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饮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4630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饮水系统,包括原水箱、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絮凝剂加药箱,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精密过滤器,所述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UF膜组,所述UF膜组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加压泵,所述加压泵通过三通管连接有NF膜组和RO膜组,所述NF膜组的进水口设置有第一进水阀,所述RO膜组的进水口设置有第二进水阀,所述NF膜组和所述RO膜组为并联结构,所述NF膜组的出水口和所述RO膜组的出水口通过三通管连接有汇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直饮水系统,通过调节第一进水阀与第二进水阀的开合度,调节混合水的电导率,以此使得直饮水系统具有较高灵活性的技术效果。统具有较高灵活性的技术效果。统具有较高灵活性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饮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直饮水
,尤其涉及一种直饮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所谓直饮水是指原水经过特殊工艺深度处理净化后,去除原水中有机物、细菌和病毒,保留水中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输出至用户可直接生饮的水。直饮水的来水水源不同, 在国家标准下, 各种可利用的来水水源均可作为直饮水的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制作成直饮水。
[0003]申请号为201420496618.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直饮水系统,用于原水的净化处理,包括依次通过输送管路连接的超滤装置、活性炭过滤装置、反渗透装置以及循环管网。原水分别经过超滤装置、活性炭过滤装置、反渗透装置过滤后再通过循环管网将处理后的直饮水输送至各个使用点,进行循环供应。循环管网中,水的使用点采用串联连接,有效保证了直饮水的卫生、安全。但是,现有的直饮水系统中,因为是单过滤结构,不便于调整出水水质的电导率,因此使用时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一种直饮水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直饮水系统中,因为是单过滤结构,不便于调整出水水质的电导率,因此使用时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直饮水系统,包括原水箱,所述原水箱经过原水泵连通有润新阀,所述润新阀的一端连接石英砂过滤器,所述石英砂过滤器通过管路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润新阀与所述原水泵之间设置有絮凝剂加药箱,所述絮凝剂加药箱通过加药泵接入所述石英砂过滤器与所述原水泵之间的管道,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精密过滤器,所述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UF膜组,所述UF膜组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加压泵,所述加压泵通过三通管连接有NF膜组和RO膜组,所述NF膜组的进水口设置有第一进水阀,所述RO膜组的进水口设置有第二进水阀,所述NF膜组和所述RO膜组为并联结构,所述NF膜组的出水口和所述RO膜组的出水口通过三通管连接有汇流管,所述汇流管的一端连接有纯水箱;
[0007]原水进入原水箱后由原水泵加压输送,依次经过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和UF膜组,再有加压泵进行加压,并分成两路,一路经过NF膜组过滤,一路经过RO膜组过滤,再将NF膜组过滤和RO膜组过滤后的水进行混合,其中,NF膜组和RO膜组对脱盐率不同,NF膜组中NF纳滤膜选用脱盐率为50%的膜元件,只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价离子;RO膜组中RO反渗透膜选用脱盐率为99.6%的膜元件,将NF膜组产出的水与RO膜组产生的水进行混合勾兑,通过分别调节第一进水阀与第二进水阀的开合度,便于调节出不同电导率的水质,以此提升直饮水系统的灵活性。
[000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NF膜组的出水口处设置有第一电导率检测仪,便于人
员了解NF膜组的出水的电导率数值。
[0009]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RO膜组的出水口处设置有第二电导率检测仪,便于人员了解RO膜组的出水的电导率数值。
[0010]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汇流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三电导率检测仪,通过观察第三电导率检测仪便于快速了解混合水质的电导率参数,便于人员根据第三电导率检测仪的参数调节第一进水阀和/或第二进水阀的开合度,进而调节混合水的电导率。
