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178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包括箱体总成、圆柱电芯、设置于所述箱体总成内部且用于对所述圆柱电芯提供支撑的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圆柱电芯设置多个且相邻两个圆柱电芯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具有让圆柱电芯的两端分别插入的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实现电芯间有效散热从而有效控制电芯间温差,圆柱电芯间组成彼此不直接接触,保留一定间隙,保证了圆柱电芯之间绝缘要求,避免了因电芯外壳蓝膜破损而导致的电芯间接触短路现象,可以提高安全性。可以提高安全性。可以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储能应用的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们国家持续不断的新能源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储能等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锂电池核心技术更是领先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应用市场上目前主要使用的电池技术都是基于锂离子技术来拓展与实现,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与成本角度,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及储能站采用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电芯厂家也加大力度推广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其中磷酸铁锂锂离子应用最多的形式就是圆柱行磷酸铁锂电池。因圆柱行磷酸铁锂电池单体一致性较好;单体自身力学性能极佳,有很高的抗弯曲强度;技术成熟,成本低,成本空间明确清晰;单体电芯能力较低,发生事故时,形式易于控制;圆柱行磷酸铁锂电池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汽车、储能等各个新能源领域。
[0003]由于圆柱锂离子结构紧凑,单个电芯电量低的特性,为实现电池系统的电量需求,圆柱电池系统通常较为复杂,常要串并联几百甚至上千个电芯。目前市场上圆柱电池成组主要采用电芯直接堆叠,电芯之间紧密接触,模块外部电芯温度散热快,内部中间电芯温度散热慢,电池模块整体温差较大,若长时间伴随高温差使用会较少电芯使用寿命,严重时导致BMS切断输出或者限功率输出,影响产品使用安全及客户体验。大多圆柱电芯外壳与电池正极串联,电芯外壳套蓝膜进行绝缘防护,电芯之间紧密接触,成组过程中,若电芯外壳蓝膜破损,串联电芯外壳蓝膜破损处接触,会电池导致短路损坏,严重时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现有圆柱电池成组正负极多使用镍带进行连接,镍带整体强度偏低,且单位面积过流有限,电压采集点直接用铜丝线锡焊在镍片上,模块正负极无相应固定点,模块间及模块与系统其他连接件只能采用高压线锡焊方式,锡焊方式焊点易受温度影响,焊点容易脱落,导致采集失效从而系统无法工作。现有圆柱电池成组多采用电芯直接堆叠,电芯间电压采集采用镍带焊接,电芯整体无有效约束,系统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电芯位移,如汽车电池,恶劣工况下可能导致电芯严重位移,镍片撕裂,采集点拉脱,导致系统不工作,严重时导致短路发生。现有圆柱电池模块温度采集多采用温感触头端子直接焊接于电芯镍带上,因电芯正负极焊接镍片进行充放电过程中极柱处温度偏高,不能真实有效反馈电芯整体温升情况。现有圆柱电池模块外部防护多采用环氧板进行防护,环氧板之间通过纤维胶带进行粘贴,环氧板放置位置无法有效约束,纤维胶带粘贴位置、长度等无法有效定义与执行,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目的是提高安全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包
括箱体总成、圆柱电芯、设置于所述箱体总成内部且用于对所述圆柱电芯提供支撑的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圆柱电芯设置多个且相邻两个圆柱电芯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具有让圆柱电芯的两端分别插入的定位槽。
[0006]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的材质为塑料。
[0007]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与所述箱体总成通过环氧板卡扣进行连接。
[0008]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连接的电芯支架支撑柱,电芯支架支撑柱位于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之间,电芯支架支撑柱具有让所述圆柱电芯嵌入的电芯避让槽。
[0009]所述电芯支架支撑柱设置多个,电芯支架支撑柱上设置多个所述电芯避让槽。
[0010]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还包括用于串联所述圆柱电芯的负极输出极片、正极输出极片、第一电芯间连接极片和第二电芯间连接极片,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和所述第二电芯支架上均设置负极输出极片、正极输出极片、第一电芯间连接极片和第二电芯间连接极片。
[0011]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和所述第二电芯支架上设置用于对所述负极输出极片、正极输出极片、第一电芯间连接极片和第二电芯间连接极片进行定位的极片定位销。
[0012]所述箱体总成包括两个第一侧盖板、两个第二侧盖板以及位于第一侧盖板和第二侧盖板上方的上盖板,两个第一侧盖板为相对布置,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分别与各个第一侧盖板连接,第一侧盖板、第二侧盖板和上盖板采用环氧板制成。
[0013]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还包括用于所述圆柱电芯温度采集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与圆柱电芯的圆柱面中部胶粘贴合,使用导热胶水填充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电芯圆柱间隙。
[0014]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为NTC温度传感器。
[0015]本技术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实现电芯间有效散热从而有效控制电芯间温差,圆柱电芯间组成彼此不直接接触,保留一定间隙,保证了圆柱电芯之间绝缘要求,避免了因电芯外壳蓝膜破损而导致的电芯间接触短路现象,可以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17]图1是本技术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总成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总成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电芯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电芯连接极片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电芯支架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电芯采集线束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电芯塑料框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总成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为:1、正极标识;2、模块接插件;3、上环氧板开口;4、上盖板;5、负极标识;6、模块输出负极;7、电池模块总成;8、第一侧盖板;9、塑料卡扣;10、模块输出正极;11、第二侧盖板;12、第一电芯支架;13、输出极沉槽;14、第一温度传感器;15、第二电芯支架;
16、卡扣固定孔;17、支架电芯极柱开口;18、电芯极柱;19、极片定位销;20、第二温度传感器;21、圆柱电芯;22、电压采集镍片;23、M6钢丝牙套;24、模块采集线总成;25、支撑柱固定孔;26、电芯圆柱面限位面;27、电芯端面限位面;28、电芯极片电压采集点;29、极片正极固定孔;30、极片负极固定孔;31、极片定位孔;32、负极输出极片;33、正极输出极片;34、第一电芯间连接极片;35、第二电芯间连接极片;36、电芯焊接对准口;37、电芯支架支撑柱;38、电芯避让槽;39、电芯支架端面限位面;40、M6钢丝牙套23;41、M6x10圆柱头螺栓;42、下盖板;43、环氧板卡扣固定孔;44、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包括箱体总成和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总成内部且用于对所述圆柱电芯提供支撑的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圆柱电芯设置多个且相邻两个圆柱电芯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具有让圆柱电芯的两端分别插入的定位槽;所述箱体总成包括两个第一侧盖板、两个第二侧盖板以及位于第一侧盖板和第二侧盖板上方的上盖板,两个第一侧盖板为相对布置,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分别与各个第一侧盖板连接,第一侧盖板、第二侧盖板和上盖板采用环氧板制成;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还包括用于所述圆柱电芯温度采集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与圆柱电芯的圆柱面中部胶粘贴合,使用导热胶水填充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电芯圆柱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的材质为塑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与所述箱体总成通过环氧板卡扣进行连接。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琴姐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云汉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