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515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射装置,属于机械领域,其包括夹取单元、输送单元、发射单元、气源、控制系统;所述夹取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一电机、第一支座、第一夹取组件,所述第一夹取组件为至少一组,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底座上且第一底座能为第一支撑板提供支撑,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支撑板相连且第一支撑板能为第一电机提供支撑。本申请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待抛射物的夹取、输送、角度调节、抛射操作。该装置能够实现待抛射物的高效、精准抛射,射程远,落点集中,命中率高。本申请具有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结构稳定可靠的优点,能够应用于实际的抛射操作中,有效解决牵引绳导引、线缆抛射等难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值。

A projecti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抛射装置。本申请的抛射装置结构稳定、可靠,能够实现箭支的精准抛射,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介绍

[0002]在某些情形下,抛射是一种简洁、高效的操作方式。例如,在建设跨峡谷大桥时,通常需要先拉先导索,再进行后续操作,而采用抛射方式将先导索引导;或在电力架空线施工遇到交叉跨越时,往往需要抛投绳索,以将新的导线带过电力线路。
[0003]针对抛射需求,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发。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320040830.8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强弩,其包括弩托、弩架、握把、扳机机构及弹射机构,弩托与弩架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弩架上沿弹射方向设有滑槽,握把固定在弩架的下部,扳机机构设在握把前部的弩架上;弹射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右弹力板及剪式伸缩机构;剪式伸缩机构包括剪臂、后销轴孔、前销轴孔及左、右翼孔,剪臂相互之间交叉活动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左、右翼孔上分别设有左、右弹力板插口;剪式伸缩机构通过后销轴孔及后销轴连接在弩架上,前销轴孔中设有前销轴,并通过前销轴安装在滑槽中,前销轴的上端连接有推箭挡块,在剪式伸缩机构缩回时,前销轴的下端与扳机机构锁定连接;左、右弹力板的后端通过框式夹箍固定在弩架的后部,前端分别插入左、右活动插口中。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201821027230.7公开了一种电力施工用抛线器,在进行电力施工时,使用者通过把手将发射筒提起,通过所述望远镜选取合适的抛线位置,按下所述开关,通过气泵为伸缩杆提供动力,伸缩杆推动弹射板将抛线箭弹射出去,抛线箭带着线绳到达抛线位置。
[0005]中国专利申请CN201520965714.6公开了一种电力线路跨线抛绳器,其包括抛射管、弹射机构;弹射机构包括设在抛射管一端的弹射器,以及触发弹射器的触发件,触发件的一端位于抛射管的外侧;直径小于抛射管内径的抛射杆,抛射杆的一端为箭头形状,抛射杆的另一端设有挂绳孔;把手,把手与抛射管设在弹射机构的相对的两侧;引绳孔,引绳孔开设在抛射管靠近弹射机构的一侧,且引绳孔与触发件相对设置。
[0006]中国专利申请CN202110657724.3公开了一种箭矢抛射机器人及抛射方法,其包括可移动机架、箭矢衔取转移机构、箭矢抛射机构及箭矢角度调整机构;可移动机架包括机架、前轮、前轮驱动机构、后轮及后轮驱动机构;机架为方形框架,其前端两角和后端两角处分别设有轮子安装区域;两个前轮分别设在机架前端两角处的轮子安装区域内;两组前轮驱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前轮关联,以驱动两个前轮独立转动;两个后轮分别设在机架后端两角处的轮子安装区域内;两组后轮驱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后轮关联,以驱动两个后轮独立转动;箭矢衔取转移机构包括承载框架、升降板、旋转驱动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多自由度机械臂及夹爪;承载框架包括上板、中板、下板和导向杆,上板、中板和下板从上至下间隔布置,导向杆的数量有多根,所有的导向杆均平行且竖直布置,导向杆从上至下分别与上板、中板和下板固接,从而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承载框架,承载框架在上板与中板之间设有可供升降
