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封堵后安全警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565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2: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管道封堵后安全警报装置,包括管道体一和管道体二,所述管道体一的右端面固定有延长管,所述管道体二设置于延长管的外表面,所述管道体二左端面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管道体二的外圈均匀贯穿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尾端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体,所述螺纹体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所述延长管的内侧设置有管道过滤网,所述管道体一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电控仓。通过设置的检测筒可以对调节杆的位置进行限定,且设置的气囊体能够随着水位的高度不同进行调节,与红外测距模块配合,可以对封堵状况进行智能把控,通过设置的控制端与信号接发模块可以将信号发送至总控制台,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远程对管道封堵情况进行把控。把控。把控。

A safety alarm device after pipeline plug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封堵后安全警报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管道封堵后安全警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场所及工业企业卫生间等。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毒等)。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不稳定,而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
[0003]生活污水需要通过管道对其进行输送,在对污水处理前污水内难免会出现杂质,而管道在长期输送污水时,内部的过滤网会出现堵塞,但大多管道出现堵塞时无法进行报警提醒,使得工作人员无法对指定位置的管道进行检修,而在封堵完成后,无法远程对工作人员进行预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管道封堵后安全警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封堵后安全警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管道在长期输送污水时内部的过滤网会出现堵塞,但大多管道出现堵塞时无法进行报警提醒,使得工作人员无法对指定位置的管道进行检修,而在封堵完成后,无法远程对工作人员进行预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封堵后安全警报装置,包括管道体一和管道体二,所述管道体一的右端面固定有延长管,所述管道体二设置于延长管的外表面,所述管道体二左端面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管道体二的外圈均匀贯穿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尾端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体,所述螺纹体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所述延长管的内侧设置有管道过滤网,所述管道体一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电控仓。
[0006]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体一通过延长管与管道体二之间构成密封结构,且延长管外壁与管道体二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管道体一通过密封垫套接于延长管的外表面,可以避免管道体一与管道体二出现缝隙,而造成周边环境受到污染。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的外表面均匀固定有定位卡块,所述定位杆深入管道体一外圈内部,且通过定位卡块与管道体一卡合结构,能够使得管道体一与管道体二连接的更加紧密,避免使用时出现晃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控仓包括检测筒和调节杆,所述检测筒设置于电控仓的下端面,所述调节杆滑动连接于检测筒的内部,且调节杆的截面为T字型结构,可以对调节杆的位置进行限定,可以避免使用时调节杆出现偏移。
[000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筒包括气囊体和红外测距模块,气囊体固定于调节杆的下端面,所述红外测距模块固定于检测筒内部上端面,所述红外测距模块与调节杆保持同一竖
直中心线,可以对管道内的水位进行检测,以便于后续进行报警。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控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端,所述控制端的右侧设置有信号接发模块,所述管道过滤网的右侧设置有水流检测模块,所述水流检测模块与延长管内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可以对管道体一封堵状况进行远程报警,以便于后续工作人员进行检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置的延长管,可以使得管道体一与管道体二连接的更加紧密,且设置的密封垫能够提升两者之间的紧密性,从而避免使用时出现泄漏,保障了周边环境的安全性;
[0013]2、通过设置的定位卡块,可以对定位杆限位,且设置的定位杆能够使得管道体一与管道体二进行固定,可以避免使用时两者出现松动,并且设置的螺纹体与定位螺母,能够进一步对的位置进行限定;
[0014]3、通过设置的检测筒,可以对调节杆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使用时气囊体出现左右晃动,且设置的气囊体,能够随着水位的高度不同进行调节,与红外测距模块配合,可以对封堵状况进行智能把控;
[0015]4、通过设置的控制端与信号接发模块,可以将信号发送至总控制台,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远程对管道封堵情况进行把控,以便于后续对管道进行检修,且设置的水流检测模块可以进行对比,使得设备检测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电控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管道体一;2、延长管;3、管道体二;4、密封垫;5、定位杆; 6、定位卡块;7、螺纹体;8、定位螺母;9、管道过滤网;10、电控仓;11、检测筒;12、调节杆;13、气囊体;14、红外测距模块;15、控制端;16、信号接发模块;17、水流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申请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申请。
[0021]请参阅图1

3,本申请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管道封堵后安全警报装置,包括管道体一1和管道体二3,管道体一1的右端面固定有延长管2,管道体二3设置于延长管2的外表面,管道体二3左端面设置有密封垫4,管道体一 1通过延长管2与管道体二3之间构成密封结构,且延长管2外壁与管道体二 3内壁紧密贴合,管道体一1通过密封垫4套接于延长管2的外表面,通过设置的延长管2可以使得管道体一1与管道体二3连接的更加紧密,且设置的密封垫4能够提升两者之间的紧密性,从而避免使用时出现泄漏,而对周边的环境带来危害。
[0022]管道体二3的外圈均匀贯穿有定位杆5,定位杆5的尾端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体7,螺纹体7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8,定位杆5的外表面均匀固定有定位卡块6,定位杆5深入管道体一1外圈内部,且通过定位卡块6与管道体一1卡合结构,通过设置的定位卡块6可
以对定位杆5限位,且设置的定位杆5能够使得管道体一1与管道体二3进行固定,可以避免使用时两者出现松动,并且设置的螺纹体7与定位螺母8能够进一步对的位置进行限定,延长管2的内侧设置有管道过滤网9,管道体一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电控仓 10,电控仓10包括检测筒11和调节杆12,检测筒11设置于电控仓10的下端面,调节杆12滑动连接于检测筒11的内部,且调节杆12的截面为T字型结构,检测筒11包括气囊体13和红外测距模块14,气囊体13固定于调节杆 12的下端面,红外测距模块14固定于检测筒11内部上端面,红外测距模块 14与调节杆12保持同一竖直中心线,通过设置的检测筒11可以对调节杆12 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使用时气囊体13出现左右晃动,且设置的气囊体13 能够随着水位的高度不同进行调节,与红外测距模块14配合,可以对封堵状况进行智能把控。
[0023]电控仓10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端15,控制端15的右侧设置有信号接发模块16,管道过滤网9的右侧设置有水流检测模块17,水流检测模块17与延长管2内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可以对管道体一1封堵状况进行远程报警,以便于后续工作人员进行检修,通过设置的控制端15与信号接发模块16可以将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封堵后安全警报装置,包括管道体一(1)和管道体二(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体一(1)的右端面固定有延长管(2),所述管道体二(3)设置于延长管(2)的外表面,所述管道体二(3)左端面设置有密封垫(4),所述管道体二(3)的外圈均匀贯穿有定位杆(5),所述定位杆(5)的尾端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体(7),所述螺纹体(7)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8),所述延长管(2)的内侧设置有管道过滤网(9),所述管道体一(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电控仓(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封堵后安全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体一(1)通过延长管(2)与管道体二(3)之间构成密封结构,且延长管(2)外壁与管道体二(3)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管道体一(1)通过密封垫(4)套接于延长管(2)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封堵后安全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5)的外表面均匀固定有定位卡块(6),所述定位杆(5)深入管道体一(1)外圈内部,且通过定位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茂拓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