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领域,特别涉及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是一种电路保护器件,通常用于切断和接通负荷电路以及切断故障电路,为了实现对电路的漏电保护,通常使断路器具有漏电保护功能,其通过检测电路中的漏电电流值是否超过设定阈值,来控制断路器是否由合闸状态自动切换至分闸状态。
[0003]然而,目前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零部件数量较多,使得断路器内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且各零部件的作业可靠性差。特别是对于宽度为18mm的一位宽断路器,受其宽度限制,使得在其中增加漏电保护功能具有极高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断路器,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操作模块、功能模块、脱扣模块和漏电检测模块;
[0007]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动触头,所述脱扣模块包括第一脱扣件、传动件和脱扣器,所述操作模块、所述动触头、所述第一脱扣件和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包括:壳体(1)、与所述壳体(1)连接的操作模块(2)、功能模块(3)、脱扣模块(4)和漏电检测模块(5);所述功能模块(3)包括动触头(31),所述脱扣模块(4)包括第一脱扣件(41)、传动件(42)和脱扣器(43),所述操作模块(2)、所述动触头(31)、所述第一脱扣件(41)和所述传动件(42)分别与所述壳体(1)的不同位置处相铰接,且所述操作模块(2)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动触头(31)和所述第一脱扣件(41)相抵接;所述漏电检测模块(5)与所述功能模块(3)和所述脱扣器(43)电性连接,所述漏电检测模块(5)用于检测所述功能模块(3)是否漏电,并将检测得到的漏电信息传递至所述脱扣器(43);所述断路器被配置为,在断路器正常分合闸时,所述动触头(31)和所述第一脱扣件(41)均能够被所述操作模块(2)驱动而转动且所述第一脱扣件(41)与所述传动件(42)始终不接触,以及,在断路器漏电保护时,所述脱扣器(43)响应于所述漏电信息并驱动所述传动件(42)转动,所述传动件(42)进而与所述第一脱扣件(41)相抵并驱动所述第一脱扣件(41)转动,所述第一脱扣件(41)进而驱动所述操作模块(2)运动至与所述动触头(31)相分离,使得所述功能模块(3)断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隔板(11),所述断路器包括由所述隔板(11)所隔开的N极单元(001)和L极单元(002);所述N极单元(001)和所述L极单元(002)中的一个布置有所述脱扣模块(4)和所述漏电检测模块(5),所述N极单元(001)和所述L极单元(002)中的另一个布置有第二脱扣件(6);所述第一脱扣件(41)与所述第二脱扣件(6)相联动,使得在断路器漏电保护时,所述N极单元(001)和所述L极单元(002)同时断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扣件(41)包括:第一连接部(410)、第一支杆(411)和第二支杆(412),所述第一连接部(410)与所述隔板(11)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杆(411)和所述第二支杆(412)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0)连接,且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支杆(411)被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杆(411)与所述操作模块(2)的第一端相抵接,且所述第一支杆(411)能够与所述第二脱扣件(6)相联动;所述第二支杆(412)被配置为,所述第二支杆(412)能够与所述传动件(42)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411)包括:杆体段(4111)和联动段(4112),所述杆体段(4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0)连接,所述杆体段(4111)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段(4112)连接;所述杆体段(4111)的面向所述操作模块(2)的一侧面作为第一抵接面(41110),所述第一抵接面(41110)与所述操作模块(2)的第一端相抵接;所述联动段(4112)贯穿所述隔板(11)并与所述第二脱扣件(6)相联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面(41110)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410)的一侧具有凹槽(4113),所述凹槽(4113)用于在断路器分闸状态下容纳所述操作模块(2)的第一端。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刚,张慎虎,陈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低压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