板移动的动作区域;升降板上设有多个导向孔,升降板通过其上的导向孔与所有的导向杆滑动配合安装,并位于承载框架的动作区域内;旋转驱动组件位于承载框架下端,并与承载框架关联,其用于驱动承载框架旋转;升降驱动组件安装承载框架上,并与升降板关联,以驱动升降板沿导向杆做升降移动;多自由度机械臂后端与升降板固连,前端与夹爪连接;夹爪内设有用于抓取箭矢的夹取工位;箭矢抛射机构设在机架上,其上设有用于挂放箭矢的箭矢挂放位,其用于将箭矢挂放位上挂放的箭矢抛射出去;箭矢角度调整机构设在机架上,并位于箭矢抛射机构的下端,其用于调整箭矢挂放位上挂放的箭矢的角度。
[0007]某种用于抛射的箭支如图1所示,其包括箭头、箭杆、箭羽,箭头、箭杆、箭羽依次相连为一体。虽然现有技术中已有不同的抛射装置,但如何进一步提升抛射的精准性,简化装置的结构,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目标。
[0008]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抛射装置,其能提升抛射操作的精准性,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射装置。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抛射装置,包括夹取单元、输送单元、发射单元、气源、控制系统;
[0012]所述夹取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一电机、第一支座、第一夹取组件,所述第一夹取组件为至少一组,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底座上且第一底座能为第一支撑板提供支撑,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支撑板相连且第一支撑板能为第一电机提供支撑;
[0013]所述第一夹取组件包括第一夹取气缸、第一反行程夹、第一气路、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夹取气缸、第一反行程夹分别设置在第一支座上且第一反行程夹能相对第一支座运动以实现对待抛射物的夹取操作,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与第一支座相连且第一电机能带动第一支座上的第一夹取气缸、第一反行程夹同步转动;
[0014]所述第一夹取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一反行程夹相连且第一夹取气缸能带动第一反行程夹相对第一支座运动以实现对待抛射物的夹取操作,所述气源通过第一气路与第一夹取气缸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第一气路上;
[0015]所述输送单元包括第三支座、第二伸缩气缸、第三气路、第三电磁阀、第二夹取组件;所述第二伸缩气缸为一组且第二伸缩气缸相互平行设置在第三支座上,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二夹取组件相连且第二伸缩气缸能带动第二夹取组件同步运动,所述气源通过第三气路与第二伸缩气缸相连,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在第三气路上;
[0016]所述第二夹取组件包括第二支座、第二反行程夹、第二夹取气缸、第二气路、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夹取组件通过第二支座与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相连,所述第二反行程夹、第二夹取气缸分别设置在第二支座上且第二支座能分别为第二反行程夹、第二夹取气缸提供支撑;
[0017]所述第二夹取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二反行程夹相连且第二夹取气缸能带动第二反行程夹相对第二支座运动以实现对待抛射物的夹取操作,所述气源通过第二气路与第二夹取气缸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第二气路上;
[0018]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第四支撑板、第四电机、抛射杆、与待抛射物相配合的抛射夹
头、角度调节组件;
[0019]所述第四支撑板与第三支座相连且第三支座能为第四支撑板提供支撑,所述第四电机与第四支撑板相连且第四支撑板能为第四电机提供支撑,所述第四电机的转轴与抛射杆的一端相连且第四电机能带动抛射杆转动,所述抛射杆的另一端与抛射夹头相连且第四电机转动时能依次带动抛射杆、抛射夹头同步运动以实现抛射夹头上待抛射物的抛射操作;
[0020]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五轴承、第五电机、驱动齿轮,所述第五轴承包括第五内圈、第五外圈且第五内圈能相对第五外圈转动,所述第一底座通过第五轴承与第三支座相连且第三支座通过第五轴承能相对第一底座转动,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第五电机的转轴上且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取单元(4)、输送单元(5)、发射单元(6)、气源、控制系统;所述夹取单元(4)包括第一底座(11)、第一支撑板、第一电机(12)、第一支座(13)、第一夹取组件,所述第一夹取组件为至少一组,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底座(11)上且第一底座(11)能为第一支撑板