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场所除臭消毒和空气净化的智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605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场所除臭消毒和空气净化的智能装置,具体涉及垃圾分类场所环境除臭消毒和空气清新技术领域,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一端铰接有上盖,所述上盖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信号模块,所述上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嘴,且雾化喷嘴喷水侧朝向外侧,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下方设有智能风扇。当其它外接设备检测到有害气体超标,可通过控制模块打开臭氧发生器和智能风扇,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产生的臭氧经过智能风扇通过上盖的三处百叶窗扩散到设备外部,臭氧可对垃圾分类场所内的空气进行除臭消毒,也可人为按下上面的开关按钮,实现主动控制除臭消毒功能。实现主动控制除臭消毒功能。实现主动控制除臭消毒功能。

An intelligent device for deodorization, disinfection and air purification i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si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分类场所除臭消毒和空气净化的智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分类场所环境除臭消毒和空气清新
,具体为一种垃圾分类场所除臭消毒和空气净化的智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多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等来进行分类的;
[0003]现有技术中的垃圾分类场所除臭消毒和空气净化的智能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0004]垃圾分类场所的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如voc、H2S、NH3、硫醇类、胺类等化合物,这些气体挥发性较大,易扩散在大气中,而且部分气体有毒。这严重影响社区居民居住环境和对垃圾分类投递的意愿,影响社区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影响社区清洁的形象以及影响政府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垃圾分类场所除臭消毒和空气净化的智能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分类场所除臭消毒和空气净化的智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分类场所除臭消毒和空气净化的智能装置,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一端铰接有上盖,所述上盖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信号模块,所述上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嘴,且雾化喷嘴喷水侧朝向外侧,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下方设有智能风扇,且智能风扇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源开关按钮,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储存瓶、蠕动泵和控制模块。
[0007]优选地,所述下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三角锁,所述上盖与下壳体的另一端用三角锁固定。
[0008]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上的v电源接口外接到壳体外。
[0009]优选地,所述储存瓶、蠕动泵、和雾化喷嘴之间均通过软管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下壳体和上盖均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上盖的上端面开设有三个呈120
°
排列的百叶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当其它外接设备检测到有害气体超标,可通过控制模块打开臭氧发
生器和智能风扇,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产生的臭氧经过智能风扇通过上盖的三处百叶窗扩散到设备外部,臭氧可对垃圾分类场所内的空气进行除臭消毒,也可人为按下上面的开关按钮,实现主动控制除臭消毒功能;
[0013]2、本技术垃圾分类场所经过除臭消毒后,控制模块可控制关闭除臭功能,并打开蠕动泵,蠕动泵通过软管把储存瓶中的空气清新剂加压至 40kgf/cm2~70kgf/cm2左右,加压后的空气清新剂通过软管经0.15mm的雾化喷嘴呈雾状喷出,空气清新剂对垃圾分类场所具有空气净化功能,提高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外观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下壳体;2、上盖;3、信号模块;4、雾化喷嘴;5、臭氧发生器;6、智能风扇;7、电源开关按钮;8、储存瓶;9、三角锁;10、软管;11、蠕动泵;12、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分类场所除臭消毒和空气净化的智能装置,包括下壳体1,下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三角锁9,上盖2与下壳体1的另一端用三角锁9固定,下壳体1的一端铰接有上盖2,上盖2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信号模块3,上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嘴 4,且雾化喷嘴4喷水侧朝向外侧,下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臭氧发生器5,臭氧发生器5的下方设有智能风扇6,且智能风扇6与下壳体1固定连接,下壳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源开关按钮7,下壳体1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储存瓶8、蠕动泵11和控制模块12,储存瓶8、蠕动泵11、和雾化喷嘴4之间均通过软管10固定连接,控制模块12上的12v电源接口外接到壳体外,下壳体1和上盖2均为正六边形结构,上盖2的上端面开设有三个呈120
°
排列的百叶窗,产生的臭氧经过智能风扇6通过上盖的三处百叶窗扩散到设备外部,臭氧可对垃圾分类场所内的空气进行除臭消毒,也可人为按下上面的开关按钮 7,实现主动控制除臭消毒功能。
[0020]进一步的,臭氧发生器5是利用高压放电原理,将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过程,即将高压交流电加在中间隔有绝缘体并有一定间隙的高压电极上,让干燥的空气或氧气通过。当高压交流电达到10

15KV时,产生蓝色辉光放电,电晕中的自由高能离子离解O2分子,经碰撞聚合为O3分子,臭氧发生器5产生的臭氧再经智能风扇6吹到垃圾分类场所。
[0021]进一步的,臭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发生期氧初生氧具有强大的氧化作用,所以对
有机性污染物质在分解中产生的臭味、混合恶毒气体等都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分解作用而成为安定无臭的空气,臭氧对空气中氯化物、氟化物、VOC 以及二噁英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它对多种污染物的协同脱除能力是应用到实际过程中最有利的优点,臭氧对垃圾分类场所具有杀菌能力强、杀菌速度快、适用性高、安全性好、操作便捷、成本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诸多优势。
[0022]进一步的,空气清新机是通过蠕动泵11把储存瓶8中的空气清新剂加压至40kgf/cm2~70kgf/cm2左右,加压后的空气清新剂经0.15mm的喷嘴呈雾状喷出,喷雾量大,对环境具有空气清新作用,提高空气质量。
[0023]工作原理:装置外接12v安全电压,上盖2上面有信号指示灯和电源指示灯,可通过开关按钮人为打开本智能设备,当其它外接设备检测到有害气体超标,控制模块12也可自行打开臭氧发生器5和智能风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分类场所除臭消毒和空气净化的智能装置,包括下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一端铰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信号模块(3),所述上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嘴(4),且雾化喷嘴(4)喷水侧朝向外侧,所述下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臭氧发生器(5),所述臭氧发生器(5)的下方设有智能风扇(6),且智能风扇(6)与下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源开关按钮(7),所述下壳体(1)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储存瓶(8)、蠕动泵(11)和控制模块(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场所除臭消毒和空气净化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小勇葛林张立平韩庆胜谢加彭汤贝高仁杰姜明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展云耘治物联网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