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丙强专利>正文

一种动脉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53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脉穿刺针,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包括穿刺针本体,所述穿刺针本体的一端连接有留置针头,所述穿刺针本体和留置针头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针芯和针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医护人员旋转调节螺栓,便于调节留置针头和绑带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摩擦垫,并配合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的使用,方便调节穿刺针本体和留置针头的倾斜角度,通过设置子魔术贴和木魔术贴,方便将绑带固定在不同体型的患者手臂上,进而方便固定穿刺针本体和留置针头,确保了穿刺针本体和留置针头的稳定性,以上结构的配合使用,进而便于将穿刺针本体稳定置留在动脉内,并避免穿刺针本体因意外晃动而刺破动脉。刺破动脉。刺破动脉。

An arterial puncture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穿刺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动脉穿刺针。

技术介绍

[0002]桡动脉(RA)是最常用的动脉穿刺部位之一,我国在2007年成为首个经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量超过股动脉的国家,国内心脏病学领域专家2009年的报道即发现,20.3%的冠脉造影患者可出现上肢动脉解剖变异,包括:5.0%的桡动脉扭曲,2.2%的发育不全,1.1%的桡尺动脉环,7.7%的桡动脉起源异常,1.4%的桡动脉狭窄,0.9%的肱动脉曲折,1.9%的锁骨下动脉曲折和0.03%的锁骨下动脉闭塞,桡动脉在其起源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解剖变异,此方面国内外数据相似,大约小于10%的桡动脉具有高起源,与性别和身体左右侧无关。
[0003]现有专利(公开号CN213283254U)公开了一种动脉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和套设在穿刺针本体上的留置软管,穿刺针本体的针尖延伸至留置软管的外部,留置软管的内壁与穿刺针本体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穿刺针本体的针尖上设有第一进血口,留置软管的内部设有套设在穿刺针本体外的内衬软管,内衬软管的内壁与穿刺针本体的外壁紧密贴合,内衬软管的外壁与留置软管的内壁之间沿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栅格通道,栅格通道的长度方向与留置软管的轴线方向相同,每个栅格通道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进血口,留置软管为透明塑料。
[0004]桡动脉穿刺时,患者常采用仰卧位,左上肢外展于托手架上,穿刺者位于穿刺侧,患者手臂平伸外展20
°
~30
°
角,手掌朝上,手指指向穿刺者,将纱布卷放置患者腕部下方,使腕关节抬高5cm~8cm,并且保持腕关节处于轻度过伸状态,穿刺时将穿刺者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穿刺部位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轻放于患者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指示患者桡动脉的走行方向,食指所指部位即为穿刺的“靶点”,穿刺点一般选择在桡骨茎突近端0.5cm即第二腕横纹处,确定动脉的搏动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动脉旁皮内与皮下注射局麻药或全麻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桡动脉穿刺,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依据患者胖瘦程度而异,一般为30
°
~45
°
角,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压低穿刺针并再向前推进2mm~3mm,针芯仍有回血,略退针芯,仍见持续回血,可向前推送外套管,随后撤出针芯,此时套管尾部应向外搏动性喷血,说明穿刺置管成功,最后将导线通过穿刺针推送至动脉,该动脉穿刺针在使用时,因不具有针芯和导线,故不方便实现完整的桡动脉穿刺作业,同时配合针芯和导线进行完整的桡动脉穿刺作业时,撤出针芯与推送导线的间隔时间较长会影响动脉穿刺效率和易出现空气易通过穿刺针进入动脉内而出现感染的问题,且该动脉穿刺针不方便将穿刺针稳定置留在动脉内,易出现穿刺针因意外晃动而刺破动脉的问题,因此该动脉穿刺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0005]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动脉穿刺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动脉穿刺针,解决了现有动脉穿刺针进行桡动脉穿刺时的效率较低以及不方便将穿刺针稳定置留在动脉内而易出现穿刺针因意外晃动而刺破动脉的技术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脉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所述穿刺针本体的一端连接有留置针头,所述穿刺针本体和留置针头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针芯和针管,所述针芯和针管连接,所述针管的一端连接有针筒,所述穿刺针本体和留置针头上插接有导线,所述穿刺针本体和留置针头上开设有与导线相适配的通槽,所述留置针头的外壁设置有调节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弧形块,所述第一弧形块与留置针头的外壁连接,第一弧形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块,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之间设置有摩擦垫,所述第二弧形块的底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医护人员旋转调节螺栓,便于调节留置针头和绑带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摩擦垫,并配合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的使用,方便调节穿刺针本体和留置针头的倾斜角度。
