的末端固定设置有棘突挡板;且所述的左手柄与右手柄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撑开角度的自锁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手柄与右手柄的尾端为环状握把,且在环状握把的内部设置有防滑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宁方刘澍李小龙李博陈绍丰黄泽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