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预制剪力墙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027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预制剪力墙单元,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剪力墙结构包括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内埋设有上型钢;上型钢外伸段的端部设置有上端板;所述下剪力墙单元内埋设有下型钢;下型钢外伸段的端部设置有下端板;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对接,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固定连接,上型钢和下型钢进而形成一体设置的承重骨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剪力墙预埋钢筋的高效连接;采用现浇施工方法,取消了隐蔽的套筒灌浆和约束浆锚灌浆工程,操作直观,质量易检验,能够有效保证钢筋接头的施工质量;取消了现场钢筋定位穿孔的施工步骤,改善了施工误差容许度,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高了施工效率。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预制剪力墙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色节能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预制剪力墙单元。

技术介绍

[0002]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出台多部政策文件,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即装配式技术在住宅领域的应用。由于在我国中、高层建筑,尤其是建设需求量极大的住宅建筑中大量采用剪力墙结构,因此,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成为我国当前发展重点,并形成了多种代表性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体系。
[0003]目前,我国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钢筋的连接方式主要是灌浆套筒和约束浆锚。虽然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套筒灌浆、约束浆锚等方式能够达到“等同现浇”的要求,但是这两种连接形式在成本、精度、施工效率、施工质量等方面存在弊端,制约着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发展。具体表现为:1、加工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效率低。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钢筋常用的灌浆套筒、约束浆锚等连接方式对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钢筋位置稍有偏差,现场钢筋将难以穿入套筒或预留孔道中。同时由于剪力墙钢筋数量较多,且为高空作业,对现场施工的精度要求极高,将十几根甚至几十根钢筋同时穿入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筋套筒中,犹如在空中扶着几顿重物穿针引线,造成施工难度大、专业队伍人工成本高、措施费用高、废件、断筋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和实施成本。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然而由于预制构件加工精度不高、缺乏产业工人、施工难度大等原因,实际工程中常常出现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比现浇结构施工速度更慢的现象。2、灌浆连接为隐蔽工程、质量保证难度大。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伸钢筋穿入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预留套筒或孔道后,还需要向其中灌注高强灌浆料,由于该工序操作要求高且为隐蔽工程,同时现场操作工人多为流动性很大的普通农民工(难以获得有效培训),灌浆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即使发现问题了也难以补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目前尚缺乏有效手段检测灌浆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预制剪力墙单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包括: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内埋设有上型钢;上型钢外伸段自所述上剪力墙单元的连接端伸出,上型钢外伸段的端部设置有上端板;所述下剪力墙单元内埋设有下型钢;下型钢外伸段自所述下剪力墙单元的连接端伸出,下型钢外伸段的端部设置有下端板;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对接,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固定连接,上型钢
和下型钢进而形成一体设置的承重骨架;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单元。
[0006]优选地,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上设置有螺栓孔,两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然还可以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内埋设有上钢筋,所述上钢筋外伸段自所述上剪力墙单元的连接端伸出;所述上钢筋外伸段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上锚固板;所述下剪力墙单元内埋设有下钢筋,所述下钢筋外伸段自所述下剪力墙单元的连接端伸出;所述下钢筋外伸段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下锚固板;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对接时,上钢筋外伸段和下钢筋外伸段间接搭接设置且埋设在所述现浇混凝土单元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锚固板与所述上钢筋外伸段垂直设置;所述下锚固板与所述下钢筋外伸段垂直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为方形、菱形或圆形板体。
[0010]优选的,所述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的(板面)面积分别大于等于6倍的所述上钢筋和下钢筋的横截面积。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的连接端面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加强与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与现浇混凝土单元的连接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现浇混凝土单元内以及所述上钢筋外伸段和下钢筋外伸段外围设置有约束箍筋或钢筋骨架。
[0013]约束箍筋形式可以为矩形箍筋,也可以为螺旋箍筋,箍筋对搭接区混凝土起到约束作用,能够提高钢筋在现浇混凝土单元中的锚固性能,从而提高钢筋连接接头传力性能。所述箍筋间距在40mm~100mm内,既满足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要求,又能对核心混凝土起到较强的约束作用。
[0014]优选地,约束箍筋或钢筋骨架的钢筋间距在40mm~60mm内,既满足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要求,又能对核心混凝土起到较强的约束作用。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为预制混凝土剪力墙。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通过穿孔塞焊或螺纹连接方式分别固定在所述上钢筋外伸段和下钢筋外伸段上。
[0017]进一步地,每根所述上钢筋外伸段上包括多个、沿轴向间隔布设的所述上锚固板;和/或,每根所述下钢筋外伸段包括多个、沿轴向间隔布设的所述下锚固板。
[0018]沿钢筋的轴向方向设置2

5个甚至更多个锚固板,可进一步提高钢筋的锚固性能,进而提高间接搭接钢筋的传力性能。钢筋锚固板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而设计,以实现性能最优化。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套装在所述上钢筋外伸段或下钢筋外伸段外的螺旋钢筋;螺旋钢筋一端预埋在所述上剪力墙单元或下剪力墙单元内,螺旋钢筋另一端伸出所述上剪力墙单元或下剪力墙单元的端面;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对接时,所述下钢筋外伸段或上钢筋外伸段自外插入所述螺旋钢筋内。
[0020]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之间浇筑混凝土后,螺旋钢筋埋设在现浇段混凝土单元内。螺旋钢筋对搭接区混凝土起到约束作用,进一步地提高钢筋连接接头的传力
性能。
[0021]进一步地,还包括套装在所述上钢筋外伸段或下钢筋外伸段外的外套管;外套管一端预埋在所述上剪力墙单元或下剪力墙单元内,外套管另一端伸出所述上剪力墙单元或下剪力墙单元的端面;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对接时,所述下钢筋外伸段或上钢筋外伸段自外插入所述外套管内。用于增强对现浇段混凝土单元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进一步提高钢筋连接接头传力性能。
[0022]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为钢管、金属波纹管或FRP管。
[0023]另外,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预制剪力墙单元,其包括:墙体和内置型钢;墙体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内置型钢的外伸段,内置型钢外伸段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端板。
[0024]进一步地,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内置型钢沿墙体高度方向通长布置,内置型钢的上下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墙体的上下两个端面。
[0025]以及,内置型钢也可不沿墙体高度方向通长布置,仅在墙体上、下表面向内埋入一定深度,节省钢材用量。
[0026]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型钢在所述墙体内的内侧段上设置有抗剪连接键;抗剪连接键包括但不限于栓钉或PBL抗剪连接键等,加强内置型钢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增加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内埋设有上型钢;上型钢外伸段自所述上剪力墙单元的连接端伸出,上型钢外伸段的端部设置有上端板;所述下剪力墙单元内埋设有下型钢;下型钢外伸段自所述下剪力墙单元的连接端伸出,下型钢外伸段的端部设置有下端板;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对接,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固定连接,上型钢和下型钢进而形成一体设置的承重骨架;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内埋设有上钢筋,上钢筋外伸段自所述上剪力墙单元的连接端伸出;所述上钢筋外伸段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上锚固板;所述下剪力墙单元内埋设有下钢筋,下钢筋外伸段自所述下剪力墙单元的连接端伸出;所述下钢筋外伸段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下锚固板;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对接时,上钢筋外伸段和下钢筋外伸段间接搭接设置且埋设在所述现浇混凝土单元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的面积分别大于等于6倍的所述上钢筋和下钢筋的横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剪力墙单元和下剪力墙单元为预制混凝土剪力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通过穿孔塞焊或螺纹连接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素梅龚超梁伟桥梁梓豪闫贵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