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活动感知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467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9:09
本申请涉及一种跨区域活动感知方法及系统,应用于跨区域活动感知系统,跨区域活动感知系统包括:感知信号源、反射面设备和活动探测设备,方法包括:当活动探测设备检测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的干扰最大值小于预设门限值时,感知信号源向待测对象活动区域以及目标区域交替发送定向波束;反射面设备调整反射方向,控制反射波束的方向指向待测对象活动区域和目标区域之间的交界区域;活动探测设备接收调整后的波束信号,计算获得待测对象活动区域内的第一信道特征扰动值,以及目标区域内的第二信道特征扰动值;根据第一信道特征扰动值与第二信道特征扰动值的差值,确定待测对象是否移动到目标区域内。本方法可提高对跨区域活动的人体探测的精度。人体探测的精度。人体探测的精度。

Method and system of cross regional activity perce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区域活动感知方法及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跨区域活动感知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利用WiFi无线网络进行人体活动感知是当今无线应用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利用人体对无线信号传播环境的影响,通过采集信道状态信息(CSI),并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可以识别出人体活动。目前已有多个研究机构开发了人体活动感知的CSI技术,实现了WiFi网络的通信和感知一体化。
[0003]然而现有基于商用WiFi网络的CSI技术仍有明显不足。WiFi路由器发出的信号穿过房间墙壁后会被严重衰减,导致这些地方的人体活动探测信号较弱,容易被背景噪声淹没。随着WiFi网络向WiFi6演进,信号频段从2.4G变为了5GHz,WiFi信号跨房间覆盖信号若的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当人体在不同房间跨区域移动时,人体活动感知的信噪比大幅降低,导致多区域的人体活动感知探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区域活动感知方法,可以实现探测信号在多区域覆盖,提高对跨区域活动的人体探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0005]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跨区域活动感知方法,应用于跨区域活动感知系统,所述跨区域活动感知系统包括:感知信号源,用于向指定区域发射定向波束;反射面设备,用于对入射的所述定向波束,动态改变反射方向;活动探测设备,用于接收所述反射面设备反射的波束,进行活动感知;所述方法包括:
[0007]当所述活动探测设备检测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的干扰最大值小于预设门限值时,所述感知信号源向待测对象活动区域以及目标区域交替发送定向波束;
[0008]所述反射面设备调整反射方向,控制反射波束的方向指向所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和所述目标区域之间的交界区域;
[0009]所述活动探测设备接收调整后的波束信号,计算获得所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内的第一信道特征扰动值,以及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第二信道特征扰动值;
[0010]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特征扰动值与所述第二信道特征扰动值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测对象是否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内。
[0011]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感知信号源向待测对象活动区域以及目标区域交替发送定向波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2]当无所述待测对象活动时,在预设感知时隙内,所述感知信号源对所有区域发送定向波束;
[0013]所述反射面设备接收定向波束,并按照预设反射角度对波束方向进行调整;
[0014]所述活动探测设备接收调整后的波束信号,计算获得所述预设感知时隙内所有区
域内的信道特征值。
[0015]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活动探测设备接收调整后的波束信号,计算获得所述预设感知时隙内所有区域内的信道特征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6]当有所述待测对象活动时,在所述预设感知时隙内,所述活动探测设备计算所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内的信道特征扰动值,获得所述信道特征扰动值的最大值;
[0017]当信道特征扰动最大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感知信号源向所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发送定向波束,所述反射面设备调整反射角度,并按照目标反射角度对波束方向进行调整。
[0018]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面设备调整反射角度,并按照目标反射角度对波束方向进行调整,包括:
[0019]以所述信道特征扰动最大值对应的所述反射面设备的反射角度,作为初始反射角度,所述反射面设备以所述初始反射角度对应的方向作为反射方向,在连续预设个感知时隙内,按照预设递增角度对波束方向进行调整;
[0020]所述活动探测设备接收调整后的波束信号,计算当前连续预设个感知时隙内信道特征扰动值,获得所述当前连续预设个感知时隙内信道特征扰动最大值;
[0021]以所述当前连续预设个感知时隙内信道特征扰动最大值对应的所述反射面设备的反射角度,作为目标初始反射角度,所述反射面设备以所述目标初始反射角度对应的方向作为反射方向,按照所述目标反射角度对波束方向进行调整。
[0022]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特征扰动值与所述第二信道特征扰动值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测对象是否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内,包括:
[0023]判断所述第一信道特征扰动值与所述第二信道特征扰动值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切换门限值,若是,确定所述待测对象在所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内,未发生移动;
[0024]若否,判断第二信道特征扰动值与所述第一信道特征扰动值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切换门限值,若是,确定所述待测对象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内。
