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散热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及汽车副仪表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5609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散热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及汽车副仪表台。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多根支撑筋条;上盖,所述多根支撑筋条设置在所述上盖的表面;电路板,集成有充电线圈;后盖,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后盖之间,所述上盖、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后盖形成一车载无线充电本体;吸风口,穿设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本体的尾端;风扇,固定在所述后盖的背部,并设置于所述吸风口旁;风扇防尘罩,套住所述风扇,并与所述后盖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后盖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后盖固定连接。

Active heat dissipation vehicle mounte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automobile auxiliary instrument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散热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及汽车副仪表台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主动散热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机使用频率的不断上升,手机充电的便捷程度开始逐渐影响使用者体验。于是,超级有线快充技术的出现大幅缩短了手机的充电时间,可即便这样,在手机充电过程中,充电线仍然限制了使用手机的便捷程度,于是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迅速蔓延至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车载无线充电器也就应运而生。
[0003]目前车载无线充电器主要分为前装式与后装式。通俗的讲,前装便是指汽车出厂前便带有无线充电装置,一般位于中央扶手箱、储物盒等位置,我们只需要把手机放到此区域,便可以实现手机无线充电。后装则是在汽车出厂后额外加装一个车载无线充电器来实现无线充电功能。
[0004]虽然两种车载无线充电器都能为手机充电,但在制造标准上却是天壤之别。目前,汽车前装无线充电装置的解决方案几乎全部采购于特定供应商,一个合格的无线车充,除了要满足认证标准外,还要满足车规级硬件的苛刻要求,如:耐高低温、防水、防尘、防震等。
[0005]手机的无线充电大都采用的是电磁感应式,基本原理与变压器相同,也就是我们初中物理课上学过的“电生磁,磁生电”。整个过程的实现也比较容易,通常是在无线充电板内部装有线圈,线圈通电产生磁场,此磁场又被手机中的线圈捕捉到,进而又将磁场转化为电流为手机充电。这项技术的本质就是利用磁场传递能量,避免了充电器与手机之间的导电接点外露。
[0006]我们知道,能量在转化时都会伴随着损耗,而此类损耗通常就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手机无线充电要经历电磁之间的两次能量转化,所以其发热量要比有线充电高得多。特别是如今的快充,功率可达40W,发热量也高得惊人。当长时间使用车载无线快充时,巨大的发热量如果不采取有效办法导走,轻则导致车机系统宕机,重则引起安全事故。
[0007]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解决车载无线快充散热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车载无线快充散热问题,本技术通过改良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在无线充电本体背部位置增加一颗小型静音散热风扇,再在面板下部特定的位置开设导风口与上表面连通,上表面上设置有5道手机支撑筋条,当无线充电工作时,若系统侦测到温度过高时,此时风扇启动,因手机和无线充电之间有设置筋条支撑,在无线充电本体和手机之间会形成一道道风路,这时风扇就会通过风道抽走无线充电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完成散热。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散热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件:
[0010]多根支撑筋条;
[0011]上盖,所述多根支撑筋条设置在所述上盖的表面;
[0012]电路板,集成有充电线圈;
[0013]后盖,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后盖之间,所述上盖、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后盖形成一车载无线充电本体;
[0014]吸风口,穿设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本体的尾端;
[0015]风扇,固定在所述后盖的背部,并设置于所述吸风口旁;
[0016]风扇防尘罩,套住所述风扇,并与所述后盖固定连接。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机放置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上充电时,所述手机的表面与所述上盖的表面间形成空隙,所述空隙的高度为所述多根支撑筋条的高度。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隙、所述吸风口以及所述风扇防尘罩的出风口形成空气流通道。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支撑筋条包括五个支撑筋条。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条的高度为2mm。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为静音风扇。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音风扇以最大功率工作时的噪音为小于40dB。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尺寸为170mm
×
19mm
×
37.1mm。
[002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副仪表台,所述汽车副仪表台包括内嵌于其中的如上所述的主动散热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0025]本技术提出的新型车载无线充电装置设计,其优点为通过增加一个风扇和一个吸风口及手机支撑筋条,解决了困忧工程师已久的无线充电发热量过大问题,该设计结构简单,方法独具一格,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0026]本技术的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以及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在结合附图阅读时会得到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作为所请求保护的技术的示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元素。
[0027]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正面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8]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背面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9]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正视图;
[0030]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背视图;
[0031]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组成爆炸图;
[0032]图6A~图6D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外形尺寸的各视图;
[0033]图7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主动散热工作时的热量流动模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说
明书、权利要求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0035]本技术方案详细方案如下:
[0036]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正面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背面安装位置示意图。图1和图2所示的整个装置为副仪表台102。本技术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101内嵌于装副仪表台102内,靠驾驶员侧。副仪表台102的右侧布置有二个杯托,方便驾驶员取放。
[0037]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正视图。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背视图。本技术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本体301、多根支撑筋条302、吸风口303以及风扇304。
[0038]多根支撑筋条302设置在无线充电本体301的表面。支撑筋条302的作用是保证当手机放置于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充电时,手机的表面与无线充电本体301的表面间形成一个空隙,该空隙可以保证热量随空气流动。该空隙的高度为支撑筋条的高度。
[0039]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支撑筋条302的高度(即厚度)为2mm。
[0040]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筋条302的条数可以是五条。
[0041]当然,本技术的支撑筋条的条数并不限于五条,且形状并不一定为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散热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多根支撑筋条;上盖,所述多根支撑筋条设置在所述上盖的表面;电路板,集成有充电线圈;后盖,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后盖之间,所述上盖、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后盖形成一车载无线充电本体;吸风口,穿设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本体的尾端;风扇,固定在所述后盖的背部,并设置于所述吸风口旁;风扇防尘罩,套住所述风扇,并与所述后盖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散热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机放置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上充电时,所述手机的表面与所述上盖的表面间形成空隙,所述空隙的高度为所述多根支撑筋条的高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散热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所述吸风口以及所述风扇防尘罩的出风口形成空气流通道。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有根陆天如戴大力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