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海底大陆架范围内实时海底数据采集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4141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底大陆架范围内实时海底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一种海底信息动态实时探测的螺贝类仿生机器人,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类、数据编码、数据传输、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反馈等。所述数据采集依托螺贝类仿生机器人的传感器,所述数据分类依托螺贝类仿生机器人内部芯片,所述数据编码依托螺贝类仿生机器人内部芯片,所述数据传输依托螺贝类仿生机器人内部TTL传输模块,所述数据收集依托螺贝类仿生机器人与其配套的陆地收集器械,所述数据分析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数据溯源,所述数据反馈依数据可视化平台。该发明专利技术海底数据采集分析方法,既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也可以提高采集分析效率,在起到数据采集需求同时缩减了时间并提高了数据分析的可靠性。据分析的可靠性。据分析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底大陆架范围内实时海底数据采集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底大陆架范围内实时海底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属于通信


技术介绍

[0002]海底大陆架范围内数据采集目前主要依靠科研潜艇等中小型巡航式机器。对于中小型巡航式机器来说,如何保证采集数据的时效性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中,一种海底大陆架范围内实时海底数据采集分析方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今,对于中小型巡航式机器来说,数据采集功能呈现两极分化:使用科研潜艇采集数据,虽然可以通过巡航采集到一定范围内的精确数据,但位置转移较慢,容易出现数据时效性的差异;美国的蓝鳍金枪鱼机器人虽然可以保证速度,但是数据采集的精度却不足。目前的解决方法,多是通过分区域多个投放科研潜艇、大批量投放巡航式机器人,来减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底大陆架范围内实时海底数据采集分析方法,以解决传统数据采集方法上精度不足和时效性差的问题,具有便于分析、反馈、的特点,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有助于更好的对海底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海底信息动态实时探测的螺贝类仿生机器人装置的海底大陆架范围内实时海底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类、数据编码、数据传输、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反馈等部分。所述数据采集依托螺贝类仿生机器人的传感器,所述数据分类依托螺贝类仿生机器人内部芯片,所述数据编码依托螺贝类仿生机器人内部芯片,所述数据传输依托螺贝类仿生机器人内部TTL传输模块,所述数据收集依托螺贝类仿生机器人与其配套的陆地收集器械,所述数据分析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数据溯源,所述数据反馈依数据可视化平台。
[0006]与现有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海底信息动态实时探测的螺贝类仿生机器人装置的海底大陆架范围内实时海底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其采用螺贝类仿生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与传输,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好的特点。同时,利用利用螺贝类仿生机器人集群,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有助于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且机器人可复制性高。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方法步骤完整地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步骤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主要步骤,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步骤。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步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使用的所有其他步骤,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法:一种实时海底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用于提高海底数据采集的精确度,具有便捷的采集方式,同时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性能,降低了相关的成本,请参阅图1。
[0010]步骤一:设置机器的通讯传输频率和通讯传输波段。将所有机器人对应波特率调到9600。通讯模式调至广播模式。
[0011]步骤二:计算机器人工作范围和所需要的投放密度,进行机器人投放。
[0012]步骤三:在机器人具体的数据采集过程中,当机器人(1)采集到数据后,在数据后缀加上机器人(1)的信息编码,并发送至下一机器热。当下一机器人如机器人(2)(或者其他机器人(2)或机器人(3)或机器人(4)等其余未展示的同类型不同单一功能机器人)接收到上一机器人发送的数据时,在数据后缀再次加上本机器人的信息编码后再次发送至下一机器,以此循环。如此形成去中心化集群数据交互网络。
[0013]步骤四:在数据中心建立数据库。引入大数据分析算法,在最后库中处理数据时,进行后缀合并去除,进行数据分析,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在数据真伪去存时、进行数据后缀溯源分析,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0014]步骤五:将建立好的数据库对接可视化平台。让数据分析结果更加的直观。
[001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相关步骤,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等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底大陆架范围内实时海底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一种海底信息动态实时探测的螺贝类仿生机器人装置提供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类、数据编码、数据传输、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反馈等新型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采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机器人(1)、机器人(2)、机器人(3)、机器人(4)等其余未展示的同类型不同单一功能的机器人分别采集其所需的一种类别的相关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类,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机器人(1)、机器人(2)、机器人(3)、机器人(4)等其余未展示的同类型不同单一功能机器人在进行机器人搭建时便给其采集的数据种类进行了定义和分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编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机器人(1)、机器人(2)、机器人(3)、机器人(4)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知超董立春胡哲农刘文哲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