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80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穿戴式气囊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气囊服,包括主体,且主体由两片气囊面料组成,并且两片气囊面料周侧通过热压线进行密封并于内壁成型腔体;所述气囊面料包括后侧面,且后侧面顶部延伸设置有左前面和右前面,并且左前面和右前面拼合成型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分别位于使用者前后两侧从而对胸腹和背部进行保护,即通过采用面代替带的结构,从而增加防护面积;所述主体中部设置有充气部和若干个连接部,且连接部用于将腔体划分成若干个可连通的区域,进而避免中间过鼓且周侧连接处较窄的情况并保持主体充气后整体的平整度,而且连接部与热压线共同承担气体对气囊面料内壁的挤压力,使得气囊能够承受更大的内部压力。使得气囊能够承受更大的内部压力。使得气囊能够承受更大的内部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服


[0001]本技术涉及穿戴式气囊
,特指一种气囊服。

技术介绍

[0002]气囊服作为一种驾驶员跌落摩托车时的保障手段,能较好的保障骑行人员的安全,并且其穿戴于外衣内侧,当发生紧急状况时可以直接充气。同时现有气囊服的气囊结构多为带状气囊,然而带状气囊的防护面积有限。所以也有了整衣的气囊结构,虽然其防护面积相对较大,但是整衣的气囊结构在充气时,由于防护面积比较大,而导致中间过鼓,周侧连接处较窄,进而使得气囊周侧的连接接缝处易发生分离并出现缺口,从而无法保障气囊服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服,通过采用面代替带的结构,从而增加防护面积,并通过连接部的设置,从而将腔体划分成若干个可连通的区域,进而避免中间过鼓且周侧连接处较窄的情况并保持主体充气后整体的平整度,而且连接部与热压线共同承担气体对气囊面料内壁的挤压力,使得气囊能够承受更大的内部压力,故避免气囊的周侧连接处发生撕裂,或在受外力挤压时,周侧直接爆裂的情况,从而解决现有带状气囊防护面积有限且整衣的气囊结构周侧容易分离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气囊服,包括主体,且主体由两片气囊面料组成,并且两片气囊面料周侧通过热压线进行密封并于两片气囊面料内壁之间成型有可容纳气体的腔体;
[0006]所述气囊面料包括后侧面,且后侧面顶部延伸设置有左前面和右前面,且左前面内侧边、右前面内侧边和后侧面内侧边连接成型有用于头部伸出的开口,并且左前面和右前面拼合成型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分别位于使用者前后两侧从而对胸腹和背部进行保护;
[0007]所述主体中部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两片气囊面料的连接部和用于给腔体充气的充气部,且连接部用于将腔体划分成若干个可连通的区域。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圆形;
[0009]或/和,所述连接部为长条形,且长条形两端为圆弧面;
[0010]或/和,所述连接部为长条形,且长条形两端为圆弧面,并且连接部两侧向内凹陷成型弧面。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为中空的闭环,且主体在连接部中部开设有孔。
[0012]优选地,所述气囊面料两侧中部向内凹陷,且左前面与侧部之间和右前面与侧部之间为搭在肩上的搭肩部。
[0013]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分别为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其中连接部一为长条形并竖直设置,且连接部二为长条形并水平设置;
[0014]所述左前面和右前面均通过连接部一对两片气囊面料进行连接,且连接部一为三
个,所述后侧面通过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对两片气囊面料进行连接,且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交错设置。
[0015]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分别为连接部三、连接部四和连接部五,其中连接部三为圆形,且连接部四和连接部五均为长条形且两侧向内凹陷成型弧面,并且连接部四和连接部五相互垂直设置;
[0016]所述左前面、右前面和后侧面均通过连接部三、连接部四和连接部五对两片气囊面料进行连接,且连接部三、连接部四和连接部五交错设置。
[0017]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18]1、本技术通过采用面代替带的结构,从而增加防护面积,并通过连接部的设置,从而将腔体划分成若干个可连通的区域,进而避免中间过鼓且周侧连接处较窄的情况并保持主体充气后整体的平整度,而且连接部与热压线共同承担气体对气囊面料内壁的挤压力,使得气囊能够承受更大的内部压力,故避免气囊的周侧连接处发生撕裂,或在受外力挤压时,周侧直接爆裂的情况。
[0019]2、本技术优选方案中的连接部形状为中空的闭环,从而能更好得将力进行分散,而且主体在连接部中部开设有孔,从而避免连接部中间存在布料对连接部内侧施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2]图3为本技术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附图标记:1

