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生态仿木纹拼色竹砧板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竹砧板
,具体涉及一种原生态仿木纹拼色竹砧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竹砧板是人们日常用的餐饮用具之一,其根据原材料来源一般分为:竹展平砧板和竹拼接砧板。两种类型的竹砧板的性能均是由竹材的性能决定,竹砧板的颜色也由竹条的颜色决定。现有的竹砧板加工工艺虽然保证了竹砧板性能偏差较少,但是会造成竹砧板规格样式较为单一。且利用未处理的竹材制作的竹砧板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也会有霉菌缺陷的出现,这限制了竹砧板的扩大发展。
[0003]竹束是竹材利用形式之一,目前主要用于制作重组竹地板,竹束是竹材碾压后重新组装成板材的利用方式,其不受竹材本身中空壁薄特点的局限,利用率高,但是因为产品形式单一,造成了从事竹束生产的企业也越来越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原生态仿木纹拼色竹砧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竹束中木质素脱除类型和木质素总脱除率达40%
‑
7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生态仿木纹拼色竹砧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S1、规格竹束的加工:将竹材截断、开片,加工成疏解程度为30%~50%的竹束;S2、竹束的定色处理:将S1中得到的竹束进行木素降解酶预处理,具体过程为:将竹束浸泡到30℃
‑
40℃的水中1h,然后将活力达10000U/L的复合酶用40℃的水溶解,活化5min,得到复合酶水溶液,再采用冰醋酸调节所述复合酶水溶液的pH值至5左右,继而倒入浸泡竹束的水中,缓缓搅拌,竹束继续浸泡处理1.5h~2h使竹束中木质素脱除率达到40%
‑
70%,然后取出竹束水洗,再在温度为100℃
‑
200℃的条件喷蒸处理6h
‑
24h控制竹束颜色的变化,达到竹束的定色;S3、结构色竹束的制备:首先将S2中定色后的竹束浸渍到含有改性纳米粒子的改性大豆胶黏剂中超声处理10min
‑
20min,然后采用电泳沉积法在沉积电压为10V
‑
50V、沉积时间为5min
‑
10min的条件将所述改性纳米粒子渗透到竹束的表面,控制所述改性纳米粒子渗透竹束表面的深度为竹束厚度的10%
‑
15%,沉积量为10mg/cm2‑
30mg/cm2,再停止电泳,加入大豆胶黏剂,搅拌均匀静置处理20min
‑
30min,调节竹束的浸胶量达到16%
‑
20%,得到可以通过散射改变自身颜色的结构色竹束;S4、板坯成型开片制备:将S3得到的具有不同颜色的结构色竹束按照原生态仿木纹的比例交替铺装在模具中,采用冷压热固化工艺压制成方料,将所述方料剖分成板坯;S5、竹砧板产品加工:将S4中得到的板坯进行精砂处理,然后铣型制作成竹砧板,将所述砧板烘干,然后在食用油中浸渍10s,取出后自然晾干,重复上述烘干、浸渍和晾干的操作2次,得到原生态仿木纹拼色竹砧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生态仿木纹拼色竹砧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竹束的宽度为6mm~8mm,厚度为4mm~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生态仿木纹拼色竹砧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木素降解酶包括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中的一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生态仿木纹拼色竹砧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木质素总脱除率和喷蒸处理温度不同,竹束颜色变化的程度不同;具体为:当木质素脱除率为40%、喷蒸处理温度处于100℃≤T<120℃时,喷蒸处理后竹束的颜色呈黄白色;当木质素脱除率为50%、喷蒸处理温度处于120℃≤T<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张敏,袁少飞,周瑾,王虹,张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