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3204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和系统,涉及跳频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寻找自相关的峰值为1,自相关次峰值和互相关的峰值小于预设阈值的多进制扩频序列;S2、对TOD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地址码;S3、根据地址码获取地址码对应一组的多进制扩频序列作为扩频完成的TOD扩频数据,输出扩频完成的TOD扩频数据;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以将扩频序列长度提升,n比特TOD数据按照常规扩频,扩频序列长L位,扩频后共n*L比特数据;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进制扩频,进行多进制扩频,扩频序列长n*L位,扩频后共n*L比特数据,数据量并没有增加,但获得了更长的扩频序列,从而在不增加带宽占用的情况下提升了TOD传输的可靠性。性。性。

A TOD spread spectrum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multi band spread spectr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跳频通信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无线通信系统中,跳频通信是一种提高抗干扰能力的技术手段,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跳频通信首先要完成跳频同步,只有完成了跳频同步才能保证收发双方跳频频率一致,从而建立双方的通信链路,实现正常通信。
[0003]为了实现快速跳频同步,一般采用发送时间信息(TOD)的方法,TOD数据接收的正确率直接影响着同步的可靠性。在低信噪比、复杂电磁环境或敌方恶意干扰下,TOD数据的接收极易受到干扰,从而影响跳频同步,不能建立正常通信链路。因此,可靠的TOD数据传输显得尤为重要。
[0004]现有技术的一种高速跳频无人机数据链同步方法,对TOD进行直接序列扩频处理,提高传输可靠性;直接序列扩频TOD数据中每比特数据使用长度为L比特的扩频序列表示,1用L比特正码编码,0用L比特反码编码;扩频后的数据再进行调制后传输,直接序列扩频中TOD传输可靠性随扩频序列长度L增大而增强,数据量也相应增大L倍,在扩频序列占用一定带宽的限制下,扩频序列长度较短,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占用带宽有限且可靠性更高的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和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包括步骤:
[0008]S1、寻找自相关的峰值为1,自相关的次峰值和互相关的峰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的多进制扩频序列;
[0009]S2、对TOD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地址码;
[0010]S3、根据地址码获取地址码对应一组的多进制扩频序列作为扩频完成的TOD扩频数据,输出扩频完成的TOD扩频数据。
[0011]本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首先寻找自相关的峰值为1,自相关的次峰值和互相关的峰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的多进制扩频序列,然后对TOD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后得到地址码,获取地址码对应的多进制扩频序列作为扩频完成的TOD扩频数据,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以将扩频序列长度提升,n比特TOD数据按照常规扩频,扩频序列长L位,扩频后共n*L比特数据;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多进制扩频,进行多进制扩频,扩频序列长n*L位,扩频后共n*L比特数据,数据量并没有增加,但获得了更长的扩频序列,从而在不增加带宽占用的情况下提升了TOD传输的可靠性。
[0012]进一步地,步骤S1生成多进制扩频序列具体为:
[0013]S11、生成一组长度为n*L比特并且自相关的峰值为1,自相关的次峰值小于预设阈值的随机序列,并作为多进制扩频序列进行保存;
[0014]S12、重新生成一组长度为n*L比特的随机序列;
[0015]S13、计算步骤S12生成的随机序列的自相关性;
[0016]S14、再计算步骤S12生成的随机序列与已保存的多进制扩频序列的互相关性;
[0017]S15、判断当前随机序列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是否均合格,是则保存当前随机序列作为多进制扩频序列,否则丢弃当前随机序列;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判断完毕后返回步骤S12,直到选出2
n
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合格的多进制扩频序列。
[0018]进一步地,步骤S2得到地址码具体为:
[0019]S21、接收n比特的TOD数据;
[0020]S22、对TOD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将n比特TOD数据转换成n位宽度的地址码;n比特TOD数据共有2
n
个地址码,每一个地址码对应一组多进制扩频序列。
[0021]进一步地,步骤S15当前随机序列互相关性合格的条件是:当前随机序列与所有已保存的多进制扩频序列的互相关性均合格。
[0022]进一步地,步骤S12通过线性同余算法生成所述随机序列。
[0023]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系统,包括:序列生成单元、串并转换单元以及扩频单元;
