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482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涉及中药混合领域,包括装置本体,所述加热室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搅拌桩的底部设置有拨杆,滑轨正面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布,凹槽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四周对称固定连接有凸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工作时,加热室会将其内腔进行加热,第一转动轴会带动搅拌桩进行转动,从而将中药进行混合,同时第二转动轴也会带动固定块进行转动,使得凸块能一起进行转动,从而将防水布顶起,将放置在其顶部的药物进行翻滚,保证底部的药物也能受到充分的搅拌混合。搅拌混合。搅拌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中药混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

技术介绍

[0002]中药是以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中药主要由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现有的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在进行混合时,常常会出现底部的药物搅拌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导致浪费的现象,且不具备能将其制液的功能,导致不能适配某些特殊药材进行工作。
[0003]因此,提出一种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顶部的左侧开设有材料入口,所述材料入口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搅拌桩,所述搅拌桩的底部设置有拨杆,所述拨杆的背面电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正面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布,所述防水布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四周对称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右侧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右侧的底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腔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左侧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设置有圆柱,所述圆柱的右侧设置有出液室,所述出液室内腔顶部的正中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底部设置有存放盒,所述存放盒的侧边设置有支撑柱。
[0007]优选的,所述加热室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内腔的左侧,所述拨杆的底部贴合在加热室内腔左侧的底部,所述滑轨开设在装置本体内腔背面的底部。
[0008]优选的,所述凹槽开设在加热室底部的正中,所述防水布的外壁固定连接在凹槽内壁的顶部。
[0009]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转动轴,每个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块。
[0010]优选的,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内腔的正中,两个所述弹簧的左侧对称固定连接在通槽内腔左侧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圆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挡板的底部,所述圆柱的正面和背面对称转动连接在通槽内腔底部的正面和背面。
[0011]优选的,所述出液室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内腔的右侧,所述槽口开设在出液室内
腔的底部,所述存放盒固定连接在出液室的底部,所述出液室通过槽口与存放盒的内腔相通,所述支撑柱有四个,每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底部的四周。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该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通过设置的材料入口,能将需要混合的中药放置到加热室的内腔,工作时,加热室会将其内腔进行加热,第一转动轴会带动搅拌桩进行转动,从而将中药进行混合,同时第二转动轴也会带动固定块进行转动,使得凸块能一起进行转动,从而将防水布顶起,将放置在其顶部的药物进行翻滚,保证底部的药物也能受到充分的搅拌混合。
[0015]2、该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通过设置的滑轨,能带动拨杆在装置本体的内腔进行左右移动,启动后,拨杆会向右侧移动,从而将混合好的药物推入至出液室的内腔,当拨杆对挡板造成挤压时,挡板的顶部会向右侧的底部压去,其底部会通过圆柱进行转动,当拨杆将药物推入至出液室的内腔后会进行复位,此时弹簧会将挡板回弹,使得其能进行复位,从而将通槽遮挡住。
[0016]3、该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通过设置的液压推杆能带动压板向底部移动,从而对药物进行挤液工作,挤出的液体会顺着槽口流入存放盒的内腔。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加热室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装置本体;2、材料入口;3、加热室;4、第一转动轴;5、搅拌桩;6、拨杆;7、滑轨;8、防水布;9、凹槽;10、第二转动轴;11、固定块;12、凸块;13、隔板;14、通槽;15、挡板;16、弹簧;17、圆柱;18、出液室;19、液压推杆;20、压板;21、槽口;22、存放盒;23、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如图1

4所示,一种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顶部的左侧开设有材料入口2,材料入口2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室3,加热室3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4,第一转动轴4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搅拌桩5,搅拌桩5的底部设置有拨杆6,拨杆6的背面电连接有滑轨7,加热室3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内腔的左侧,拨杆6的底部贴合在加热室3内腔左侧的底部,滑轨7开设在装置本体1内腔背面的底部,滑轨7正面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布8,防水布8的底部设置有凹槽9,凹槽9开设在加热室3底部的正中,防水布8的外壁固定连接在凹槽9内壁的顶部,凹槽9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0,第二转动轴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通过设置的材料入口2,能将需要混合的中药放置到加热室3的内腔,工作时,加热室3会将其内腔进行加热,第一转动轴4会带动搅拌桩5进行转动,从而将中药进行混合,同时第二转动轴10也会带动固定块11进行转动,使得凸块12能一
起进行转动,从而将防水布8顶起,将放置在其顶部的药物进行翻滚,保证底部的药物也能受到充分的搅拌混合,凹槽9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转动轴10,每个第二转动轴10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块11,固定块11的四周对称固定连接有凸块12,凸块12的右侧设置有隔板13,隔板13右侧的底部开设有通槽14,通槽14的内腔设置有挡板15,挡板15左侧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弹簧16,弹簧16的底部设置有圆柱17,隔板13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内腔的正中,两个弹簧16的左侧对称固定连接在通槽14内腔左侧的正面和背面,圆柱17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挡板15的底部,圆柱17的正面和背面对称转动连接在通槽14内腔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圆柱17的右侧设置有出液室18,通过设置的滑轨7,能带动拨杆6在装置本体1的内腔进行左右移动,启动后,拨杆6会向右侧移动,从而将混合好的药物推入至出液室18的内腔,当拨杆6对挡板15造成挤压时,挡板15的顶部会向右侧的底部压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顶部的左侧开设有材料入口(2),所述材料入口(2)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室(3),所述加热室(3)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4),所述第一转动轴(4)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搅拌桩(5),所述搅拌桩(5)的底部设置有拨杆(6),所述拨杆(6)的背面电连接有滑轨(7),所述滑轨(7)正面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布(8),所述防水布(8)的底部设置有凹槽(9),所述凹槽(9)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0),所述第二转动轴(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四周对称固定连接有凸块(12),所述凸块(12)的右侧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右侧的底部开设有通槽(14),所述通槽(14)的内腔设置有挡板(15),所述挡板(15)左侧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底部设置有圆柱(17),所述圆柱(17)的右侧设置有出液室(18),所述出液室(18)内腔顶部的正中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19),所述液压推杆(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20),所述压板(20)的底部设置有槽口(21),所述槽口(21)的底部设置有存放盒(22),所述存放盒(22)的侧边设置有支撑柱(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诊所用中药混合加热制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3)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著莫赟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武侯上合元中医诊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