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保温单元及具有电热保温单元的管路用电热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202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保温单元及具有电热保温单元的管路用电热保温装置,其主要特点在于,电热保温单元包括一包覆袋、一隔热毡、一电热构造及一结合组件,其中包覆袋具有一袋壁,袋壁围设形成一容室,隔热毡设置于容室,电热构造包括一电热组件及一导电线,电热组件设置于容室,导电线延伸于包覆袋的外部,据此导引电流通过电热组件,结合组件连接电热组件及隔热毡,据使电热组件及隔热毡相对定位。位。位。

Electrothermal insulation unit and electrothermal insulation device for pipeline with electrothermal insula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热保温单元及具有电热保温单元的管路用电热保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热保温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热保温单元及具有电热保温单元的管路用电热保温装置的创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于输送某些物质的特定需求,用于输送物质的管路,需要予以保温,所述的保温除了降低热能散失的手段外,若能进一步地适时补充散失的热能,则可使管路的温度得以保持,基于此等需要,遂产生一种管路用电热保温装置。管路用电热保温装置,包括一外蒙皮、一保温层及一加热装置,其中外蒙皮包括一内侧壁、一外侧壁及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位于内侧壁及外侧壁之间,内侧壁用于包覆一管路,保温层设置于容置空间,保温层包括一气凝胶毡及一薄膜,薄膜包覆气凝胶毡,加热装置设置于容置空间,加热装置具有一电热板,电热板抵靠内侧壁。
[0003]外蒙皮包覆管路后,电热板对管路提供热能,补充管路向外散失的热能,保温层用于降低管路及电热板的热能向外散失,构成气凝胶毡的微小颗粒逐渐剥离时,薄膜得以避免颗粒散逸在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0004]惟,此种结构形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的问题点:外蒙皮包覆设置于管路时,为提高加热保温的可靠度,内侧壁需尽可能地与管路的外表面紧密贴靠,作业人员经常需要拉伸外蒙皮,使外蒙皮呈现适度的绷紧状态,作业人员对外蒙皮执行的拉伸操作,容易使得电热板与保温层之间形成相互错位、摩擦的现象,容易造成可挠曲的电热板受到保温层的作用力而产生若干皱折现象,而电热板施设有一至数条不等的电热线,各电热线分别呈弯曲回路状配置,所述的皱折现象可能导致不同的电热线之间接触或相同的电热线于不同区段的部分接触,进而形成了短路现象,影响电热板提供热能的可靠度,并形成安全上的潜在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保温单元及具有电热保温单元的管路用电热保温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热保温单元,电热保温单元包括:
[0008]一包覆袋,包覆袋具有一袋壁,袋壁是由软质可变形的耐热材料构成,袋壁围设形成一容室,袋壁穿设一穿孔,容室仅通过穿孔连通袋壁的外侧空间;
[0009]一隔热毡,隔热毡是由具隔热保温效果的气凝胶复合奈米材料所构成,隔热毡设置于容室;
[0010]一电热构造,电热构造包括一电热组件及一导电线,其中电热组件主要由一软质的基片于一侧设有一电热丝所构成,基片是由耐热绝缘材料构成,电热丝呈蜿蜒回绕状定位于基片,电热丝及导电线电性连接,电热组件设置于容室,电热组件位于袋壁及隔热毡之
间,导电线通过隔热毡及穿孔延伸于包覆袋的外部,据使导电线耦接一电源,从而导引电流通过电热丝;以及
[0011]一结合组件,结合组件连接基片及隔热毡,据使电热组件及隔热毡相对定位。
[0012]一种管路用电热保温装置,包括一外袋及一个如前所述电热保温单元,其中外袋是由软质可变形的耐热材料构成,外袋的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外袋形成一袋口,袋口连通容置空间,据使电热保温单元通过袋口置入容置空间,且电热保温单元的导电线延伸于外袋的外部。
[0013]藉此创新结构形态与技术特征,使本技术对照先前技术而言,电热组件提供热能的可靠度高,并可提升安全性,达到实用的进步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热保温单元的剖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隔热毡及电热组件的平面展开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设置于管路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热保温单元的剖视图。