[0011]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UF膜组的浓水管与所述原水箱连通,所述加药泵与所述石英砂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管道混合器,UF膜组为超滤膜,UF膜组通过超滤产生的废水(浓水)全部进入原水箱内,UF膜组经过超滤膜主要去除的东西是悬浮物、胶体、微粒和有机物,当含有这一部分杂质的水进入原水箱后再进入石英砂过滤器之前加入絮凝剂,再经过管道混合器将絮凝剂与完全与水混合,经过石英砂过滤器后得到完全过滤,待石英砂反冲洗时排除过滤器体外,以此对UF膜组的浓水加以利用,减少UF膜组的浓水接收装置,实现UF膜组的零排放。
[0012]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原水箱和所述纯水箱上均设置有呼吸器,设置的呼吸器用于保持箱体中的气压,避免外部细菌进入箱体中,所述絮凝剂加药箱与所述原水箱之间设置有反洗泵,所述反洗泵与所述原水泵呈并联的结构。
[0013]由上可知,一种直饮水系统,包括原水箱,所述原水箱经过原水泵连通有润新阀,所述润新阀的一端连接石英砂过滤器,所述石英砂过滤器通过管路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润新阀与所述原水泵之间设置有絮凝剂加药箱,所述絮凝剂加药箱通过加药泵接入所述石英砂过滤器与所述原水泵之间的管道,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精密过滤器,所述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UF膜组,所述UF膜组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加压泵,所述加压泵通过三通管连接有NF膜组和RO膜组,所述NF膜组的进水口设置有第一进水阀,所述RO膜组的进水口设置有第二进水阀,所述NF膜组和所述RO膜组为并联结构,所述NF膜组的出水口和所述RO膜组的出水口通过三通管连接有汇流管,所述汇流管的一端连接有纯水箱。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直饮水系统,通过调节第一进水阀与第二进水阀的开合度,调节混合水的电导率,以此使得直饮水系统具有较高灵活性的技术效果。
[00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直饮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直饮水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直饮水系统的局部结构框图。
[0018]附图中:1、原水箱;2、反洗泵;3、絮凝剂加药箱;4、原水泵;5、润新阀;6、石英砂过滤器;7、活性炭过滤器;8、精密过滤器;9、UF膜组;10、加压泵;11、第一进水阀;12、第二进水阀;13、NF膜组;14、第一电导率检测仪;15、RO膜组;16、第二电导率检测仪;17、第三电导率检测仪;18、纯水箱;19、清洗预留管;20、浓水管;21、蓄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直饮水系统主要应用于现有的直饮水系统中,因为是单过滤结构,不便于调整出水水质的电导率,因此使用时灵活性差的场景。
[0022]参照图1,一种直饮水系统,包括原水箱1,原水箱1经过原水泵4连通有润新阀5,润新阀5的一端连接石英砂过滤器6,石英砂过滤器6通过管路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7,润新阀5与原水泵4之间设置有絮凝剂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饮水系统,包括原水箱(1),所述原水箱(1)经过原水泵(4)连通有润新阀(5),所述润新阀(5)的一端连接石英砂过滤器(6),所述石英砂过滤器(6)通过管路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7),所述润新阀(5)与所述原水泵(4)之间设置有絮凝剂加药箱(3),所述絮凝剂加药箱(3)通过加药泵接入所述石英砂过滤器(6)与所述原水泵(4)之间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7)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精密过滤器(8),所述精密过滤器(8)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UF膜组(9),所述UF膜组(9)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加压泵(10),所述加压泵(10)通过三通管连接有NF膜组(13)和RO膜组(15),所述NF膜组(13)的进水口设置有第一进水阀(11),所述RO膜组(15)的进水口设置有第二进水阀(12),所述NF膜组(13)和所述RO膜组(15)为并联结构,所述NF膜组(13)的出水口和所述RO膜组(15)的出水口通过三通管连接有汇流管,所述汇流管的一端连接有纯水箱(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饮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F膜组(13)的出水口处设置有第一电导率检测仪(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饮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O膜组(15)的出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文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舍科赛斯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