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机风轮叶片与轴承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98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机风轮叶片与轴承的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变桨轴承内环上的风轮叶片,风轮叶片根部与变桨轴承的内环通过螺柱件连接,所述风轮叶片根部上沿径向设置有至少两安装孔组,所述安装孔组呈环状分布,包括若干安装孔,变桨轴承内环上对应安装孔组设置有过孔,所述螺柱件贯穿过孔并与安装孔连接。通过在叶片与变桨轴承分组设置若干圈安装孔组形成能够分散载荷的连接结构,避免增加单根螺柱质量,仅通过结构优化有效提升载荷分散能力,以此提升风轮叶片根部位置的抗断裂性能。能。能。

A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wind turbine blade and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机风轮叶片与轴承的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风电机组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力机风轮叶片与轴承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因此,在风机的安装过程中,螺栓紧固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日后风机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叶片叶根螺栓的使用寿命,则直接影响到风电发电设备的使用维护成本。按照传统的单排螺栓连接设计已经很难满足叶片大型化的需求,而传统地解决方案是加大叶片根部尺寸、增加叶根连接螺栓数量,而这将导致叶片重量、根部尺寸以及与之相连接的变桨轴承尺寸进一步加大,极大地增加了叶片和风电机组的开发成本,也给运输和吊装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目前,叶片根部与变桨轴承的连接设计已成为叶片大型化普遍存在的问题。
[0003]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102748246A)公开了“风轮叶片与变桨轴承的连接结构”,包括风轮叶片和变桨轴承,风轮叶片与变桨轴承之间设有法兰垫片,风轮叶片根部的端面上设有间隔设置的长螺杆孔和短螺杆孔,在风轮叶片根部的侧面上沿叶片圆周方向设有两圈螺母孔,所述的螺母孔内设有螺母,处于内环的螺母孔内的螺母与短螺杆配合紧固,处于外圈的螺母孔内的螺母与外螺杆配合紧固。本技术通过采用长螺杆和短螺杆间隔安装在风轮叶片的根部端面上,将风轮叶片、法兰垫片和变桨轴承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4]上述技术方案中,虽然将传统的单排螺栓连接优化为长短螺栓交替设置的方案,但仍未解决叶片根部因自重及风压作用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随着风机运行时间增加叶根处的断裂隐患会不断放大,而遭遇强劲瞬时风力则会进一步加快叶根疲劳断裂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风轮叶片与变桨轴承之间易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导致疲劳断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机风轮叶片与轴承的安装结构,通过在叶片与变桨轴承分组设置若干圈安装孔组形成能够分散载荷的连接结构,避免增加单根螺栓质量,仅通过结构优化有效提升载荷分散能力,以此提升叶根位置的抗断裂性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风力机风轮叶片与轴承的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变桨轴承内环上的风轮叶片,风轮叶片根部与变桨轴承的内环通过螺柱件连接,所述风轮叶片根部上沿径向设置有至少两安装孔组,所述安装孔组呈环状分布,包括若干安装孔,变桨轴承内环上对应安装孔组设置有过孔,所述螺柱件贯穿过孔并与安装孔连接。利用载荷分散件构成的这种层层递进的连接方式相较于传统连接结构,能够有效分散应力,确保大尺寸叶片的叶根处的剪切力能够分散作用在各圈安装孔组的螺栓上,有效增加抗断裂性能。
[0008]作为优选,安装孔组包括有靠近叶片外轮廓的外安装孔组和靠近叶片内腔的内安装孔组,所述外安装孔组包括有外圈承力孔,所述内安装孔组包括有内圈承力孔,所述外圈
承力孔与内圈承力孔同心设置。所述外安装孔组与内安装孔组分别为叶片上最外圈螺柱孔组和最内环螺柱孔组,而叶片自重的主要承力点为最外圈的外安装孔组,特别的是,当叶片遭遇高额瞬时风力时外安装孔组处的应力集中达到顶峰,采用多圈螺柱能够使载荷均匀分散的由外向内传递,优化连接结构的力学性能。而同心设置的安装孔组能够均匀分散来自叶片的载荷,在叶片规格大幅提升的情况下仍然可保证连接稳定性。
