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261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涉及野外急救技术领域。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担架折叠模块、患者运输模块和高度调节模块,担架折叠模块与患者运输模块相连,患者运输模块与高度调节模块相连,高度调节模块包括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和高度调节操作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担架折叠模块,可以通过担架折叠模块很好的便于对担架的折叠运输,此外通过设置有高度调节模块,可以通过高度调节模块内的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和高度调节操作单元对担架本体的高度进行调整,方便不同需求下对担架本体上方的患者进行搬运,更加省力,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对电动伸缩杆进行调控,从而可以改变担架本体的高度,并且可通过蓄电池进行充放电。行充放电。行充放电。

A field stretcher with automatic height adjus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野外急救
,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

技术介绍

[0002]野外急救,也称户外急救,它的基本原则是: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0003]专利号为CN215606941U的一种野战重伤急救用担架通过设置有担架主体和固定组件,固定组件设置有若干个,固定组件包括气泵、锁袋、锁扣、蓄电池和压力开关,气泵安装于担架主体的侧部,锁袋的一端铰接安装于担架主体的侧部,锁袋的侧部与气泵的出气端相连,锁扣的一端安装于锁袋的另一端,锁扣的另一端安装于担架主体的侧部,蓄电池安装于担架主体的侧部,蓄电池通过压力开关与气泵电性相连,本方案通过在担架主体的侧部安装若干固定组件,利用气泵对锁袋供气,进而使得锁袋膨胀,根据需求对较危重且需急救的伤员的额头、胸腔、手臂、手腕、胯部或腿部进行固定,避免伤员掉落,且降低伤员的扭动,达到对伤员良好的运送,现有技术中的野战担架大多单一的在担架下方设置有四个支脚,由于支脚很短且高度不可调,所以担架使用时放置在地上高度较低,因此转移患者时需要从高处将患者抬到担架上显得十分不便。
[0004]因此,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对担架的高度进行调节并且方便医护人员将患者搬运至担架本体上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专利技术目的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以实现根据实际需求对担架高度进行调节,并方便医护人员通过担架对患者进行搬运的目的。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
[0009]其包括担架折叠模块、患者运输模块和高度调节模块,所述担架折叠模块与患者运输模块相连,所述患者运输模块与高度调节模块相连,所述高度调节模块包括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和高度调节操作单元,所述高度调节操作单元包括担架本体,所述担架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支撑杆,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通过螺钉可拆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板,所述担架本体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三U型杆,所述第三U型杆的底端设置有用于低水平线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担架本体的底端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高水平线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多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均留有空隙,所述担架本体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通过设置有担架本体可以对患者进行运输移动,并通过设置有患者运输模块与高度调节模块,可以对担架本体的高度根据需求进行调节。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七支撑杆,所述第七支撑杆的顶端与第三U型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七支撑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八支撑杆,所述第八支撑杆的前后端分别与担架本体的内壁右侧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杆的外壁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五支撑杆。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五支撑杆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三万向轮,两个所述第三万向轮相对的一侧共同转动连接有第六支撑杆,通过设置有第三万向轮可以对担架本体进行移动,减少医护人员移动担架本体所消耗的体力。
[0012]优选的,所述担架本体的左侧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万向轮,担架本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杆,所述第一U型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杆。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第八支撑杆外壁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万向轮,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外管相对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杆。
[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外管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分别与担架本体的底端转动连接。
[0015]优选的,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外壁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固杆,两个所述加固杆的底端均位于相对应电动伸缩杆的外管底端上方。
[0016]优选的,所述担架本体的顶端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第四U型杆,所述担架本体的顶端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与第四U型杆相对应的滑轨,所述控制面板通过第一线路与多个电动伸缩杆相连,所述担架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第二线路与多个电动伸缩杆相连,通过设置有第四U型杆可以避免患者从担架本体上方滑落,并可通过滑动第四U型杆避免对患者进行遮挡的同时,方便医护人员调整第四U型杆的位置,继而方便对于患者的搬运。
[0017]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担架折叠模块,可以通过担架折叠模块很好的便于对担架的折叠运输,此外通过设置有高度调节模块,可以通过高度调节模块内的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和高度调节操作单元对担架本体的高度进行调整,方便不同需求下对担架本体上方的患者进行搬运,更加省力,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对电动伸缩杆进行调控,从而可以改变担架本体的高度,并且可通过蓄电池进行充放电。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二万向轮和第三万向轮以及第一万向轮,可以在不同高度的情况下对患者的进行位置移动,此外通过设置有第四U型杆,可以通过第四U型杆对担架本体上方的患者进行限位,避免患者从担架本体上方脱落,由于第四U型杆可在滑轨上方滑动,因此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将患者移动至担架本体上方,当第四U型杆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可通过手拧螺丝对第四U型杆进行限位,并可以在部分支撑板受损时,通过拆卸部分支撑板,对受损支撑板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的操作系统流程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的左侧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2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3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3的C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说明:1、担架折叠模块;2、患者运输模块;3、高度调节模块;4、担架本体;5、第一支撑杆;6、支撑板;7、第一U型杆;8、第二U型杆;9、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包括担架折叠模块(1)、患者运输模块(2)和高度调节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折叠模块(1)与患者运输模块(2)相连,所述患者运输模块(2)与高度调节模块(3)相连,所述高度调节模块(3)包括高度调节控制单元(23)和高度调节操作单元(24),所述高度调节操作单元(24)包括担架本体(4),所述担架本体(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支撑杆(5),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5)的顶端通过螺钉可拆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板(6),所述担架本体(4)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三U型杆(17),所述第三U型杆(17)的底端设置有用于低水平线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担架本体(4)的底端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高水平线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多个所述支撑板(6)之间均留有空隙,所述担架本体(4)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七支撑杆(21),所述第七支撑杆(21)的顶端与第三U型杆(17)转动连接,所述第七支撑杆(2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八支撑杆(22),所述第八支撑杆(22)的前后端分别与担架本体(4)的内壁右侧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杆(22)的外壁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五支撑杆(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五支撑杆(14)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三万向轮(15),两个所述第三万向轮(15)相对的一侧共同转动连接有第六支撑杆(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升降调节高度的野战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艳胡清清赵瑞倩毕叶杨园浦路桥李霞陈应年段金秀刘娟赛蕊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