提供支撑,所述第一电机(12)与第一支撑板相连且第一支撑板能为第一电机(12)提供支撑;所述第一夹取组件包括第一夹取气缸(14)、第一反行程夹(15)、第一气路、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夹取气缸(14)、第一反行程夹(15)分别设置在第一支座(13)上且第一反行程夹(15)能相对第一支座(13)运动以实现对待抛射物的夹取操作,所述第一电机(12)的转轴与第一支座(13)相连且第一电机(12)能带动第一支座(13)上的第一夹取气缸(14)、第一反行程夹(15)同步转动;所述第一夹取气缸(14)的伸缩杆与第一反行程夹(15)相连且第一夹取气缸(14)能带动第一反行程夹(15)相对第一支座(13)运动以实现对待抛射物的夹取操作,所述气源通过第一气路与第一夹取气缸(14)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第一气路上;所述输送单元(5)包括第三支座(21)、第二伸缩气缸(22)、第三气路、第三电磁阀、第二夹取组件;所述第二伸缩气缸(22)为一组且第二伸缩气缸(22)相互平行设置在第三支座(21)上,所述第二伸缩气缸(22)的伸缩杆与第二夹取组件相连且第二伸缩气缸(22)能带动第二夹取组件同步运动,所述气源通过第三气路与第二伸缩气缸(22)相连,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在第三气路上;所述第二夹取组件包括第二支座(23)、第二反行程夹(24)、第二夹取气缸(25)、第二气路、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夹取组件通过第二支座(23)与第二伸缩气缸(22)的伸缩杆相连,所述第二反行程夹(24)、第二夹取气缸(25)分别设置在第二支座(23)上且第二支座(23)能分别为第二反行程夹(24)、第二夹取气缸(25)提供支撑;所述第二夹取气缸(25)的伸缩杆与第二反行程夹(24)相连且第二夹取气缸(25)能带动第二反行程夹(24)相对第二支座(23)运动以实现对待抛射物的夹取操作,所述气源通过第二气路与第二夹取气缸(25)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第二气路上;所述发射单元(6)包括第四支撑板(31)、第四电机(32)、抛射杆(33)、与待抛射物相配合的抛射夹头(34)、角度调节组件;所述第四支撑板(31)与第三支座(21)相连且第三支座(21)能为第四支撑板(31)提供支撑,所述第四电机(32)与第四支撑板(31)相连且第四支撑板(31)能为第四电机(32)提供支撑,所述第四电机(32)的转轴与抛射杆(33)的一端相连且第四电机(32)能带动抛射杆(33)转动,所述抛射杆(33)的另一端与抛射夹头(34)相连且第四电机(32)转动时能依次带动抛射杆(33)、抛射夹头(34)同步运动以实现抛射夹头(34)上待抛射物的抛射操作;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五轴承、第五电机(51)、驱动齿轮,所述第五轴承包括第五内圈(53)、第五外圈(54)且第五内圈(53)能相对第五外圈(54)转动,所述第一底座(11)通过第五轴承与第三支座(21)相连且第三支座(21)通过第五轴承能相对第一底座(11)转动,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第五电机(51)的转轴上且第五电机(51)能带动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驱动齿轮上的齿为外齿;所述第五电机(51)与第一底座(11)相连且第一底座(11)能为第五电机(51)提供支撑;
所述第五外圈(54)与第一底座(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内圈(53)与第三支座(21)相连,所述第五内圈(53)上设置有内齿,所述驱动齿轮与第五内圈(53)上的内齿相啮合且第五电机(51)通过驱动齿轮能带动第五内圈(53)及与第五内圈(53)相连的第三支座(21)同步转动;或所述第五内圈(53)与第一底座(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外圈(54)与第三支座(21)相连,所述第五外圈(54)上设置有外齿,所述驱动齿轮与第五外圈(54)上的外齿相啮合且第五电机(51)通过驱动齿轮能带动第五外圈(54)及与第五外圈(54)相连的第三支座(21)同步转动;或所述第五电机(51)与第三支座(21)相连且第三支座(21)能为第五电机(51)提供支撑;所述第五外圈(54)与第三支座(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内圈(53)与第一底座(11)相连,所述第五内圈(53)上设置有内齿,所述驱动齿轮与第五内圈(53)上的内齿相啮合且第五电机(51)通过驱动齿轮能带动第五外圈(54)及与第五外圈(54)相连的第三支座(21)同步转动;或所述第五内圈(53)与第三支座(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外圈(54)与第一底座(11)相连,所述第五外圈(54)上设置有外齿,所述驱动齿轮与第五外圈(54)上的外齿相啮合且第五电机(51)通过驱动齿轮能带动第五内圈(53)及与第五内圈(53)相连的第三支座(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绍锋刘自红张晓粤方思雨王华陈思宇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