[001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阻隔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是本技术电热保温单元及具有电热保温单元的管路用电热保温装置的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使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包括一外袋01及一电热保温单元02,其中外袋01是由软质可变形的耐热材料构成,外袋01的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11,外袋01形成一袋口12,袋口12连通容置空间11,据使电热保温单元02通过袋口12置入容置空间11。
[0022]电热保温单元02包括一包覆袋20、一隔热毡30、一电热构造40及数个结合组件50,其中包覆袋20具有一袋壁22,袋壁22是由软质可变形的耐热材料构成,袋壁22围设形成一容室24,袋壁22穿设一穿孔26,容室24仅通过穿孔26连通袋壁22的外侧空间,隔热毡30是由具隔热保温效果的气凝胶复合奈米材料所构成,所述气凝胶复合奈米材料,主要是以非编织的碳纤维或强化玻璃纤维作为载体,再将液态的气凝胶体均匀分布于载体上,最后再抽离内含的凝胶,而于其中形成无数奈米级的气孔,隔热毡30设置于容室24,电热构造40包括一电热组件42及一导电线44,其中电热组件42主要由一软质的基片46于一侧设有一电热丝48所构成,基片46是由耐热绝缘材料构成的薄型片体,电热丝48呈蜿蜒回绕状定位于基片46,电热丝48及导电线44电性连接,电热组件42设置于容室24,且电热组件42位于袋壁22及隔热毡30之间,并以基片46与袋壁22相邻,电热丝48位于基片46及隔热毡30之间为较佳的实施选择,导电线44通过隔热毡30及穿孔26延伸于包覆袋20的外部,且导电线44延伸于外袋01的外部,据使导电线44耦接一电源(图未绘示),从而导引电流通过电热丝48,利用电热丝48的阻抗特性而使得电热丝48升温发热,各结合组件50分别连接基片46及隔热毡30,据使电热组件42及隔热毡30相对定位。
[0023]各结合组件50的具体示例是缝线,据使各结合组件分别缝接隔热毡30及基片46,
结合组件50亦可视需要选择变换为其他可用于结合基片46及隔热毡30的物品;图式所绘示结合组件50的数量及各结合组件50相对于基片46的配置关系,仅为一种可行的示例,不能解释为本技术的限制,结合组件50的数量可视需要增减变化,以至少一个结合组件50为限。
[0024]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形态与技术特征,兹就实施例一的使用情形说明如下:如图4所示,电热保温单元02设置于外袋01内部的容置空间11,而后将外袋01贴靠设置于一管路90的外周,此时,电热组件42位于电热保温单元02邻近管路90的一侧,据此,电热组件42对管路90提供热能,从而补充管路90向外散失的热能,隔热毡30用于降低管路90及电热组件42的热能向外散失,隔热毡30是由气凝胶复合奈米材料构成,所述气凝胶复合奈米材料的热传导性低,而可有效地降低来自于管路90及电热组件42的热能通过隔热毡30对外散逸,从而节能进而减碳,且隔热毡30的厚度可缩减至传统隔热层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因此可大幅节省所占空间。
[0025]各结合组件50分别连接基片46及隔热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保温单元,其特征在于电热保温单元包括:一包覆袋,包覆袋具有一袋壁,袋壁是由软质可变形的耐热材料构成,袋壁围设形成一容室,袋壁穿设一穿孔,容室仅通过穿孔连通袋壁的外侧空间;一隔热毡,隔热毡是由具隔热保温效果的气凝胶复合奈米材料所构成,隔热毡设置于容室;一电热构造,电热构造包括一电热组件及一导电线,其中电热组件主要由一软质的基片于一侧设有一电热丝所构成,基片是由耐热绝缘材料构成,电热丝呈蜿蜒回绕状定位于基片,电热丝及导电线电性连接,电热组件设置于容室,电热组件位于袋壁及隔热毡之间,导电线通过隔热毡及穿孔延伸于包覆袋的外部;以及一结合组件,结合组件连接基片及隔热毡,据使电热组件及隔热毡相对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保温单元,其特征在于隔热毡形成一通道,导电线通过通道,通道及穿孔彼此形成错位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保温单元,其特征在于导电线套设一阻隔件,阻隔件位于容室,阻隔件紧密抵靠袋壁,且阻隔件与导电线形成紧密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保温单元,其特征在于阻隔件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环套导电线,且第一套管通过穿孔延伸于袋壁的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世豪
申请(专利权)人:德易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