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291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包括混料仓,所述混料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顶端贯穿于搅拌杆的顶端,且搅拌杆的顶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混料仓的内部上方安装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顶端安装有进水管,且进水管贯穿于混料仓的顶端,所述进水管法兰连接有水泵,所述混料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底端安装有刮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喷淋装置,这样可以定期对混料仓中进行冲洗,这样可以对混料仓内部的残渣进行清洗,同时在清洗过程中通过下压刮片可以对混料仓的内壁进行清理,这样就避免了传统的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无法进行清洗导致细菌的滋生问题发生。行清洗导致细菌的滋生问题发生。行清洗导致细菌的滋生问题发生。

A mixing device for yak feed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牦牛饲料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就是一种针对牦牛的专用饲料生产加工装置,牦牛,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牛亚科动物,是以中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高山、亚高山高寒地区的特有珍稀牛种之一,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能适应高寒气候,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0003]传统的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无法进行清洗导致细菌的滋生并且下料过程中无法进行均匀可控的下料,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该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解决了传统的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无法进行清洗导致细菌的滋生并且下料过程中无法进行均匀可控的下料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包括混料仓,所述混料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顶端贯穿于搅拌杆的顶端,且搅拌杆的顶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混料仓的内部上方安装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顶端安装有进水管,且进水管贯穿于混料仓的顶端,所述进水管法兰连接有水泵,所述混料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底端安装有刮片,所述混料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底端法兰连接有电磁阀门,所述电磁阀门的底端通过管道与下料仓的内部相连接。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块的底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均贯穿于搅拌杆的顶端,所述第一连接柱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外侧壁卡合连接有挂扣。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挂扣的顶端安装有拉簧,所述拉簧安装在第二连接板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板安装在第一安装板的顶端,所述第一安装板安装在混料仓的顶端。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料仓安装在第二安装板的顶端,所述下料仓的内部设置有下料螺纹轴,所述下料螺纹轴的一端贯穿于下料仓的一侧,且下料螺纹轴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料仓的底端开设有下料口,且下料口贯穿于第二安装板。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料口的底端安装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底端安装有出料头。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端两侧均通过第二连接柱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端练车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握把。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喷淋装置,这样可以定期对混
料仓中进行冲洗,这样可以对混料仓内部的残渣进行清洗,同时在清洗过程中通过下压刮片可以对混料仓的内壁进行清理,这样就避免了传统的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无法进行清洗导致细菌的滋生问题发生;通过设置的下料螺纹轴,这样可以实现均匀可控的下料,通过第二电机驱动下料螺纹轴进行对下料仓存储的混合后的饲料进行下料,这样就避免了不可控不均匀导致下料过程中下料过多和一次性下料过多导致下料不便的问题发生,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块、刮片、第一连接柱和第一连接块组合零件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塑料卡块和防滑垫零件示意图。
[0016]其中:1、混料仓;2、搅拌杆;3、第一电机;4、喷淋装置;5、进水管;6、水泵;7、安装块;8、刮片;9、第一连接柱;10、第一连接块;11、挂扣;12、拉簧;13、第二连接板;14、第一安装板;15、电磁阀门;16、下料仓;17、第二安装板;18、下料螺纹轴;19、第二电机;20、下料口;21、软管;22、出料头;23、第二连接柱;24、底板;25、万向轮;26、握把;27、塑料卡块;28、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8]实施例一
[0019]根据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包括混料仓1,混料仓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2,搅拌杆2的顶端贯穿于搅拌杆2的顶端,且搅拌杆2的顶端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混料仓1的内部上方安装有喷淋装置4,喷淋装置4的顶端安装有进水管5,且进水管5贯穿于混料仓1的顶端,进水管5法兰连接有水泵6,混料仓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块7,安装块7的底端安装有刮片8,混料仓1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的底端法兰连接有电磁阀门15,电磁阀门15的底端通过管道与下料仓16的内部相连接,通过设置的喷淋装置4,这样可以定期对混料仓1中进行冲洗,这样可以对混料仓1内部的残渣进行清洗,同时在清洗过程中通过下压刮片8可以对混料仓1的内壁进行清理,这样就避免了传统的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无法进行清洗导致细菌的滋生问题发生。
[0020]安装块7的底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柱9,第一连接柱9均贯穿于搅拌杆2的顶端,第一连接柱9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0,第一连接块10的外侧壁卡合连接有挂扣11,通过设置的述第一连接块10可以驱动刮片8进行清理。
[0021]挂扣11的顶端安装有拉簧12,拉簧12安装在第二连接板13的底端,第二连接板13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4的顶端,第一安装板14安装在混料仓1的顶端,通过设置的挂扣11,这样可以在不清理的时候通过述挂扣11对第一连接块10进行固定。
[0022]下料仓16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7的顶端,下料仓16的内部设置有下料螺纹轴18,下料螺纹轴18的一端贯穿于下料仓16的一侧,且下料螺纹轴18的一端与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
固定连接,下料仓16的底端开设有下料口20,且下料口20贯穿于第二安装板17,通过设置的下料螺纹轴18,这样可以实现均匀可控的下料,通过第二电机19驱动下料螺纹轴18进行对下料仓16存储的混合后的饲料进行下料,这样就避免了不可控不均匀导致下料过程中下料过多和一次性下料过多导致下料不便的问题发生,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0023]下料口20的底端安装有软管21,软管21的底端安装有出料头22,通过设置的软管21,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出料头22的位置,进行精确下料。
[0024]第二安装板17的底端两侧均通过第二连接柱23与底板24固定连接,底板24的底端练车均安装有万向轮25,底板24的一侧安装有握把26,通过设置的万向轮25,可以将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到合适的地方进行下料操作,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握把26更为方便快捷。
[0025]使用时,首先将混料仓1的内部倒入需要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包括混料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仓(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2),所述搅拌杆(2)的顶端贯穿于搅拌杆(2)的顶端,且搅拌杆(2)的顶端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混料仓(1)的内部上方安装有喷淋装置(4),所述喷淋装置(4)的顶端安装有进水管(5),且进水管(5)贯穿于混料仓(1)的顶端,所述进水管(5)法兰连接有水泵(6),所述混料仓(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块(7),所述安装块(7)的底端安装有刮片(8),所述混料仓(1)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底端法兰连接有电磁阀门(15),所述电磁阀门(15)的底端通过管道与下料仓(16)的内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7)的底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柱(9),所述第一连接柱(9)均贯穿于搅拌杆(2)的顶端,所述第一连接柱(9)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0),所述第一连接块(10)的外侧壁卡合连接有挂扣(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牦牛饲料加工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敬丕军陈亮安添午梁红刘绪煜雷庆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睿尔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