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现场用自动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491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用自动绕线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腿,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腿,第二支撑腿的顶端设有限位板,第一支撑腿一侧的顶端与固定台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台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底座的顶端设有两个转轴,两个转轴的一端分别与十字限位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第一滑槽、螺纹杆、第二电机和滑块,利用第二电机的动力带动螺纹杆的转动,通过螺纹杆的外壁与滑块的螺纹连接,从而使得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从而使得穿过通孔的线绳的位置发生改变,即可使得线绳可以均匀的缠绕在线筒的芯筒上,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现场用自动绕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绕线机
,具体为一种施工现场用自动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建设在一步步的变好,随着施工的频繁,施工工地的增多,施工时使用到的各种线、绳和电缆在收纳缠绕时往往是个费时又费力的工作,而传统的绕线方式是通过人工手动对线绳进行绕线,绕线速度慢,效率低,而且对于线绳过多时,人工绕线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现有技术中有一些自动绕线装置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0003]1.传统的自动绕线机在使用时,由于结构复杂,使用不便,虽然能够提高绕线速度,但是会因为线绳在线筒芯筒上排布不均匀,导致线筒的芯筒上的线绳交叠形成凸起和凹陷,使线卷筒无法继续正常绕线,从而造成绕线效率低下,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
[0004]2.同时,传统的自动绕线装置,由于固定设置,当线筒在缠绕满时,传统的自动绕线转装置拆卸十分复杂,不方便更换新的线筒。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现场用自动绕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导致线筒的芯筒上的线绳交叠形成凸起和凹陷,使线筒无法继续正常绕线和当线筒在缠绕满时,传统的自动绕线转装置拆卸十分复杂,不方便更换新的线筒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现场用自动绕线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腿,所述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的顶端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一支撑腿一侧的顶端与固定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台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底座的顶端设有两个转轴,两个转轴的一端分别与十字限位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限位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顶端设有线筒,所述底座的顶端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有螺纹杆,所述底座的顶端设有滑块,所述底座的顶端设有两个限位块。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壁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与滑块底端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底端的中部与螺纹杆的外壁螺纹连接。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分别与滑块底端两侧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顶端开设有通孔。
[0010]优选的,所述线筒的两端开设有十字槽,两个所述十字槽的内壁分别与十字限位柱的外壁穿插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底端的一侧通过合页与第二支撑腿的顶端转动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板一侧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的底端分别通过螺钉与第二支撑腿一侧的顶端活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开关,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通过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设置了第一滑槽、螺纹杆、第二电机和滑块,利用第二电机的动力带动螺纹杆的转动,通过螺纹杆的外壁与滑块的螺纹连接,使得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从而使得穿过通孔的线绳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线绳可以均匀的缠绕在线筒的芯筒上,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15]2、本技术设置了转轴、十字限位柱、限位板和限位块,利用十字限位柱与十字槽的穿插连接,使得线筒与两个十字限位柱的穿插更加牢固,方便工作人员拆卸的同时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利用螺钉与限位块的螺纹连接,方便工作人员利用合页向下转动限位板,即可方便工作人员取下线筒更换新的线筒继续工作,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十字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底座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第一支撑腿;3、第二支撑腿;4、限位板;5、固定台;6、第一电机;7、第一轴承;8、转轴;9、十字限位柱;10、线筒;11、十字槽;12、第一滑槽;13、第二滑槽;14、螺纹杆;15、第二轴承;16、第二电机;17、滑块;18、通孔;19、限位块;20、螺钉;21、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
[0023]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现场用自动绕线装置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现场用自动绕线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腿2,底座1顶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腿3,第二支撑腿3的顶端设有限位板4,第一支撑腿2一侧的顶端与固定台5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台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底座1的顶端设有两个转轴8,两个转轴8的一端分别与十字限位柱9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转轴8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个转轴8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7与限位板4的一侧转动连接,底座1的顶端设有线筒10,底座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滑槽12,第一滑槽12的内部设有螺纹杆14,底座1的顶端设有滑块17,底座1的顶端设有两个限位块19,第一滑槽12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滑槽13,第一滑槽12内壁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15与螺纹杆14的一
端转动连接,底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为正反电机,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与螺纹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槽12的内壁与滑块17底端的外壁滑动连接,滑块17底端的中部与螺纹杆14的外壁螺纹连接,两个第二滑槽13的内壁分别与滑块17底端两侧的外壁滑动连接,滑块17的顶端开设有通孔18;
[0024]实施例二:
[002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1

4所示,线筒10的两端开设有十字槽11,两个十字槽11的内壁分别与十字限位柱9的外壁穿插连接,限位板4底端的一侧通过合页与第二支撑腿3的顶端转动转动连接,限位板4一侧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9,两个限位块19的底端分别通过螺钉20与第二支撑腿3一侧的顶端活动连接,固定台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开关21,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16均通过开关21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26]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该装置外接电源,将需要缠绕线绳的一端穿过通孔18固定在线筒10的外壁上,随后通过开关21启动第一电机6,利用第一电机6的动力带动其中一个转轴8转动,利用第一轴承7与十字槽11的穿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现场用自动绕线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腿(2),所述底座(1)顶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腿(3),所述第二支撑腿(3)的顶端设有限位板(4),所述第一支撑腿(2)一侧的顶端与固定台(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台(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有两个转轴(8),两个转轴(8)的一端分别与十字限位柱(9)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转轴(8)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转轴(8)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7)与限位板(4)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有线筒(10),所述底座(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2)的内部设有螺纹杆(14),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有滑块(17),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有两个限位块(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用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2)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2)内壁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15)与螺纹杆(1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6),所述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铂胜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小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