主体;11

热压线;12

后侧面;13

左前面;14

右前面;
[0025]15

开口;16

连接部;161

孔;162

连接部一;163

连接部二;
[0026]164

连接部三;165

连接部四;166

连接部五;17

搭肩部;18

充气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如图1

图4所示,一种气囊服,包括主体1,且主体1穿戴于身上并位于外衣内侧,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主体1由两片气囊面料组成,并且两片气囊面料周侧通过热压线11进行密封并于两片气囊面料内壁之间成型有可容纳气体的腔体,而且主体1中部设置有用于给腔体充气的充气部18。
[0029]这里的热压线11密封指的是气囊面料周侧采用热熔热压进行连接,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充气部18是连接应急充气瓶,且充气瓶是一种连接单向阀的装置,当绳子一拉,充气瓶就往主体1的腔体进行充气。
[0030]其中气囊面料包括后侧面12,且后侧面12顶部延伸设置有左前面13和右前面14,且左前面13内侧边、右前面14内侧边和后侧面12内侧边连接成型有用于头部伸出的开口15,并且左前面13和右前面14拼合成型的前侧面与后侧面12分别位于使用者前后两侧从而对胸腹和背部进行保护。
[0031]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面代替带的结构,从而增加防护面积。
[0032]而且主体1中部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两片气囊面料的连接部16,且连接部16 用于将腔体划分成若干个可连通的区域,并与热压线11共同承担气体对气囊面料内壁的挤压力。其中连接部16与主体1的连接方式也是热熔热压。
[0033]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连接部16的设置,从而将腔体划分成若干个可连通的区域,进而避免中间过鼓且周侧连接处较窄的情况并保持主体1充气后整体的平整度,而且连接部16与热压线11共同承担气体对气囊面料内壁的挤压力,使得气囊能够承受更大的内部压力,故避免气囊的周侧连接处发生撕裂,或在受外力挤压时,周侧直接爆裂的情况。
[0034]如图2

图4所示,连接部16的形状多样,比如图4所示,连接部16可以为圆形;又比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部16可以为长条形,且长条形两端为圆弧面;亦或者如图4所示,连接部16可以为为长条形,且长条形两端为圆弧面,同时连接部16两侧向内凹陷成型弧面。
[0035]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服,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且主体(1)由两片气囊面料组成,并且两片气囊面料周侧通过热压线(11)进行密封并于两片气囊面料内壁之间成型有可容纳气体的腔体;所述气囊面料包括后侧面(12),且后侧面(12)顶部延伸设置有左前面(13)和右前面(14),且左前面(13)内侧边、右前面(14)内侧边和后侧面(12)内侧边连接成型有用于头部伸出的开口(15),并且左前面(13)和右前面(14)拼合成型的前侧面与后侧面(12)分别位于使用者前后两侧从而对胸腹和背部进行保护;所述主体(1)中部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两片气囊面料的连接部(16)和用于给腔体充气的充气部(18),且连接部(16)用于将腔体划分成若干个可连通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6)为圆形;或/和,所述连接部(16)为长条形,且长条形两端为圆弧面;或/和,所述连接部(16)为长条形,且长条形两端为圆弧面,并且连接部(16)两侧向内凹陷成型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6)的形状为中空的闭环,且主体(1)在连接部(16)中部开设有孔(16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面料两侧中部向内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国龙李洛洛吴秀君李琼峰陈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星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