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上肢滑轮吊环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90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0:06
一种可移动的上肢滑轮吊环训练器,包括吊环组和可移动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竖杆和横杆,所述底座的底面沿边缘平均的设有多个万向轮,多个所述万向轮均设有制动装置,所述竖杆的底端与底座中心连接,竖杆的顶端与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竖杆是伸缩结构,所述横杆表面设有一个可滑动的圆环,且所述圆环下方固定连接一个吊环挂钩,所述横杆远离竖杆的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横杆的端盖,所述吊环组与吊环挂钩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

A movable upper limb pulley ring tr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上肢滑轮吊环训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移动的上肢滑轮吊环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胸部手术术中一般需要取侧卧体位,患者患侧的上肢需要较长时间悬吊或托举,进而引起臂丛神经的牵拉性损伤,表现为患侧上肢上举或活动障碍。此外,部分患者因为手术后伤口疼痛,不敢上抬或上举患侧上肢,导致术侧胸壁肌肉粘连、肩关节强直和失用性萎缩。术后早期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不仅使被手术破坏的组织尽快建立侧支循环,有利于水肿消退及手术部位皮肤浅感觉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瘢痕挛缩,还可提高患者的肺活量,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幅度,提高生活质量。但患者徒手训练容易出现耐力不足,上肢运动幅度较小,因此需要一种可帮助患者提高患侧肢体活动能力的康复设备,且可锻炼肩、手腕、手臂,以此提高上肢灵活性。目前临床普遍缺乏专业上肢训练器,定制成本高,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使用,所以提出一种能锻炼到多个上肢部位,且方便于多种场景中使用的一种训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上肢滑轮吊环训练器,能在多种场景中使用,且能有效的帮助患者在术后对上肢多个部位进行锻炼,防止出现术侧胸壁肌肉粘连、肩关节强直、失用性萎缩等情况。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可移动的上肢滑轮吊环训练器,包括吊环组和可移动的支架;
[0006]所述支架包括底座、竖杆和横杆,所述底座的底面沿边缘平均的设有多个万向轮,多个所述万向轮均设有制动装置,所述竖杆的底端与底座中心连接,竖杆的顶端与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竖杆是伸缩结构,所述横杆表面设有一个可滑动的圆环,且所述圆环下方固定连接一个吊环挂钩,所述横杆远离竖杆的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横杆的端盖,所述吊环组与吊环挂钩可拆卸连接。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杆包括内杆和外管,所述内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外管的内径,内杆可活动的镶嵌于外管内,且外管的顶部设有螺纹通孔,固定螺栓与螺纹通孔螺纹连接,且一端与内杆接触用于固定内杆的位置。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环组包括双手吊环,所述双手吊环包括第一连接绳和第一滑轮,所述第一连接绳穿过第一滑轮,且第一连接绳位于第一滑轮的滑轮槽内,第一滑轮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握把,且双手吊环通过第一连接环与吊环挂钩可拆卸连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环组包括单手吊环,所述单手吊环包括第二连接绳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二连接绳穿过第二滑轮,且第二连接绳位于第二滑轮的滑轮槽内,所述
第二滑轮的顶部设有与吊环挂钩适配的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绳的一端设有握把、另一端设有配重挂钩。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手吊环还包括配重袋,配重袋与配重挂钩可拆卸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表面设有一个定滑轮,所述定滑轮的滑轮槽朝向吊环挂钩,所述第二连接绳设有配重挂钩的一端绕过定滑轮的滑轮槽,且所述配重挂钩位于定滑轮的下方。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把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可通过万向轮随意移动,通过竖杆调整装置的高度,使得在大多数场景中都适用;
[0015]使用本技术可以对上肢多个部位进行有效的锻炼,通过吊环组锻炼双手或单手,进行单手锻炼时能根据需要调节重量,使患者得到有效的锻炼;
[0016]且本技术成本较低,使用效果显著的同时不会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配置双手吊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吊环挂钩连接第一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配置单手吊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吊环挂钩连接第二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第二连接绳缠绕定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底座;11

万向轮;2

竖杆;21

外管;22

内杆;23

固定螺栓;3

横杆;4

圆环;41

吊环挂钩;5

定滑轮;6

第一连接绳;61

第一滑轮;62

第一连接环;7

第二连接绳;71

第二滑轮;72

第二连接环;73

配重挂钩;8

配重袋;9

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4]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均相对于附图视角而定,仅仅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够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5]如图1

5所示,一种可移动的上肢滑轮吊环训练器,包括吊环组和可移动的支架;
[0026]所述支架包括底座1、竖杆2和横杆3,所述底座1的底面沿边缘平均的设有多个万向轮11,多个所述万向轮11均设有制动装置,所述竖杆2的底端与底座1中心连接,竖杆2的顶端与横杆3的一端连接,所述竖杆2是伸缩结构,所述横杆3表面设有一个可滑动的圆环4,且所述圆环4下方固定连接一个吊环挂钩41,所述横杆3远离竖杆2的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横杆3的端盖,所述吊环组与吊环挂钩41可拆卸连接。横杆3的端盖使圆环4在滑动时不脱落,设置万向轮11使装置可由人手推动,移动到使用者方便使用的位置,在使用装置时按下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将万向轮11卡住,限制其移动,确保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0027]所述竖杆2包括内杆22和外管21,所述内杆2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外管21的内径,内杆22可活动的镶嵌于外管21内,且外管21的顶部设有螺纹通孔,固定螺栓23与螺纹通孔螺
纹连接,且一端与内杆22接触用于固定内杆22的位置。固定螺栓23是与外管21的螺纹通孔螺纹连接,且一端与内杆22接触,拧松即可调节内杆22的高度,拧紧即可将内杆22高度固定,以调节内杆22的高度位置,使得竖杆2整体的高度改变,当使用者是坐姿使用或卧躺使用时,即可通过固定螺栓23调整竖杆2的高度,调整到使用者适宜的高度。
[0028]所述吊环组包括双手吊环,所述双手吊环包括第一连接绳6和第一滑轮61,所述第一连接绳6穿过第一滑轮61,且第一连接绳6位于第一滑轮61的滑轮槽内,第一滑轮61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环62,所述第一连接绳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握把9,且双手吊环通过第一连接环62与吊环挂钩41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双手向上伸直分别抓住握把9,两臂交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上肢滑轮吊环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环组和可移动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1)、竖杆(2)和横杆(3),所述底座(1)的底面沿边缘平均的设有多个万向轮(11),多个所述万向轮(11)均设有制动装置,所述竖杆(2)的底端与底座(1)中心连接,竖杆(2)的顶端与横杆(3)的一端连接,所述竖杆(2)是伸缩结构,所述横杆(3)表面设有一个可滑动的圆环(4),且所述圆环(4)下方固定连接一个吊环挂钩(41),所述横杆(3)远离竖杆(2)的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横杆(3)的端盖,所述吊环组与吊环挂钩(41)可拆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上肢滑轮吊环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2)包括内杆(22)和外管(21),所述内杆(2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外管(21)的内径,内杆(22)可活动地镶嵌于外管(21)内,且外管(21)的顶部设有螺纹通孔,固定螺栓(23)与螺纹通孔螺纹连接,用于固定内杆(22)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上肢滑轮吊环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组包括双手吊环,所述双手吊环包括第一连接绳(6)和第一滑轮(61),所述第一连接绳(6)穿过第一滑轮(61),且第一连接绳(6)位于第一滑轮(61)的滑轮槽内,第一滑轮(61)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玲
申请(专利权)人:粤北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