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性托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4108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封性托辊,包括辊体,在辊体的两端对称设置轴承座,每个轴承座内固定设置有轴承,两个轴承之间设置有贯穿通过辊体的辊轴,在辊轴上位于轴承的一侧设置底密封圈,辊轴上位于轴承的另一侧设置有内密封圈,在内密封圈的外侧设置有外密封圈,在内密封圈的外侧且位于外密封圈与内挡圈之间设置一个N型密封圈,该托辊通过底密封圈密封轴承座与辊轴之间的间隙,可以避免轴承中的油污或者外部的污物进入至辊体内,另外,在轴承的另外一侧设置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可以避免外部的污物进入至轴承内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进一步防范了外部的污染物进入至辊体内,对该辊体的密封起到加强的作用。辊体的密封起到加强的作用。辊体的密封起到加强的作用。

A high sealing id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封性托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带式输送机
,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封性托辊。

技术介绍

[0002]带式输送机作为通用性连续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码头、电力、煤炭、化工等各行业,具备高效、环保等诸多优点。而托辊作为带式输送机中关键部件使用量做大,其性能优劣很大程度影响整机的运行效果,特别在露天、井下、高污染环境等情况下,由于密封不良造成其早期损坏的现象屡见不鲜,现有行业中广泛应用的托辊型式大部分为迷宫密封结构型式,虽然具备旋转阻力小的优点,但其防护性能不足以应对高污染环境下要求;而常规接触密封型式托辊采用的密封圈又阻力大,影响设备功率消耗、同时加剧运动部件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封性托辊,以解决上述背景中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高密封性托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固定设置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之间设置有贯穿通过辊体的辊轴,所述辊轴上位于轴承的一侧设置有底密封圈,所述辊轴上位于轴承的另一侧设置有内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的外侧设置有外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的一侧紧贴辊轴设置有外挡圈,所述外密封圈的一侧紧贴轴承座的内壁设置有内挡圈,所述内密封圈的外侧且位于外密封圈与内挡圈之间设置有N型密封圈,所述辊轴上位于外挡圈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辊轴上位于挡板的一侧设置有轴用弹性挡圈。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密封圈的一侧开设有内环槽,所述内环槽内设置有内支撑;
[0007]所述外密封圈的一侧开设有外环槽,所述外环槽内设置有外支撑;
[0008]所述内密封圈与外密封圈卡接设置。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密封圈的内侧开设有内卡槽,所述外挡圈的一侧卡接设置于内卡槽内。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密封圈的外侧开设有外卡槽,所述内挡圈的一侧卡接设置于外卡槽内。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挡圈与外挡圈卡接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N型密封圈的一侧与内密封圈抵接,所述N型密封圈的另一侧与内挡圈抵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密封圈位于轴承座的底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辊体两端的内侧对称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轴承座卡接固定设置于固定槽内。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底密封圈密封轴承座与辊轴之间的间隙,可以避免轴承中的油污或者外部的污物进入至辊体内,另外,在轴承的另外一侧设置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可以避免外部的污物进入至轴承内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进一步防范了外部的污染物进入至辊体内,对该辊体的密封起到加强的作用;