[0009]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内均设置有预埋式螺柱套筒,所述螺柱件与预埋式螺柱套筒螺纹连接。预埋式螺柱套筒是在叶片生产制造时与叶片根部一体真空灌注而成,通过连接螺栓及连接螺母与变桨轴承相连接,组成为一个叶根与变桨轴承多圈螺柱连接结构的整体。从而起到载荷分散效果,使得来自风轮叶片的剪切载荷被逐级分散,由此提高风机变桨系统的力学性能。
[0010]作为优选,所述螺柱件为双头螺柱。所述双头螺柱能够同时连接变桨轴承和叶片根部,且避免了组合式螺栓结构强度不理想的弊端,使得叶片根部的核心连接件的连接强度达到最大,配合多圈安装孔组内的其他螺栓有效抵抗剪切载荷,提高叶片连接稳定性。
[0011]作为优选,所述螺柱件远离预埋式螺柱套筒的一端贯穿于变桨轴承后连接设置有锁紧螺帽,所述锁紧螺帽与变桨轴承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填隙件。所述填隙件既能够填充锁紧螺帽与变桨轴承之间的间隙,避免随风电机组运行时间的推移使两者相互磨损而降低装配精度,利用弹簧垫片作为填隙件能够很好地保持锁紧螺帽对变桨轴承对螺柱件的固定强度。
[0012]作为优选,所述预埋式螺柱套筒与变桨轴承之间设置有法兰件,所述密封环抵接法兰件远离变桨轴承的一侧端面,所述法兰件表面设置有耐磨层。由于法兰件为叶根接触面及变桨轴承接触面的连接件,因此叶片产生的微振动均会导致法兰件与前后部件产生微动摩擦,而利用耐磨层则能有效降低法兰磨损速度,保证叶根处的间隙保持在设计范围内,提高风机的精密性。
[0013]作为优选,所述螺柱件中部直径小于两端直径,所述螺柱件中部与预埋式螺柱套筒之间卡合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抵接法兰件远离变桨轴承的一侧端面。密封环用于封闭预埋式螺柱套筒的开口,确保螺柱件与预埋式螺柱套筒装配连接后保持密封状态,避免产生松动导致结构强度降低,或是异物进入加剧部件间磨损而降低连接结构寿命。
[0014]作为优选,所述外圈承力孔与内圈承力孔一一对应设置于风轮叶片的同一半径线上。所述外圈承力孔与内圈承力孔一一对应,确保风轮叶片与变桨轴承之间的连接结构由点连接转换为线连接,尤其是在承受剪切力时,一一对应的外圈承力孔与内圈承力孔能够有效分散剪切载荷,避免应力集中现象造成叶根遭受破坏。
[0015]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叶片与变桨轴承分组设置若干圈安装孔组形成能够分散载荷的连接结构,避免增加单根螺栓质量,仅通过结构优化有效提升载荷分散能力,以此提升风轮叶片根部位置的抗断裂性能;(2)在遇到高额瞬时风力时,载荷分散件可将主要承担应力的外安装孔组所受载荷传递至内安装孔组,将多圈安装孔组组成的“受力整体”的内应力进行分散,降低外安装孔组的应力集中现象,提升连接结构整体的抗断裂性能;(3)利用法兰件配合密封环增强叶根处的抗疲劳性能和抗磨损性能,进一步提升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和连接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中风轮叶片根部的主视图。
[0017]图2为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0018]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中:1、风轮叶片,2、变桨轴承,21、内环,3、预埋式螺柱套筒,4、螺柱件,41、锁紧螺帽,5、外圈承力孔,6、内圈承力孔,7、密封环,8、填隙件,9、法兰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机风轮叶片与轴承的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变桨轴承(2)内环(21)上的风轮叶片(1),风轮叶片(1)根部与变桨轴承(2)的内环(21)通过螺柱件(4)连接,其特征是,所述风轮叶片(1)根部上沿径向设置有至少两安装孔组,所述安装孔组呈环状分布,包括若干安装孔,变桨轴承(2)内环(21)上对应安装孔组设置有过孔,所述螺柱件(4)贯穿过孔并与安装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机风轮叶片与轴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孔组包括有靠近风轮叶片(1)外轮廓的外安装孔组和靠近风轮叶片(1)内腔的内安装孔组,所述外安装孔组包括有外圈承力孔(5),所述内安装孔组包括有内圈承力孔(6),所述外圈承力孔(5)与内圈承力孔(6)同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力机风轮叶片与轴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内均设置有预埋式螺柱套筒(3),所述螺柱件(4)与预埋式螺柱套筒(3)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风力机风轮叶片与轴承的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亮赵建立孔魁程明哲罗勇水沈凤亚翁海平杨德芳孙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