[0024]序列生成单元寻找自相关的峰值为1,自相关的次峰值和互相关的峰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的多进制扩频序列;串并转换单元对TOD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地址码;扩频单元根据地址码获取地址码对应一组的多进制扩频序列作为扩频完成的TOD扩频数据,输出扩频完成的TOD扩频数据。
[0025]进一步地,序列生成单元寻找自相关的峰值为1,自相关的次峰值和互相关的峰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的多进制扩频序列的方法为:
[0026]S11、生成一组长度为n*L比特并且自相关的峰值为1,自相关的次峰值小于预设阈值的随机序列,并作为多进制扩频序列进行保存;
[0027]S12、重新生成一组长度为n*L比特的随机序列;
[0028]S13、计算步骤S12生成的随机序列的自相关性;
[0029]S14、再计算步骤S12生成的随机序列与已保存的多进制扩频序列的互相关性;
[0030]S15、判断当前随机序列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是否均合格,是则保存当前随机序列作为多进制扩频序列,否则丢弃当前随机序列;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判断完毕后返回步骤S12,直到选出2
n
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合格的多进制扩频序列。
[0031]进一步地,串并转换单元得到所述地址码的方法为:
[0032]S21、接收n比特的TOD数据;
[0033]S22、对TOD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将n比特TOD数据转换成n位宽度的地址码;n比特TOD数据共有2
n
个地址码,每一个地址码对应一组多进制扩频序列。
[0034]进一步地,步骤S15当前随机序列互相关性合格的条件是:当前随机序列与所有已保存的多进制扩频序列的互相关性均合格。
[0035]进一步地,步骤S12通过线性同余算法生成所述随机序列。
[003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和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
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寻找自相关的峰值为1,自相关的次峰值和互相关的峰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的多进制扩频序列,然后对TOD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后得到地址码,获取地址码对应的多进制扩频序列作为扩频完成的TOD扩频数据,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以将扩频序列长度提升,n比特TOD数据按照常规扩频,扩频序列长L位,扩频后共n*L比特数据;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多进制扩频,进行多进制扩频,扩频序列长n*L位,扩频后共n*L比特数据,数据量并没有增加,但获得了更长的扩频序列,从而在不增加带宽占用的情况下提升了TOD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步骤示意图;
[0038]图2为生成扩频序列流程图;
[0039]图3为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寻找自相关的峰值为1,自相关的次峰值和互相关的峰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的多进制扩频序列;S2、对TOD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地址码;S3、根据地址码获取地址码对应一组的多进制扩频序列作为扩频完成的TOD扩频数据,输出扩频完成的TOD扩频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生成多进制扩频序列具体为:S11、生成一组长度为n*L比特并且自相关的峰值为1,自相关的次峰值小于预设阈值的随机序列,并作为多进制扩频序列进行保存;S12、重新生成一组长度为n*L比特的随机序列;S13、计算步骤S12生成的随机序列的自相关性;S14、再计算步骤S12生成的随机序列与已保存的多进制扩频序列的互相关性;S15、判断当前随机序列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是否均合格,是则保存当前随机序列作为多进制扩频序列,否则丢弃当前随机序列;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判断完毕后返回步骤S12,直到选出2
n
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合格的多进制扩频序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得到地址码具体为:S21、接收n比特的TOD数据;S22、对TOD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将n比特TOD数据转换成n位宽度的地址码;n比特TOD数据共有2
n
个地址码,每一个地址码对应一组多进制扩频序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5当前随机序列互相关性合格的条件是:当前随机序列与所有已保存的多进制扩频序列的互相关性均合格。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通过线性同余算法生成所述随机序列。6.一种基于多进制扩频的TOD扩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序列生成单元、串并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显彬施剑李志瑞唐舒萍陈含芳王悦凯郝俊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