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健专利>正文

声控、人体感应延时电源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99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声控、人体感应延时电源插座,包括插座盒体(1),在插座盒体(1)内设有插座(2)和自恢复保险丝(BU),其特征在于:在插座盒体(1)内还设有降压电路、感应控制电路和延时电路。(*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电源插座,尤其是涉及一种声控、人体感应延时电源插座。背景内容传统的电源插座均是在插座盒体上排列多个两孔、三孔插座,用来接插各种两头或三头的用电器插头,这些传统的电源插座只起简单的接插作用,无法控制用电器,而用电器都是由人通过开关来控制用电器的接通与断开,从而达到使用用电器的目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如卫生间或厨房的空气排风扇、公共楼梯中的路灯等处并不需要长时间通电,只须很短通电时间即可,但由于人们缺乏节约用电意识,常常开了就没人关,用电器长时间工作,非常浪费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声控或人体感应来接通用电器电源并对用电器实行自动控制、具有延时功能、节电效果显著的电源插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插座盒体,在插座盒体内设有插座和自恢复保险丝,特征是在插座盒体内还设有降压电路、感应控制电路和延时电路。本技术是在传统的电源插座内增设有降压电路、感应控制电路和延时电路,这样本技术就能自动探测人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时发出的声音或发出的热释放红外线,将声音信号或热释放红外线转换成电信号,并经处理后输出触发信号至可控硅,使可控硅导通,接通插入插座的用电器电源,用电器开始工作,在延时一定时间(50-180秒)后,可控硅因失去触发信号而截止,关闭用电器电源,用电器停止工作,本技术能对用电器实行自动控制。由于用电器在有人时才工作,没人时不工作,因而不需长时间工作,节电效果显著。因此本技术具有通过声控或人体感应来接通用电器电源并对用电器实行自动控制、节电效果显著的优点,并具有延时功能,适于宾馆、公共楼梯或居民家中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技术包括插座盒体1,在插座盒体1内设有插座2、自恢复保险丝BU、降压电路、感应控制电路和延时电路。降压电路由硅堆ZL、电阻R1、极性电容C1和稳压二极管DW1组成,硅堆ZL的两个输入端与插座2和自恢复保险丝BU依次串联后接220V市电,硅堆ZL的正输出端与电阻R1串联后接极性电容C1正极和稳压二极管DW1阴极的公共端,极性电容C1负极和稳压二极管DW1阳极的公共端接硅堆ZL的负输出端。感应控制电路由话筒驻极体MIC、与非门集成电路IC1、二极管D1、三极管Q、可控硅VS、电阻R2-R5组成,三极管Q的基极与电阻R2串联后接极性电容C1的正极,发射极接极性电容C1的负极,话筒驻极体MIC并联在三极管Q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三极管Q的集电极接集成电路IC1内的与非门1A的信号输入端1脚和2脚,与非门1A的信号输出端3脚接与非门2A的信号输入端5脚和6脚,与非门2A的信号输出端4脚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接与非门3A的信号输入端8脚和9脚,与非门3A的信号输出端10脚接与非门4A的信号输入端12脚和13脚,与非门4A的信号输出端11脚与电阻R5串联后接可控硅VS的控制端,可控硅VS的阳极接硅堆ZL的正输出端,阴极接硅堆ZL的负输出端。延时电路由电阻R6和极性电容C2组成,极性电容C2的正极接二极管D1的阴极,负极接硅堆ZL的负输出端,电阻R6与极性电容C2并联。工作原理首先将用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2,此时整个电路处于等候状态,集成电路IC1的与非门4A的信号输出端11脚输出低电平,可控硅VS关断。如果此时有人走动或讲话,话筒驻极体MIC就会拾取声音信号并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该电信号再经三极管Q和集成电路IC1的第一级放大后,放大后的电信号从与非门1A的信号输出端3脚送至与非门2A的信号输入端5脚和6脚,经与非门2A反相后,与非门2A的信号输出端4脚输出高电平,使二极管D1在导通瞬间,电源对极性电容C2迅速充电,使与非门3A的信号输入端8脚和9脚变为高电平,与非门3A反相后,与非门3A的信号输出端10脚为低电平,与非门4A的信号输出端11脚输出高电平,触发可控硅VS,使可控硅VS导通,插座2有电压输出,用电器开始工作;当声音信号消失后,与非门2A输出低电平,二极管D1截止,极性电容C2上的电压经电阻R6缓慢放电,与非门3A的信号输入端8脚和9脚仍为高电平,随着极性电容C2上的电压缓慢下降,信号输入端8脚和9脚电平慢慢变低,当降至与非门的阈值电平时,与非门3A发生翻转,与非门3A的输出端10脚输出高电平,导致与非门4A发生翻转,与非门4A的输出端11脚输出低电平,可控硅VS因无触发信号而关断,插座2无电压输出,用电器停止工作。调节电阻R6和极性电容C2的数值可调整电路的延时时间。实施例2本技术包括插座盒体1,在插座盒体1内设有插座2、自恢复保险丝BU、降压电路、感应控制电路和延时电路。降压电路由电阻R7、R8、电容C3、极性电容C4、二极管D2和稳压二极管DW2组成,稳压二极管DW2的阴极接极性电容C4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2的阳极接二极管D2阴极和电阻R7一端的公共端,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阻R8串联后接极性电容C4负极和二极管D2阳极的公共端,电容C3与电阻R8并联。感应控制电路由红外线探测头PIR、集成电路IC2、二极管D3、双向可控硅BT、电阻R10-R19、电容C6-C15组成,电阻R10一端接极性电容C4的正极,另一端与电容C6串联后接极性电容C4的负极,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6脚接电阻R10和电容C6的连接点,红外线探测头PIR的信号端D脚接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4脚和极性电容C7正极的公共端,红外线探测头PIR的信号端S脚接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2脚,接地端G脚和极性电容C7、C9负极的公共端接极性电容C4的负极,电阻R11和电容C8均并联在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2脚和极性电容C4的负极之间,极性电容C9的正极与电阻R12串联后接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3脚,电阻R13和电容C10均并联在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1脚和信号端3脚之间,极性电容C11的负极接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1脚,正极与电阻R14串联后接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14脚,二极管D3的阳极接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9脚,阴极接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16脚,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10脚与电阻R19串联后接双向可控硅BT的控制端,信号端12脚与电阻R16串联后接极性电容C4的负极,电阻R17与电阻R16并联,极性电容C14的负极接极性电容C4的负极,正极接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15脚,电阻R15和电容C12均并联在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14脚和信号端16脚之间隔,电阻R18和电容C13均并联在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9脚和极性电容C4的负极之间,双向可控硅BT的一端和极性电容C4的正极的公共端与自恢复保险丝BU串联后接220V市电的一端,双向可控硅BT的另一端和极性电容C4的负极的公共端与插座2串联后接220V市电的另一端。延时电路由电阻R9和电容C5组成,电阻R9一端接极性电容C4的正极,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容C5串联后接极性电容C4的负极,集成电路IC2的信号端8脚接电阻R9和电容C5的连接点。工作原理首先将用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2,此时整个电路处于等候状态,当红外线探测头PIR在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健
申请(专利权)人:潘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