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99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包括:上层面料、中间面料和下层面料,其中上层面料通过相互交叉第一立衬条与中间面料连接以将其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第一腔室,第一腔室的表面为面包状的弧形结构;下层面料通过相互交叉第二立衬条或直接绗缝的方式与中间面料连接以将其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第二腔室,且第一立衬条与第二立衬条或绗缝之间相互错位;且上层面料和/或下层面料与中间面料的连接处形成空气通道,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填充有保暖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被子横向和/或纵向平面方向形成有空气通道,结构中的空气通道以和外界相连接,平面上的气流循环配合竖向的微循环以很好的改善羽绒被内部的湿热环境,减少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问题。微生物的滋生问题。微生物的滋生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


[0001]本技术属于羽绒被芯
,具体涉及了一种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

技术介绍

[0002]羽绒被是目前床品中最轻柔保暖的被芯品类,但是目前市场上羽绒被的款式和加工工艺大多以切穿绗缝和立衬绗缝为主,这两种工艺通过绗缝将羽绒包裹在两层面料中形成羽绒被,其中切穿工艺使得两层面料的绗缝处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羽绒,立衬工艺通过在绗缝处加立衬面料改进了这一缺点,但是立衬面料本身提供的保暖性能大大不如羽绒,所以如何提升羽绒被绗缝线处所在的保暖性能是羽绒被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同时,由于其储热能力优秀,导致人们在使用羽绒被睡眠时更易出汗;又羽绒被由于需要考虑防止羽绒的钻绒问题,其所用面料的密度很高,透气性不好,因此羽绒被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得被芯里比较湿热,影响睡眠体验的同时也容易滋生细菌,降低产品对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双层立体羽绒被芯,以改善由于需要考虑防止羽绒的钻绒问题,其所用面料的密度很高,透气性不好,因此羽绒被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得被芯里比较湿热,影响睡眠体验的同时也容易滋生细菌,降低产品对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包括:
[0006]上层面料、中间面料和下层面料,其中所述上层面料通过相互交叉第一立衬条与所述中间面料连接以将其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表面为面包状的弧形结构;
[0007]所述下层面料通过相互交叉第二立衬条或直接绗缝的方式与所述中间面料连接以将其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立衬条与所述第二立衬条或所述绗缝之间相互错位;
[0008]且所述上层面料和/或所述下层面料与所述中间面料的连接处形成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填充有保暖材料。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衬条与所述第二立衬条或所述绗缝之间沿横向方向和/或沿纵向方向相互错位。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衬条与所述第二立衬条或所述绗缝之间的错位长度设置10mm至250mm之间。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衬条和/或所述第二立衬条在被芯夹层为竖直立衬和倾斜立衬,所述第一立衬条和/或所述第二立衬条高度设置在0.5cm至5cm之间。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衬或第二立衬条的交叉位置为打裥位
置,其打裥位置的打裥方式为花裥或对裥,打裥高度为0.5cm

10cm。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腔室和/或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腔室之间形成所述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与外界空气连通。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上层面料和/或下层面料的横向和/或纵向均形成有所述空气通道。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暖材料包括第一保暖材料和第二保暖材料,所述第一保暖材料为灰鸭绒、灰鹅绒、白鹅绒、白鸭绒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保暖材料为蚕丝、化纤、棉花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面料和所述下层面料为纯棉面料、涤棉面料、全涤面料中的一种。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面料的四周和所述下层面料的四周与所述中间面料之间进行面料缝合或为立高款式进行连接,其立高高度为1cm至10cm之间。
[0018]本技术提出一种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通过改变被芯长度、宽度或者两者共同方向上的打裥高度和方式,让被芯上表面变为面包状的弧形,这一设计可以在分区保暖的同时,有效支撑来自被芯本身上层面料和被套的压力,使得被芯可以维持更多的空间,保留更多的空气,在不增加填充物的基础上让被芯更加保暖。
[0019]本技术提出一种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通过双层立体填充,配合特殊打裥工艺,使得羽绒被在结构上形成双层立体蓄热结构,其竖向方面利用三种不同材质的储热能力不同,形成小范围的温度差,使得被芯内部可以进行气流微循环;其被子横向和/或纵向平面方向形成有空气通道,结构中的空气通道可以直接和外界相连接,平面上的气流循环配合竖向的微循环可以很好的改善羽绒被内部的湿热环境,减少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问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于一实施例中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于一实施例中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于一实施例中200cm*220cm羽绒被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4]标号说明:
[0025]上层面料1;中间面料2;下层面料3;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第一立衬条11;空气通道1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
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8]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包括上层面料1、中间面料2和下层面料3,所述上层面料1和所述下层面料3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面料2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中间面料2连接以形成双层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层面料1的四周和所述中间面料2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面料缝合以进行固定连接,或采用立高款式进行固定连接,同样的,所述下层面料3的四周和所述中间面料2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面料缝合以进行固定连接,或采用立高款式进行固定连接,其立高的高度设置在1cm至10cm之间。
[0029]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面料1通过相互交叉的第一立衬条11与所述中间面料2连接,以使得所述上层面料1和所述中间面料2之间形成也有多个第一腔室101,多个所述第一腔室101的大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且第一腔室101的形状也可以通过第一立衬条11的布局进行组合,所述第一腔室101的单边长度设置在5cm至50cm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腔室101中的保暖材料的填充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改变所述第一腔室101的大小和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面料、中间面料和下层面料,其中所述上层面料通过相互交叉第一立衬条与所述中间面料连接以将其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表面为面包状的弧形结构;所述下层面料通过相互交叉第二立衬条或直接绗缝的方式与所述中间面料连接以将其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立衬条与所述第二立衬条或所述绗缝之间相互错位;且所述上层面料和/或所述下层面料与所述中间面料的连接处形成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填充有保暖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衬条与所述第二立衬条或所述绗缝之间沿横向方向和/或沿纵向方向相互错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衬条与所述第二立衬条或所述绗缝之间的错位长度设置10mm至250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立体保暖羽绒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衬条和/或所述第二立衬条在被芯夹层为竖直立衬和倾斜立衬,所述第一立衬条和/或所述第二立衬条高度设置在0.5cm至5c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立体保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