[0009]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底端连接有绑带,所述绑带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子魔术贴和木魔术贴,通过设置子魔术贴和木魔术贴,方便将绑带固定在不同体型的患者手臂上,进而方便固定穿刺针本体和留置针头,确保了穿刺针本体和留置针头的稳定性。
[0010]优选的,所述留置针头的外壁安装有捏合叶,通过设置捏合叶,方便医护人员通过捏合叶将留置针头上的穿刺针本体插入人体中。
[0011]优选的,所述捏合叶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滑槽,所述防滑槽的内壁一体成型有防滑颗粒,通过设置具有防滑颗粒的防滑槽,增加了人手与捏合叶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避免发生脱手现象。
[0012]优选的,所述留置针头的外壁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与导线的外壁相抵触,通过设置密封圈,避免导线从留置针头上意外滑脱。
[0013]优选的,所述针筒的一侧安装相互对称的两个插杆,所述留置针头的一侧开设有与插杆相适配的插槽,所述插杆的外壁设置有硅胶抵触块,通过设置硅胶抵触块,增加了插杆与插槽之间的摩擦力,不仅方便将针芯和针管从穿刺针本体与留置针头内取出,同时确保在非人力的情况下针管不易从留置针头内意外脱落。
[0014]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一体成型有指槽,指槽增加了人手与调节螺栓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医护人员旋转调节螺栓。
[00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脉穿刺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中,医护人员通过针筒将针芯和针管从穿刺针本体与留置针头内撤出后,随即将导线通过通槽在穿刺针本体内滑动并推送至动脉,进而减少现有动脉穿刺针使用时,撤出针芯与推送导线的间隔时间较长而影响动脉穿刺效率和易出现空气易通过留置针头和穿刺针本体进入动脉内而出现感染的问题,因空气中通常含有细菌和病毒等,故提升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0017]2、本技术中,医护人员旋转调节螺栓,便于调节留置针头和绑带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摩擦垫,并配合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的使用,方便调节穿刺针本体和留置针
头的倾斜角度,通过设置子魔术贴和木魔术贴,方便将绑带固定在不同体型的患者手臂上,进而方便固定穿刺针本体和留置针头,确保了穿刺针本体和留置针头的稳定性,以上结构的配合使用,进而便于将穿刺针本体稳定置留在动脉内,并避免穿刺针本体因意外晃动而刺破动脉。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种动脉穿刺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一种动脉穿刺针中留置针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一种动脉穿刺针中套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2]图5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3]图6为图2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4]图中标号:1、穿刺针本体;2、留置针头;3、针芯;4、针管;5、针筒;6、导线;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本体(1),所述穿刺针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留置针头(2),所述穿刺针本体(1)和留置针头(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针芯(3)和针管(4),所述针芯(3)和针管(4)连接,所述针管(4)的一端连接有针筒(5),所述穿刺针本体(1)和留置针头(2)上插接有导线(6),所述穿刺针本体(1)和留置针头(2)上开设有与导线(6)相适配的通槽(7),所述留置针头(2)的外壁设置有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弧形块(8),所述第一弧形块(8)与留置针头(2)的外壁连接,第一弧形块(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块(9),第一弧形块(8)和第二弧形块(9)之间设置有摩擦垫(10),所述第二弧形块(9)的底部设置有滑杆(11),所述滑杆(11)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套管(12),所述套管(12)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脉穿刺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丙强
申请(专利权)人:马丙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