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离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25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48
本申请涉及离心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推杆电机包括用于控制推杆电机转动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电路包括:使能电路,与推杆电机的第一接口连接,用于防止推杆电机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短接;切换电路,第一输出端与使能电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推杆电机的第二接口连接,用于选择推杆电机转动的方向;微控制器,与使能电路和切换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在推杆电机自动转动时,控制使能电路导通,并控制切换电路选择推杆电机转动的方向;在推杆电机手动转动时,控制使能电路断开,防止推杆电机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短接。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离心机。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离心机。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离心机。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pusher motor, centrifu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离心机


[0001]本申请涉及离心机
,例如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离心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落地式离心机具有容量大和效率高的优点,可一次性离心大量样品,从而在医药制药、血站、生物化学实验室等领域广泛使用。由于离心机的转子体积较大,为了安全考虑,离心机的门盖常采用防爆结构导致门盖的重量大。同时由于落地式离心机的机型庞大,门盖位置高,常采用电动推杆或者气弹簧支撑。通过控制推杆电机的正反转,改变电动推杆的行程,实现门盖的自动开关。
[0003]相关技术中的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包括:电机、切换模块以及第一开关;其中,电机的第一端通过切换模块分别与第一开关的一端和第一电源连接,电机的第二端通过切换模块分别与第一开关的一端和第一电源连接;切换模块,用于根据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控制电机正转和反转的切换;第一开关,用于控制电机正转回路或者反转回路的通断。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该电路能够实现推杆电机的正转和反转。但是,当该电路处于断电状态时,推杆电机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会出现短接的问题,导致无法通过手动操作转动推杆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离心机,以在电路处于断电状态时,防止推杆电机的两端发生短接的问题。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电机包括用于控制推杆电机转动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包括:使能电路,与推杆电机的第一接口连接,用于防止推杆电机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短接;切换电路,第一输出端与使能电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推杆电机的第二接口连接,用于选择推杆电机转动的方向;微控制器,与使能电路和切换电路连接。
[0009]可选地,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公共触点作为第一输出端与使能电路连接,常闭触点与地线连接,常开触点与驱动信号连接;第二继电器,公共触点作为第二输出端与推杆电机的第二接口连接,常闭触点与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和地线连接,常开触点与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驱动信号连接;第一驱动电路,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和微控制器连接;第二驱动电路,与第二继电器的线圈和微控制器连接。
[0010]可选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一端与微控制器连接;第二电阻,一端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地线连接;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并联连接;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集电极通过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与第一电
源连接,发射极与地线连接。
[0011]可选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三电阻,一端与微控制器连接;第四电阻,一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地线连接;第二电容,与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并联连接;第二三极管,基极连接于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之间,集电极通过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与第一电源连接,发射极与地线连接。
[0012]可选地,使能电路包括:第三继电器,公共触点与推杆电机的第一接口连接,常闭触点悬空,常开触点与第一继电器的公共触点连接;第三驱动电路,与第三继电器的线圈和微控制器连接。
[0013]可选地,第三驱动电路包括:第五电阻,一端与微控制器连接;第六电阻,一端与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地线连接;第三电容,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并联连接;第三三极管,基极连接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之间,集电极通过第三继电器的线圈与第一电源连接,发射极与地线连接。
[0014]可选地,还包括:主驱动电路,与切换电路和微控制器连接,用于向切换电路输出推杆电机的驱动信号。
[0015]可选地,主驱动电路包括:第七电阻,一端与微控制器连接;第八电阻,一端与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地线连接;第四电容,与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并联连接;第四三极管,基极连接于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之间,发射极与地线连接;第九电阻,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十电阻,一端与第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源连接;开关管,栅极连接于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之间,源极与第二电源连接,漏极与切换电路连接。
[0016]可选地,还包括:电流检测电路,与切换电路和微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推杆电机的电流。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机包括上述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
[00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离心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9]推杆电机在通电状态需要自动转动时,微控制器控制使能电路导通,使得切换电路与推杆电机连接。微控制器控制切换电路改变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电压,使推杆电机正转或反转。推杆电机在通电状态需要手动转动时,微控制器控制使能电路断开,防止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的反电动势损坏电路。推杆电机在断电状态需要手动转动时,微控制器无法控制使能电路,使能电路默认处于断开状态。由于使能电路的断开使得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断开,以在电路处于断电状态时,防止推杆电机的两端发生短接的问题。
[002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2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使能电路;2:切换电路;3:微控制器;4:主驱动电路;5:电流检测电路;KV1:第一继电器;KV2:第二继电器;KV3:第三继电器;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6:第六二极管;D7:第七二极管;D8:第八二极管;
[0030]D9:第九二极管;LED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2:第二发光二极管;LED3:第三发光二极管;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推杆电机包括用于控制推杆电机转动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使能电路(1),与推杆电机的第一接口连接,用于防止推杆电机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短接;切换电路(2),第一输出端与使能电路(1)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推杆电机的第二接口连接,用于选择推杆电机转动的方向;微控制器(3),与使能电路(1)和切换电路(2)连接,被配置为在推杆电机自动转动时,控制使能电路(1)导通,并控制切换电路(2)选择推杆电机转动的方向;在推杆电机手动转动时,控制使能电路(1)断开,防止推杆电机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短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切换电路(2)包括:第一继电器(KV1),公共触点作为第一输出端与使能电路(1)连接,常闭触点与地线(GND)连接,常开触点与驱动信号连接;第二继电器(KV2),公共触点作为第二输出端与推杆电机的第二接口连接,常闭触点与第一继电器(KV1)的常闭触点和地线(GND)连接,常开触点与第一继电器(KV1)的常开触点和驱动信号连接;第一驱动电路,与第一继电器(KV1)的线圈和微控制器(3)连接;第二驱动电路,与第二继电器(KV2)的线圈和微控制器(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一端与微控制器(3)连接;第二电阻(R2),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地线(GND)连接;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并联连接;第一三极管(Q1),基极连接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集电极通过第一继电器(KV1)的线圈与第一电源(V1)连接,发射极与地线(GND)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一端与微控制器(3)连接;第四电阻(R4),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地线(GND)连接;第二电容(C2),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并联连接;第二三极管(Q2),基极连接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述飞段泽鹏王路甘信元陈欢陈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