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脂酶法脱酸与功能脂质同步制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2846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脂酶法脱酸与功能脂质同步制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酶反应柱的制备:将固定化酶填充到反应柱中,得到酶反应柱;所述固定化酶由游离脂肪酶固定到载体疏水介孔二氧化硅制成;或者,所述固定化酶为商品固定化酶;(2)连续流反应:将高酸价油和酰基受体混合制备成原料液,将原料液泵送通过在所述酶反应柱中发生酯化和/或酯交换反应,实现高酸价油的脱酸和功能脂质的制备,得到富含功能脂质的油脂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从固定化酶的制备、酶反应柱构建等关键技术入手,能够实现米糠油等高酸价油脂的脱酸和功能脂质的同步生成,具有催化效率高、绿色环保、易于规模化和自动化,产品品质高、功能脂质含量可控等优点。功能脂质含量可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脂酶法脱酸与功能脂质同步制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脂酶法脱酸与功能脂质同步制备的方法,属于油脂深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米糠、小麦胚芽等油料中含有非常活泼的脂肪酶,在短时间内会水解油料中的脂肪生成游离脂肪酸(FFA),导致生产的毛油的酸价很高,不利于生产企业之间的运输和存放。因此,需要对毛油进行脱酸处理。传统的脱酸方法包括化学碱炼脱酸和物理精炼脱酸。碱炼脱酸会产生大量废水,能耗高,对环境不友好。物理精炼脱酸难以完全脱除毛油中的胶质,口感与色泽较差,伴随大量的聚合物和反式脂肪酸等风险因子的产生。并且,这两种方法都会造成米糠中甾醇和谷维素等营养成分的大量损失。
[0003]CN 102318686A和CN 104327954A公开了一种使用甾醇作为酰基受体的高酸价米糠油酶法脱酸的方法,但存在产物和过量的原料分离困难的问题,加大了油脂加工的难度。其次,脱酸过程中使用的商品固定化酶催化效率不高,导致较长的反应时间。另外,目前对高酸价油脂的酶促脱酸仅仅局限于实验室规模,难以满足可持续脱酸和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脂酶法脱酸与功能脂质同步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酶反应柱的制备:将固定化酶和吸水剂填充到反应柱中,得到酶反应柱;所述固定化酶由游离脂肪酶固定到载体疏水介孔二氧化硅制成;或者,所述固定化酶为商品固定化酶;(2)连续流反应:将高酸价油和酰基受体混合制备成原料液,将原料液泵送通过所述酶反应柱中发生酯化和/或酯交换反应,实现高酸价油的脱酸和功能脂质的制备,得到富含功能脂质的油脂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脂酶法脱酸与功能脂质同步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酰基受体为单甘油酯,单甘油酯和高酸价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的摩尔比为1.5:1

3:1;所述功能脂质为甘油二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脂酶法脱酸与功能脂质同步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反应柱为两根,串联连接,两根酶反应柱上中的固定化酶不同;所述酰基受体为单甘油酯、植物甾醇、L

抗坏血酸酯中的两种或三种;单甘油酯和高酸价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的摩尔比为1.5:1

3:1;植物甾醇和/或L

抗坏血酸酯与高酸价油中的游离脂肪酸1:3

1:1;所述功能脂质为甘油二酯、甾醇酯、L抗坏血酸酯中的两种或三种,且甘油二酯不为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脂酶法脱酸与功能脂质同步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根串联的酶反应柱分别为酶反应柱1和酶反应柱2,酶反应柱1填充的固定化酶由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解脂假丝酵母脂肪酶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固定到载体疏水介孔二氧化硅制成;酶反应柱2由固定化酶和吸水剂混合填充,酶反应柱2中的固定化酶由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或解脂假丝酵母脂肪酶固定到载体疏水介孔二氧化硅制成,或者,酶反应柱2中的固定化酶为商品固定化脂肪酶酶;原料液先流经酶反应柱1再流经酶反应柱2。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油脂酶法脱酸与功能脂质同步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化酶和吸水剂混合填充时,固定化酶和吸水剂的质量比为1:2

2:1质量比;其中,吸水剂包括但不限于分子筛、吸水树脂、活性氧化铝、无水硫酸钠、无水硫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脂酶法脱酸与功能脂质同步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疏水介孔二氧化硅由疏水修饰剂和介孔二氧化硅反应所得;其中,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粒径在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明黄凤洪徐刘佳张逸张羽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