[0017](2)本专利技术在连接装配时,将内密封圈与外密封圈卡接设置,即内密封圈与外密封圈相贴的一侧交替卡接,增加内密封圈与外密封圈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和紧固性;
[0018](3)本专利技术中,在内密封圈的内侧开设内卡槽,连接时,将外挡圈的一侧卡接设置于内卡槽内,外挡圈的切面呈“C”型,在外密封圈的外侧开设外卡槽,将内挡圈的一侧卡接设置于外卡槽内,内挡圈的切面呈“S”型,然后,再将内挡圈与外挡圈卡接连接;并且,由于内挡圈的切面采用“S”型设计,其外侧的斜面采用内向外,即离心式的密封,这种情况下,辊体在旋转时可以利用离心力配合斜面的设计将入侵的污物抛离密封圈;
[0019](4)本专利技术中,N型密封圈的一侧与内密封圈抵接,另一侧与内挡圈抵接,N型密封圈为高弹性耐磨双裙密封圈,裙板内厚外薄,与相关转动部件接触面积很小,基本不增加原有托辊的旋转阻力,同时两级阻隔污物进入轴承腔室的通道,大幅度提高托辊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辊体;2、辊轴;3、底密封圈;4、轴承;41、轴承座;410、固定槽;5、内密封圈;50、内环槽;51、内支撑;52、内卡槽;6、外密封圈;60、外环槽;61、外支撑;62、外卡槽;7、内挡圈;8、外挡圈;9、挡板;10、轴用弹性挡圈;11、N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高密封性托辊,包括辊体1,在辊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轴承座41,每个轴承座41内固定设置有轴承4,两个轴承4之间设置有贯穿通过辊体1的辊轴2,在辊轴2的支撑作用下,辊体1可以实现转动的功能,然后在辊轴2上位于轴承4的一侧设置底密封圈3,底密封圈3位于轴承座41的底部,密封轴承座41与辊轴2之间的缝隙;其次,辊轴2上位于轴承4的另一侧设置有内密封圈5,在内密封圈5的外侧设置有外密封圈6,另外,在内密封圈5的一侧紧贴辊轴2设置有外挡圈8,在外密封圈6的一侧紧贴轴承座41的内壁设置有内挡圈7,最后,在内密封圈5的外侧且位于外密封圈6与内挡圈7之间设置一个N型密封圈11,再在辊轴2上位于外挡圈8的一侧设置挡板9,在挡板9的一侧设置轴用弹性挡圈10,该托辊通过底密封圈3密封轴承座41与辊轴2之间的间隙,可以避免轴承4中的油污或者外部的污物进入至辊体1内,另外,在轴承4的另外一侧设置内密封圈5和外密封圈6,可以避
免外部的污物进入至轴承4内影响轴承4的使用寿命,同时进一步防范了外部的污染物进入至辊体1内,对该辊体1的密封起到加强的作用。
[0026]具体的,关于内密封圈5与外密封圈6的机构以及连接方式参照图2所示,在内密封圈5的一侧开设内环槽50,在内环槽50内设置内支撑51;其次,在外密封圈6的一侧开设外环槽60,在外环槽60内设置外支撑61,连接装配时,将内密封圈5与外密封圈6卡接设置,即内密封圈5与外密封圈6相贴的一侧交替卡接,增加内密封圈5与外密封圈6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和紧固性。
[0027]另外,在内密封圈5的内侧开设内卡槽52,连接时,将外挡圈8的一侧卡接设置于内卡槽52内,外挡圈8的切面呈“C”型,在外密封圈6的外侧开设外卡槽62,将内挡圈7的一侧卡接设置于外卡槽62内,内挡圈7的切面呈“S”型,然后,再将内挡圈7与外挡圈8卡接连接;并且,由于内挡圈7的切面采用“S”型设计,其外侧的斜面采用内向外,即离心式的密封,这种情况下,辊体1在旋转时可以利用离心力配合斜面的设计将入侵的污物抛离密封圈。
[0028]其中,N型密封圈11的一侧与内密封圈5抵接,另一侧与内挡圈7抵接,N型密封圈11为高弹性耐磨双裙密封圈,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封性托辊,包括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轴承座(41),所述轴承座(41)内固定设置有轴承(4),两个所述轴承(4)之间设置有贯穿通过辊体(1)的辊轴(2),所述辊轴(2)上位于轴承(4)的一侧设置有底密封圈(3),所述辊轴(2)上位于轴承(4)的另一侧设置有内密封圈(5),所述内密封圈(5)的外侧设置有外密封圈(6),所述内密封圈(5)的一侧紧贴辊轴(2)设置有外挡圈(8),所述外密封圈(6)的一侧紧贴轴承座(41)的内壁设置有内挡圈(7),所述内密封圈(5)的外侧且位于外密封圈(6)与内挡圈(7)之间设置有N型密封圈(11),所述辊轴(2)上位于外挡圈(8)的一侧设置有挡板(9),所述辊轴(2)上位于挡板(9)的一侧设置有轴用弹性挡圈(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封性托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圈(5)的一侧开设有内环槽(50),所述内环槽(50)内设置有内支撑(51);所述外密封圈(6)的一侧开设有外环槽(60),所述外环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安传徐春杰李明魏安芳吴宝林周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永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