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41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对射式光电传感器,该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且沿一直线正对设置的红外线发射管及红外线接收管;水流通道设置于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之间,至少对应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的位置设置成透明部,以供红外线准直对射;控制电路控制红外线发射管发射红外光,并接收红外线接收管输出的检测信号,以及根据红外线接收管输出的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水流通道有无液体或者液位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对射式光电传感器由棱镜面结构受到的反光影响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Opposed photoelectric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射式光电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对射式光电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对射式光电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对射式光电传感器,也称光电管道液位传感器,是一种新型接触式点管道液位测控装置,光电管道液位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定位精度高等诸多优点。
[0003]现有的对射式光电传感器需要通过棱镜的反射,对管道液位的高度进行检测,传感器结构上受到棱镜面的影响,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旨在解决现有对射式光电传感器由于棱镜面产生反光影响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对射式光电传感器,该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包括:
[0006]壳体;
[0007]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控制电路、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设于沿一直线正对设置,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0008]所述壳体在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之间设置有水流通道;
[0009]所述水流通道至少对应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的位置设置成透明部,以供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发射出的红外光线穿过所述透明部后准直射入所述红外线接收管;
[0010]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发射红外光,并接收所述红外线接收管输出的检测信号,在接收到所述红外线接收管输出的检测信号时,确定所述水流通道内无液体,在未接收到所述红外线接收管输出的检测信号时,确定所述水流通道内存在液体。
[0011]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安装板,所述控制电路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一一对应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上。
[0012]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红外驱动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红外驱动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红外驱动电路与所述红外线发射管连接,所述红外接收电路与所述红外线接收管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水流通道部分侧壁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透明部设于所述水流通道处于所述容置腔内的侧壁上。
[0014]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芯片及第一电阻,所述控制芯片具有:
[0015]控制脉冲脚,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脉冲脚与所述红外驱动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控制所述红外驱动电路发射红外光;
[0016]受控脚,所述控制芯片的受控脚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接收所述红
外接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
[0017]输出脚,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脚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当所述控制芯片的受控脚接收到电信号时,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输出脉冲;
[0018]电源电压脚,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电压脚与所述控制芯片的供电电源端连接,为所述控制芯片供电。
[0019]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稳压单元;
[0020]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入端,并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电压脚互连,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控制芯片的供电电源端互连。
[0021]可选地,所述红外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红外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红外线发射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红外线发射管的阳极与所述红外驱动电路的电源端连接。
[0022]可选地,所述红外驱动电路还包括稳压电容;
[0023]所述稳压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红外线发射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稳压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24]可选地,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红外线接收管的阳极互连,所述红外线接收管的阴极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的电源端连接。
[0025]本技术通过设置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控制电路、红外线发射管及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沿一直线正对设置,并与控制电路连接;工作时,控制电路控制红外线发射管发射出红外光,并接收红外线接收管输出的检测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红外线接收管输出的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水流通道有无液体或者液位的高度。具体地,在接收到所述红外线接收管输出的检测信号时,则确定所述水流通道内无液体,在未接收到所述红外线接收管输出的检测信号时,则确定所述水流通道内存在或者流过液体,如此便实现了对管道内液体有无的检测。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采用棱镜折射的现有技术,此种结构设计,不需要棱镜去折射,避免了对射式光电传感器由棱镜面结构受到的反光影响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对射式光电传感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对射式光电传感器中电路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对射式光电传感器中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功能模块示意图;
[0030]图4为图3所示控制电路中控制芯片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3所示控制电路中红外驱动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3所示控制电路中红外接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号说明:
[0034]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壳体210红外线发射管220红外线接收管230控制电路240电路板250安装板300水流通道NC滤波电容10控制器20红外驱动电路30红外接收电路Q1第一三极管U1控制芯片R1

R6第一电阻

第六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
[0035]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控制电路、红外线发射管及红外线接收管,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沿一直线正对设置,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壳体在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之间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至少对应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的位置设置成透明部,以供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发射出的红外光线穿过所述透明部后准直射入所述红外线接收管;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发射红外光,并接收所述红外线接收管输出的检测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红外线接收管输出的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水流通道有无液体或者液位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安装板,所述控制电路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一一对应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红外驱动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红外驱动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红外驱动电路与所述红外线发射管连接,所述红外接收电路与所述红外线接收管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水流通道部分侧壁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透明部设于所述水流通道处于所述容置腔内的侧壁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芯片及第一电阻,所述控制芯片具有:控制脉冲脚,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脉冲脚与所述红外驱动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控制所述红外驱动电路发射红外光;受控脚,所述控制芯片的受控脚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接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成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能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