[0025]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6]当所述待测对象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后,所述感知信号源持续向所述目标区域内发送定向波束;
[0027]所述反射面设备接收定向波束,进行方向调整,并指向所述待测对象;
[0028]所述活动探测设备接收调整后的波束信号,计算所述目标区域内的信道特征扰动值,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持续感知。
[002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跨区域活动感知系统,包括:感知信号源、反射面设备和活动探测设备;
[0030]所述感知信号源,用于当所述活动探测设备检测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的干扰最大值小于预设门限值时,向待测对象活动区域以及目标区域交替发送定向波束;
[0031]所述反射面设备,用于调整反射方向,控制反射波束的方向指向所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和所述目标区域之间的交界区域;
[0032]所述活动探测设备,用于接收调整后的波束信号,计算获得所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内的第一信道特征扰动值,以及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第二信道特征扰动值;
[0033]所述感知信号源,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特征扰动值与所述第二信道特征扰动
值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测对象是否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内。
[0034]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感知信号源,还用于当所述待测对象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后,所述感知信号源持续向所述目标区域内发送定向波束;
[0035]所述反射面设备,还用于接收定向波束,进行方向调整,并指向所述待测对象;
[0036]所述活动探测设备,还用于接收调整后的波束信号,计算所述目标区域内的信道特征扰动值,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持续感知。
[0037]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感知信号源包括:信号发射单元和扫描控制单元;
[0038]所述信号发射单元接收所述扫描控制单元发出的控制指令,并按照指定顺序向指定区域发射定向波束。
[0039]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探测设备包括:信号接收单元和活动识别单元;
[0040]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调整后的波束信号,将所述波束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后发送给所述活动识别单元,所述活动识别单元进行信道特征信息计算。
[0041]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借助分布在不同房间的智能反射面板,将探测信号能量汇聚在窄波束上对房间进行扫描,大大提高了无线信道特征检测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区域活动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跨区域活动感知系统,所述跨区域活动感知系统包括:感知信号源,用于向指定区域发射定向波束;反射面设备,用于对入射的所述定向波束,动态改变反射方向;活动探测设备,用于接收所述反射面设备反射的波束,进行活动感知;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活动探测设备检测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的干扰最大值小于预设门限值时,所述感知信号源向待测对象活动区域以及目标区域交替发送定向波束;所述反射面设备调整反射方向,控制反射波束的方向指向所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和所述目标区域之间的交界区域;所述活动探测设备接收调整后的波束信号,计算获得所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内的第一信道特征扰动值,以及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第二信道特征扰动值;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特征扰动值与所述第二信道特征扰动值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测对象是否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感知信号源向待测对象活动区域以及目标区域交替发送定向波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无所述待测对象活动时,在预设感知时隙内,所述感知信号源对所有区域发送定向波束;所述反射面设备接收定向波束,并按照预设反射角度对波束方向进行调整;所述活动探测设备接收调整后的波束信号,计算获得所述预设感知时隙内所有区域内的信道特征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探测设备接收调整后的波束信号,计算获得所述预设感知时隙内所有区域内的信道特征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有所述待测对象活动时,在所述预设感知时隙内,所述活动探测设备计算所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内的信道特征扰动值,获得所述信道特征扰动值的最大值;当信道特征扰动最大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感知信号源向所述待测对象活动区域发送定向波束,所述反射面设备调整反射角度,并按照目标反射角度对波束方向进行调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设备调整反射角度,并按照目标反射角度对波束方向进行调整,包括:以所述信道特征扰动最大值对应的所述反射面设备的反射角度,作为初始反射角度,所述反射面设备以所述初始反射角度对应的方向作为反射方向,在连续预设个感知时隙内,按照预设递增角度对波束方向进行调整;所述活动探测设备接收调整后的波束信号,计算当前连续预设个感知时隙内信道特征扰动值,获得所述当前连续预设个感知时隙内信道特征扰动最大值;以所述当前连续预设个感知时隙内信道特征扰动最大值对应的所述反射面设备的反射角度,作为目标初始反射角度,所述反射面设备以所述目标初始反射角度对应的方向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强薛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